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解放区的天》汇聚抗日洪流

2015-08-03 14:49:12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石家庄8月3日电(记者王民)“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这首歌创作于1943年,原名《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后期,曾在各边区、抗日根据地普遍传唱,鼓舞着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洪流中去。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河北沧县人刘西林。1937年,18岁的刘西林参加八路军,第二年被分配到贺龙领导的120师战斗剧社,到冀中发动和宣传群众对敌人作斗争,从事一些民歌的记谱和配歌工作。1942年,刘西林被派往延安鲁艺学习。1943年春,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导下,刘西林随战斗剧社到晋绥边区开展大秧歌运动。

1943年前后发生很多重要事件:日本与汪伪政府发表《共同作战联合宣言》;八路军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大生产及拥政爱民运动;河南发生遍及全省的饥荒,灾民纷纷外逃。

为了配合当时的形势和任务,刘西林在晋绥边区大秧歌运动中,创编了一个简单的秧歌剧《逃难》,描述河南国统区一家三口为躲避水灾、旱灾、蝗虫、汤恩伯“四害”之苦,逃难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晋绥边区,在边区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关怀和帮助下,幸福地安下了家,过上了好生活。

根据《逃难》剧情需要,刘西林用流行于自己家乡——河北沧县南部和盐山一带的传统民歌《十二月》的曲调,未做任何加工和修改,填配新词改编成《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作为《逃难》主题歌。主体歌词“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边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共34个字,简洁、明快、有力地歌颂了共产党的领导。

刘西林生前曾说:“历代劳动人民数唱的《十二月》历史很悠久。在我童年时代,就曾见到父辈们每年春节踏着这个曲调的节奏,边舞边唱,表达渴望太平生活的心情。事隔多年,对这首歌曲仍然记忆犹新,‘正月里来正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以及‘呀呼咳呼咳……’的旋律经常在身边回响。”

《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表达了国统区和敌占区的苦难人民逃到边区后,受到党和政府关怀的感激和欢乐心情,也体现了边区人民热爱党和边区政府的浓厚感情。因此,秧歌剧《逃难》演出后,这首主题歌在边区广泛流传开来,并很快就传到其他抗日根据地。

从创作完成,到响彻边区;从抗战胜利,到全国解放,《边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在七八年的流行过程中,词曲基本没变,只是把歌词里“边区”改为“解放区”,曲调也相应增加了音符,这便是后来响彻中华大地的《解放区的天》。

原标题:《解放区的天》汇聚抗日洪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