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张自忠之孙:爷爷牺牲时 日军列队向他脱帽致敬

2015-08-04 09:20:30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

评论

  人物|张自忠将军之孙接受军报专访:爷爷牺牲时,日军列队向他脱帽致敬

张自忠将军六孙张庆成深情讲述爷爷的抗战传奇———

  尽忠报国,为国家民族取义成仁

75年前,长江沿畔,万人空巷,江水呜咽。张自忠将军的遗体在运往重庆安葬途中,十余万军民不惧上空盘旋寻衅的敌机,自发来到江边跪拜送殡。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在延安隆重举行追悼会,毛主席亲自题写挽联“尽忠报国”。

青山有幸埋忠骨。70多年过去了,张自忠将军纪念园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从大江南北前来凭吊、缅怀的人群络绎不绝,墓地四周常年摆满了各式花圈。

\

 

十里长山,草木葱茏,紫荆怒放。盛夏时节,记者跟随张自忠将军六孙、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张庆成踏访将军战斗的足迹,在恢弘肃穆的纪念碑前、在英雄喋血的殉国战场,一幅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悲壮画卷徐徐展开。

  忍辱负重,他为抗战大局蒙受不白之冤

\

 

“在我们老家山东,‘孬种’是非常侮辱人的称呼。祖父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汉奸、孬种!”张庆成说,九一八事变后,时任29军38师师长的张自忠,对蒋介石“镇静忍耐、不准抵抗”的做法拍案而起,愤慨地说“这是国人之悲,军人之耻”。1937年初,率团访日期间,张自忠不顾威胁利诱,义正词严责令日本当局降下中国馆对面的伪满国旗,凛然维护了国人尊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任38师师长兼天津市市长的张自忠接到命令,在北平、天津与日军进行交涉。孰料,日军一面与国民政府谈判,一面从关外调动大军,于7月28日大举进犯北平。28日早晨,蒋介石电令29军军长宋哲元“速撤离北平,到保定指挥”,而张自忠则被任命为北平代理市长,负责与日周旋,“以图缓和形势”。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服从了。

这一留,成了张自忠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此后,不明真相的媒体和群众,愤怒地给张自忠扣上了“孬种”“汉奸”“卖国贼”等骂名。一些报纸用醒目的大标题配文,称张自忠为“张逆自忠”,讽刺他“自以为忠”。

“从抗战英雄一下沦为可耻汉奸,对于一个有着高度民族自尊心的军人而言,内心之煎熬、精神之痛苦,旁人无法想象。”张庆成抹着眼泪说,“在谩骂声中,祖父始终忍辱含垢与敌周旋,目的就是为29军大部队和军人家眷向目的地有序撤离争取时间,努力使京津免受屠城的重大损失。”

8月4日,卢沟桥畔。张自忠指着桥上昂然挺立的485只石狮子,对骄横无理的日本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愤怒地说:“这些狮子,象征我四万万同胞和几千万海外华人华侨,是任何人吞不下消化不了的!”几天后,张自忠愤然辞去所代职务,化装潜离北平。

翌年,张自忠被任命为59军代理军长,重回抗日队伍。归队当天,这位七尺男儿感极而泣,他对老部下们说:“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

  能征善战,他的治军名言是“我要一支铁军”

\

 

“祖父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谈起爷爷的赫赫战功,张庆成如数家珍——长城抗战,指挥部队大规模夜袭敌营,取得喜峰口和罗文峪大捷;转战鲁、皖、豫、鄂,在临沂战役中打败号称日本“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揭开台儿庄大捷序幕;武汉会战中,奉命守卫潢川,重创来犯日军第10师团……

张庆成自豪地说,抗战将士痴心追随张自忠奋勇杀敌,其中既有中国军人共赴国难的大节大义,也得益于祖父铁律治军的长期养成。

早在192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行全国军风纪考察,张自忠任师长的25师名列全国陆军第一。检查团总团长刘峙在讲评中说:“全师官兵不分级别服饰一致,没有等级差别;从师长到士兵脸色一致,说明官兵伙食没有区别;从早上8时检阅,到中午12时,没有一人随便走动或讲话,这种纪律,从来没见过!”

“祖父治军名言就是‘我要一支铁军’!”张庆成含泪讲述了张自忠两次枪毙贴身警卫孙二勇的故事:“二勇追随祖父多年,曾多次为他挡过子弹。一次,二勇违反军纪强奸民女,祖父为整肃军纪,下令就地枪决他。但由于行刑的士兵连开两枪都没有打中要害,二勇侥幸活了下来。伤愈后,二勇忠心不改,仍执意追随祖父,并辗转找到了部队。然而,祖父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仍挥泪再次下令枪决了二勇……”

“不理解祖父的人,以为他是‘冷血武夫’。实际上,他爱兵如子,有口皆碑。”张庆成告诉记者,张自忠严惩过克扣兵饷的营长,开除过调戏妇女的堂弟,为生病的士兵献过血……

严治之军,所向披靡;无治之兵,百万无益。张庆成说:“这些细节小事,彰显了祖父治军的严格和用心,他的部队在与日军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和顽强意志,都与他平时励精图治的点滴努力密不可分!”

喋血沙场,他的轰然倒地让敌人肃然起敬

\

 

烈日当空,用汉白玉砌成的纪念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严雄伟。纪念碑主碑高16米,副碑高5米,寓意张自忠将军殉国的日子:5月16日。站在纪念碑前向山下凭栏望去,1234级阶梯延绵悠长,格外肃穆。

张庆成顾不上擦拭汗水,接着向记者讲述:1940年5月,日寇集结约3个师团的兵力,分三路大举进犯襄樊、宜昌。张自忠被任命为国民党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负责襄河及大洪山一带的防御,枣宜会战拉开帷幕。战斗打响后,张自忠率一部分部队东渡襄河,直接指挥部队与日寇展开激战。

由于第五战区长官部对战场形势缺乏正确判断,张自忠率领的1500余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围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敌我力量极其悬殊,战斗异常惨烈。

5月16日下午4时许,巍巍群山见证了天地动容的悲壮一幕:一个叫藤冈的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向张自忠冲来,眼看就要冲到跟前,身材魁梧的张自忠从血泊中猛然站起,那威严的目光让藤冈戛然止步,惊愕地愣在原地。这时,冲在后面的中队长堂野随即开枪,子弹射中张自忠头部,但他仍然没有倒下!清醒过来的藤冈端起刺刀,拼尽全身力气向张自忠深深刺去。这一次,将军的身躯像山体崩塌般轰然倒地。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感佩其忠勇,列队脱帽向遗体敬军礼,并郑重装殓,将其葬于殉难的十里长山土坡上。

16日凌晨,奉命增援的38师奔至南瓜店,得知张自忠战死,全军悲愤,夜袭日军,奋勇抢回遗体。经检视,张自忠身有8处伤口,其中炮弹伤2处,刺刀伤1处,枪弹伤5处。

每次来为祖父扫墓,张庆成都要去十里长山脚下的抗日官兵公墓祭奠。在五百多名同难官兵墓前,70岁的张庆成老人失声痛哭,大声唤道:“你叫什么名,你家在何处,请托梦给我,我帮你带信给家人……”

这些年,张庆成一直在为无名烈士正名奔走。在他的寻访帮助下,当年与张自忠将军一起血洒沙场的贾玉彬、王金彪等一大批官兵,纷纷被追认为烈士。张庆成说:“他们都是中华优秀儿女,都是中国军人的精魂,都应该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

  爱国,中国军人永远的名片

张磊峰

抗战的硝烟虽早已散尽,但那一处处弹痕累累的战场遗址,依然回荡着抗战军民浴血冲锋的喊杀声;那一个个曾经与侵略者誓死斗争的英烈先辈,依然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依然为人传颂、撼人心灵。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今日回军,就是要带着大家去找死路,看将来为国家死在什么地方!”……历史之河往往经岁月沉淀后,方能还原本真、清澈可现。解读一个历史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张自忠将军的死,决非“仓促成仁”,而是怀着“我死则国生”之壮志,背负着舆论误解的冤屈,抱定为国家民族尽忠的决死之心,力战不退,以身殉国——彰显了中华民族舍身成仁的优秀传统,呈现出中国军人炽烈朴素的爱国情怀。

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祖国是生养我们的大地,更是我们生命的根须。曾经浑身披满血污、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理应对爱国一词,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和共识。

爱国,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向现代,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展;爱国,又像一束阳光,照耀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身上,砥砺在每一名中国军人的心间。

历史潮流,浩浩汤汤。民族复兴需要中国军人挺直的脊梁,强军事业需要爱国主义凝聚起磅礴的力量。爱国,永远是中国军人的精神底色和时代名片。

 

原标题:张自忠之孙:爷爷牺牲时 日军列队向他脱帽致敬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