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资生堂中国市场业绩增速乏力 营销滞缓渠道不畅

2015-08-05 10:09:09 来源:新华网

评论

\

中国人在海外的疯狂扫货,令原本陷入低迷的资生堂出现五年来最高盈利。不过,免税市场亮起来了,中国市场上的传统渠道该怎么办呢?

国人追“免税”

利润翻9倍

中国人海外消费化妆品的趋势日趋明显。品牌本国门店成为销量引擎。

日资化妆品集团资生堂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15年6月30日,集团今年一季度收入大涨20.2%至2023亿日元,营业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4亿日元暴涨857.6%至130亿日元,创五年来最高纪录,几乎翻了9倍。其中,分区域看,日本市场收入920亿日元,涨幅15.7%;国际市场收入1103亿日元,涨幅24.1%。

资生堂方面表示,一季度业绩优秀获益于入境游客惟一季度60%的业绩贡献,其中特别是中国游客在日本市场的消费。

日本市场走俏,中国本土市场业绩则增长缓慢。一季度中国市场固定汇率下录得12.8%的涨幅,但公司预计,二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会下降。

此前,2014财年中国市场以4.8%成为资生堂在世界各大市场中跌幅最大的区域。去年资生堂中国区销售额约58.72亿元人民币,仅比上年增长2.9%。

相比之下,同为外资化妆品集团的欧莱雅则以14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实现了7.7%的同比增长,雅诗兰黛集团、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的增幅更是达到两位数。

营销手段滞缓

渠道不力

资深护肤品专家冰寒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赴日消费冷落本土市场的做法,与国内外价差和国内消费市场的保障有很大关系。他认为,虽然目前关税下调,护肤品有一定的降价,但在高档护肤品上,国内外的价差还是很大,彩妆类更甚。

他同时表示,资生堂在中国市场业绩持续疲软,更多因为资生堂只重视产品,对营销不够重视的结果。由于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主要是广告、口碑等,而口碑的传播范围有一定限度,想要较大量获取新顾客,广告推广等营销方法是必须的。

他举例称,近年来资生堂在品牌形象传播、广告投放、新品推广等营销策略上趋于保守,相反欧美品牌常常利用试用派发、新媒体营销、电视广告等方式大举进攻市场,国内本土品牌也在不断进步。“市场上不断有新的品牌出来积极抢占市场份额,采取守势营销策略可能会比较被动。”他说。

此外,资生堂集团布局国内渠道时颇为“大手笔”,不少店铺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城区。以北京市场上的资生堂品牌为例,专柜多集中在三环以内,且多为大型商场一层,如资生堂燕莎店、当代店和SKP店等。这些渠道租金昂贵,投入颇高。同时,由于国内本土化妆品在二三线城市的布局趋于完善,资生堂集团旗下各品牌也渐渐失去优势。高昂的渠道成本和无法顺利布局的下沉渠道,使资生堂线下销售渠道受到挑战。

同时,资生堂集团线上渠道同样前景不明。为弥补线下缺陷,集团于去年10月入驻天猫国际。

冰寒认为,电商平台假货风波不断,人们的购买信心和消费欲望易受打击。北京商报记者昨日在资生堂天猫旗舰店发现,销量最高的为一款“资生堂红色蜜露精华化妆液”,总销量为1722份,其余多为百位数。相比较来看,去年5月入驻天猫的雅诗兰黛,销量最高的一款“小棕瓶眼霜”总销量24741份。两者销量相差近15倍。

市场潜力仍在

品牌急需重塑

中国已成为全球护肤化妆品增长最快的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护肤品市场规模达到212亿美元,全球第一,但护肤品的人均消费金额仅为16美元/年,发展潜力巨大。

资生堂集团并非不重视中国。集团表示,中国是资生堂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为解决业绩疲软的问题,将开展三年“振兴”计划。即将2015-2017年作为资生堂业务基础重建期,中国市场营业额目标预计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为9%,使中国市场在2020年成为资生堂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一个最重要的市场。

在此期间,一项针对中国市场的高层变动极为引人注意。资生堂集团最新任命了德国人Ralph Ahrbeck作为中国总代表。Ahrbeck上任时表示,要对中国市场进行包括品牌重塑、产品创新、组织机构调整、商业模式变革的改造重建。

奢侈品专家、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资生堂集团可利用新高管在渠道、销售、推广等的优势,此举也是缓解竞争压力、寻求集团发展的一种途径。

但她同时认为,目前很多品牌在求发展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新意,多半采用产品多样化、品牌多样化的战略。消费者更多选择有机健康的产品,“资生堂在有机方面还需要更多研发,”她说。

冰寒认为,在新品研发和推出方面,一些欧美品牌结合中国的市场情况反应很快,例如近年来雾霾很受社会关注,结合雾霾研究空气污染与皮肤的关系,继而迅速推出新概念产品,而资生堂在这方面节奏较慢。(王晓然 刘倩)

原标题:资生堂中国市场业绩增速乏力 营销滞缓渠道不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