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河南农民历时20余年采写西峡口抗战“史诗”

2015-08-04 17:55: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河南农民历时20余年采写西峡口抗战“史诗”

为了写书,华中强经常到抗战遗址寻访。图为华中强在西峡县重阳镇马鞍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亭,仔细阅读碑文。 李晋 摄

中新网南阳8月4日电(门杰丹 李晋)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河南农民华中强将自己历时20余年采访撰写的22万字的西峡口抗战资料进行了最后的补充完善后交付出版。华中强介绍,“西峡口战役”是抗战的最后一战,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却鲜为人知。作为西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自己有责任记下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并告知后人。

8月4日,在西峡县重阳镇寺沟村一个普通的农家,记者见到华中强时,中等身材的他正坐在书桌前翻阅最后修订的书稿。他告诉记者,利用几个月的时间,他综合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增补了2万多字、20多幅珍贵图片。

据介绍,年届40岁的华中强从小生活的寺沟村,与抗日战争最后一战的战地马鞍桥只有一岭之隔。小时候,他经常听父亲讲日寇侵入西峡口之事,一个个撼人心魄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记忆。1990年高中毕业后他在重阳镇广播站当了一名记者,工作中,他特意把听到的抗战故事逐一记录,并翻山越岭寻访那些亲历抗日战争的老人。有的老人年事已高,记忆含糊不清,他就多次地前往老人家中与其攀谈。为了采访抗战中遇难的王本生的后代王振武,山高路陡,他硬是推车步行了10多里的山路,脚都磨出了血泡;还有一次到丁河镇蒲塘村采访,涉水过河时,差点被山洪冲走。几经磨难,华中强采访了100多位亲历亲见豫西鄂北会战中西峡口西峡口抗日战事的老人,记录了几十万字的采访笔记,光稿纸就装了满满一麻袋,获取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第一手资料。

2004年初,华中强由于家庭负担重,不得已辞职回家,那之后,他一边种地一边利用农闲时间着手创作。为了对繁多的资料甄别使用,他把卖麦子、玉米、香菇的钱都投进去,并多次爬上人迹罕至的鹰爪山、三尖山、霸王寨、马头寨等抗日战场遗址进行寻访。

晴耕雨写,没有电脑,他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纸上写。从2004年到2014年整整10年,数易其稿,最终写出20万字的书稿。2014年12月份,书稿定名为《侵华日军的滑铁卢—西峡口抗战纪实》,终于正式出版。

在全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该书以时间、战次为顺序,真实地记述了1945年豫西鄂北会战中的西峡口抗战场景,详实而生动地再现了20万英勇的西峡儿女配合军队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最终战胜日寇的抗战史诗,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反应西峡口抗战的文学作品。有专家撰文公开称赞其为“抗战史诗”,来自全国各地的上百个当年参加过西峡口抗战的老兵后代,纷纷与华中强打电话、发信息交流当年抗战故事。

今年以来,华中强征询有关专家和读者的意见,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了20多幅珍贵图片,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对书稿进行了补充完善和润色。如今,书稿已经交付印刷。

采访中,华中强介绍说,1945年春,侵华日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豫西鄂北会战,妄想占据西安,进逼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企图占领整个中国。西峡口抗战作为豫西鄂北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143天,歼灭日寇23000多人,直到年8月20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5天,才在西峡口镇城南举行了受降仪式,这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惟一一次在战场举行的受降仪式。“西峡口战役”是抗战的最后一战,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然而这一重要历史事实却鲜为人知。

“作为西峡县一个普通的农民,我觉得自己有责任记下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并告知后人。”华中强坦言,这也是他献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份礼物。(完)

原标题:河南农民历时20余年采写西峡口抗战“史诗”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