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湖北恩施戽口村:把美丽变成财富

2015-08-04 09:41: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

戽口村一角。

本报记者 顾兆农摄

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政府驱车出来,刚一会儿,女乡长龙慧就让车在山口停了下来,指着远方点缀于满眼绿色中的白墙黛瓦的村落说,那就是戽(hù,一种汲水农具)口村。

放眼望去,万亩茶园,漫山遍野,纵横交错,蔚为壮观。

如果说,这幅远景图是天生丽质的话,那么,村里具有浓郁侗族风情的干栏式吊脚楼,则是人工精心雕琢的佳作。戽口河从院前流过,茶园、院落,小桥、流水,构成一幅玲珑雅静、古色古香的山水田园画。这个叫做唐家大院的侗族建筑群,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现在住着11户唐氏村民。1933年,贺龙部下的红军曾在此住过,因此,这里也叫“红军屋”,现在是恩施市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么一块风水宝地,想当年,老百姓的日子却穷得叮当响。今年5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肖孚云说,当年自己“说”了18个姑娘,都拜拜了。不是嫌自己的条件不行,而是人家看不上这村子。那时,在这个山区村,以种水稻等粮食为主,人均只有0.4亩水田,但农民也愿意种粮,怕没饭吃。为了一个鸡蛋,两家人能争得面红耳赤;也有跑到别人菜地里偷菜的。2002年起,开始大规模发展茶叶种植,如今,这里人均2.2亩茶,茶叶收入年人均1.2万元。肖孚云说,种茶的资金和劳务投入少,回报率高,投1000元,大致有1.2万元回报。现在,村里很少有人外出务工,倒是有不少人到这里来打工摘茶。有了茶产业的基础,村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新房一幢一幢地盖了起来,七成以上的农户家里购买了机动车。通村的客车,可直达恩施市。

有了产业的支撑,其他工作才有了基础。

戽口村不仅景致美,而且到处都保持得干干净净。肖孚云说,村里没有设专门的保洁员,但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是责任区,村里小溪两旁,没有一点垃圾。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全部经过生物处理。

环境美也是心灵美的反映。如今,这里扯皮拉筋的事没了,上访的没了,刑事案件没了。“如果哪位客人有财物在村里被盗了,我负责赔偿。” 肖孚云拍着胸脯说。

这些年,随着村里环境的极大改善,村民姚美云把“美丽”当作资源来开发,建了凉亭,自定“云仙居”字号,做起了农家乐,餐饮之外,还搞了6间客房,很快又要再增加15间。每年农家乐的毛收入在40万元左右,茶叶的生产经营反而成了她家的副业,每年只采春茶,秋茶、夏茶都不要了,忙不过来,就这样,还得雇人帮忙。

家里的业务忙不完,小女儿却嫁出去了。“她有没有回来发展的想法呢?”“有!这就是小女儿盖的房子。”姚美云指着身后的新房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2日 04 版)

原标题:湖北恩施戽口村:把美丽变成财富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