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云南鲁甸周年祭:境内外志愿者共建“心灵家园”

2015-08-03 19:03: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社鲁甸8月3日电 题:云南鲁甸周年祭:境内外志愿者共建“心灵家园”

中新社记者 马骞

“两个小朋友搭起手举过头顶,另外两只手拉在一起放在胸前,这样就成了大写英文字母A。”3日下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龙头山的英语课堂又开课了。

一年来,这个心理学志愿者组织扎根于此,帮助震区孩子走出阴影。每天下午,儿童天地里都传来琅琅书声,20多名孩子在志愿者带领下,读书、作画、唱歌、游戏,脸上满是笑容。

一年前的今天,鲁甸6.5级地震吞噬617条鲜活的生命,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31.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198.49亿元人民币。

今年8月3日,记者再访鲁甸灾区,安全的居所正在重建,心灵重建亦是同步。不少公益组织、志愿者不懈地为此献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志愿者鲁兴雨说,要人们忘却山崩地裂、惊心动魄的灾难和痛苦,特别是抚平孩童瞬间失去父母亲人的伤痛,走出阴霾,这是灾后心理恢复重建中的重要任务,“甚至是比硬件建设更为艰巨的任务”。

“幼儿的心理对他们以后的发展,甚至是对他们习惯、性格的养成都很重要”。鲁兴雨印象中,有一个小朋友刚来参与活动时,每天都和别人打架。“在与我们的相处中,他逐渐学会了怎样同别人沟通,而不是以打架解决问题”。

看着孩子们露出笑脸,鲁兴雨很欣慰。一年来,他们进学校、走社区、办兴趣班,将防灾教育与心理重建相结合,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融修复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逐步建立有序、有效及可持续的灾后青少年心理重建长效机制,与孩子们共同成长。鲁兴雨说,在此过程中,自己也变得更加成熟。

在鲁甸驻守了一年的香港无国界社工也一直陪伴着灾区民众。这一年里,从紧急的情绪支持及救灾紧急需要的满足,到通过安置点的家访和小组对居民提供情绪处境支持,营造希望;再到通过小组工作和资源链接努力实现社区关系的融合、恢复及重建、个别受伤家庭等个案情绪支持、陪伴重拾其生活信心,香港无国界社工康雷和同伴们都倾力而为。“我们的项目到8月底就结束了,这些天会与居民回顾一年经历,寻找个人、家庭及社区对未来的信心和动力”。康雷说。

昭通本土的安然公益联合会龙头山工作站项目负责人刘昌伟也和同伴们坚守一线,筹集安心善款,走访困难群众,帮助老人走出阴霾。他们定期对70岁以上、或者因病独自在家的老人进行物资帮扶,并经常去看望他们。

志愿者们说,尽管悲伤记忆依然顽固,但越来越多的欢乐元素正在逐渐驱逐伤痛与消沉。“希望灾区的民众敞开心扉,以收获花椒的心态,收获美好的明天”。(完)

原标题:云南鲁甸周年祭:境内外志愿者共建“心灵家园”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