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胜利回响]中日在战争初期的武器差距

2015-08-07 16:57:04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8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进行的抗日战争,是落后的农业国同工业国之间的较量。现代战争中的武器对抗是复杂的系统对抗。日本自19世纪明治维新之后,就在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发展本国兵器制造业。中国从洋务运动至民国年间,各派军阀却向不同国家订购不同武器,以致那时中国军队被人戏称为“万国武器博物馆”。日军却是清一色装备国产装备,子弹口径一致而且能国内自己生产,组织火力和供应弹药就方便得多。

侵华日军步兵的标准武器,不少人在电影中看过──士兵扛“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军官挎“王八盒子”。

近代中国军界大都看中德式7.9毫米口径枪械,民国初年便仿制毛瑟枪改进型“汉阳造”,1935年南京政府决定采用德式Kar98毛瑟步枪,并在国内仿造为“中正式”,性能要优于日军的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式步枪。

参加过抗战的老人大都知道,“七九枪”的伤口进去的眼小,出来能带出一块肉;6.5毫米的“三八大盖”不仅口径小,且因弹道设计缺陷造成“进去多大眼,出来多大眼”。当时人们戏称:“用三八枪打中鬼子,过几天鬼子又回来了”;“三八枪打中抗日战士,养几天伤继续抗日”。日军也深感三八式步枪威力小,1939年研制出7.7毫米口径的九九式步枪,性能与德国Kar98式相当,却因生产能力所限仅装备少数精锐师团。

尽管日军的枪支技术水平并不算高,不过重武器占优势,弹药生产占绝对优势。日本的武器制造水平还具有绝对优势,尤其是中方的重武器完全不能国产而全靠进口,弹药也大多靠进口,经常供应不上。例如上海抗战头两个月中国军队的火力并不差,打到第三个月德国的进口弹药就所剩不多,日本本国弹药供应源源不断,国民党军就支持不住了。

战争中武器的较量,除了武器性能对比外,还要看使用者的军事素质。战争初期日本新兵上战场前要进行上千发子弹的实弹射击,中国因缺乏弹药,就是装备最好的中央军对新兵训练也只舍得打一二十发,战场上双方士兵的射击水平差距极大,如今“抗战神剧”中的战斗场面让当年的老战士看后都是嗤之以鼻,因为与历史事实完全不相符。

国民党军通过美国援助,在1943年以后掌握了制空权,加上得到大量美械装备,武器水平已优于日军,可是在抗战胜利前夕的1944年至1945年初仍出现第二次大溃败,这就说明落后有时不一定挨打,落后加腐败就注定会挨打。

原标题:[胜利回响]中日在战争初期的武器差距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