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正在下降
2015-08-05 09:3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人对数学的态度很矛盾。
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美国队击败中国队重新夺冠。这一消息很快引爆网络。此前很多人认为,数学奥赛冠军一直是中国队的囊中之物,而美国孩子不是据说数学很差吗,怎么美国队能获得数学奥赛冠军?
尽管数学荣誉的这一点点受损让一些人极为敏感,但数学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正在下降,形象正在异化甚至妖魔化的事实也同时存在。
打开网络,被数学所伤的各种吐槽时时可见,无外乎认为数学又难又没用,早知长大后会数钱就行,小时候学那么多数学干什么?一些人认为奥数是数学“杂技”,是故意为难孩子,奥数中的偏题怪题,背离了数学的正常思维,扼杀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潜力,必须彻底废除。这类“民意”经一些“公知”的助力裹挟了教育部门,最终把风行一时的奥数教育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凭借数学成绩或科学成绩优秀而保送好中学、好大学的门径已经大幅收窄,甚至各类考试的数学试题难度都下降,以致重点理科高校难以招收到理想的学生。到填报大学志愿时,数学好而选择数学专业的学生也在减少,许多学生都在家长的循循善诱下选择了金融、经管等专业,因为学数学不就是为了“数钱”吗?
中国人对数学的这种矛盾的心态,有知识缺陷、社会功利和教育制度等各方面的原因,在不同的人群中原因又各有侧重。那些吐槽数学伤不起的人,一般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用来吐槽的手机、电脑、网络正是数学带来的。那些认为数学就是“数钱”的人,也不会想到不光现钞,各种数字化的货币以及银行、股市等金融机构也都是数学带来的。因为数学是科学之母,是科学的工具和语言,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所有的为人类生活带来各种便利和享受的科技事物。而接受体育特长加分、艺术特长加分却不接受数学特长加分的人,也许骨子里潜流着反智的血液,但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界却正在迎合这股自私无知的风气。
人们数学观如此混乱,在如何看待数学培训上各执一辞也不奇怪了,这当然包括为入选奥数竞赛而进行的奥数培训。很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从小经受艰苦枯燥训练的体育、音乐天才们拿了冠军,得了国际大奖,开辟专门通道进入名校是应该的。可是轮到数学,也包括与数学密切相关的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科学就不行了,高考加分也都脱了钩。同样这些人会说,数学训练加大了孩子的负担,破坏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而且真正能够学习和掌握高深数学的只是少数人。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能够在体育和艺术上出类拔萃的也只是少数人,随着比拼层级的提高,每一步都有大量的受训者遭到淘汰,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青少年从小就接受各种各样的体育和艺术培训呢?甚至可以提出“足球从娃娃抓起”呢?
的确,文体活动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因此,哪怕一个班的同学中,只有一个同学有足球天赋,其他孩子同样应该在绿茵场上亲近足球。但是,也应当用同样的道理公平地对待数学。首先,让所有青少年都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是怎么运行的。其次,那些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可以接受数学的课外训练?最后,最重要也是目前分歧最多的一环,随著训练和竞赛程度的提高,一些人先后遭到淘汰是完全正常的,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这一体系选拔出最适合去探究数学真谛的人,并且使数学天才不至于陷入无人理解、无人喝彩的彻底落寞中。而一直被激励的天才们一旦在数学和科学上有所突破,又将回报人类,为人类开辟新的视野。
我们在数学教育中真正的问题,是过度的应试教育模式对这门尤其需要创新性、求异性思维的学科的戕害,这种教育模式把数学简化为公式、计算、答案,破坏了数学在人们心中的美感,也导致大量青少年对数学的厌倦。
所以,足球可以从娃娃抓起,数学也可以从娃娃抓起。当有一天,中国的家长们像今天把孩子送进各种文体培训班一样,把他们送进数学培训班、科学培训班,科学的春天就来到中国了,中国人为世界科学作出贡献的时期就到了。(徐永恒)
原标题:数学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正在下降[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8)涵养中国社会的“共同自由”(新论)
- (2015-06-24)社科院报告称新媒体成促进中国社会升级引擎
- (2015-06-24)社科院蓝皮书:新媒体成为中国社会升级引擎
- (2015-06-24)蓝皮书:新媒体成为促进中国社会全面升级的引擎
- (2015-06-30)人社部发布我国首部《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