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韩正调研城市管理:调研就要知真情知实情

2015-08-03 09:34: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韩正调研城市管理:调研就要知真情知实情(图)

图说:韩正在菜市场和民众交谈

暑热当头,早晨空气都是热烘烘的。

一辆普通商务车轻轻开到闵行北翟路龙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边门,下来几个人。他们踩着满地滑腻腻的菜叶、泥水,穿过车辆混杂的小路,慢慢朝市场里面走去,不时驻足察看,到摊位前问生意如何。迎面两位老伯走来,看到他们一愣:“咦,蛮像韩书记。”“对的,就是韩正书记!”

两位老伯伯遇到的,正是市委书记韩正。这是7月22日早晨,他轻车简从,来城郊结合部调研环境治理情况。事先不打招呼,随行的只有市委常委尹弘以及市委办公厅几名工作人员。

韩正微笑着走上前问两位老人,是否经常来这里买东西,平时这里卫生情况如何。两位老伯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买东西蛮方便,就是环境太差了,地上脏,早晨四五点钟时还要乱。”听到书记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两人异口同声说:“希望把这里的环境抓抓好!”

两位老人讲的情况,正是此番调研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上海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在成绩面前,市领导更多考虑和研究的,是城市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在着手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时,要在摸实情、知真情的基础上,针对短板情况,拿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届市委九次全会上,韩正说:“调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好传统、好方法。越是环境复杂,越是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越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特别叮嘱各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了解真实情况。“调研所到之处、所见情况、所问之人,应当是原生态的。让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畅所欲言,正面的要听、反面的也要听,顺耳的要听、刺耳的也要听。只有广泛全面听,才能真正知真情实情。”

“城中村”巧遇韩书记

从市场里转个弯,穿过杂乱的小路,一路之隔是闵行区华漕镇许浦村,这里是上海城郊结合部最大的“城中村”。“城中村”治理,也是这次调研的一个重点。

韩正顺着小路走进村子,在村口遇到一位打着赤膊的中年男子,那人一眼认出了他,惊喜地说:“韩书记啊,侬怎么会来这里!谢谢侬关心我们这里。”韩正笑着跟他打招呼,听他讲村里情况,问这里平时是怎么管理的。一路上不时有居民认出韩书记,热情地上来打招呼。每遇到居民,韩正都停下来问问他们有些什么意见建议。

在居民们的引领下,韩正穿过许浦村杂乱狭窄脏乱不堪的小巷子,来到了许浦港。

站在许浦港边望出去,河里飘满垃圾,河水散发着阵阵异味。许浦村面积0.75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2000出头,流动人口却已达3万多。原本满足本村村民的水、电、道路、下水道、公共厕所超负荷使用,破损严重,全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直接排入许浦港,导致河道常年黑臭。几位居民指着河道两边跟书记说,许浦港四周原先是工厂仓库,如今成了密密麻麻的群租房。“群租户随手把垃圾扔进河里,到了夏天臭气熏天。”“消防安全也是个大问题!”

从闵行的情况看,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和“城中村”,都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它地方,有没有同样的情况呢?

7月23日下午,一场大暴雨刚过,韩正走进了宝山区南大村宗家宅。

村里群租普遍,违章建筑不少,雨后狭窄的道路上积着污水,两边墙上满是黑广告。小巷子口,一位市民认出韩书记了,有点激动,嗓门越说越响:“到处乱停车,乱设摊,噪声这么大,秩序这么乱,叫我们如何忍受!”

韩正停下脚步,静静听她述说。

这一段南大路两边,乱停车现象确实十分严重,无证食品摊随处可见,有些摊点就设在垃圾堆边,蝇虫肆虐。

穿过秩序混乱的南大路,韩正走到几个无证食品摊前停下察看。摊主不认识来人,边做生意边说:“你们是村里干部啊?附近没有食品摊,我就在这里帮老板卖点货,要是不行嘛,我换地方好了。”

联动站里听真情

事先不打招呼的调研,既看得到真实的第一手情况,也听得到最基层的声音。

在闵行许浦村和宝山南大村,韩正路过当地大联动工作站、警务站、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站、社区卫生站和村委会,就一家家走进去了解情况。

工作人员见市领导突然到访,都有些吃惊。韩正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正好经过这里,来看看大家,了解大家工作情况。你们和我说说,遇到什么困难吗?”

几句话后,大家都放松许多,一五一十地讲起工作中的实际情况。

“许浦村外来人口,都有登记吗?”“登记是有的,但是流动性很大,变化也很快,要说完全登记,很难做到。最高峰时,外来人口大约有4万人,要说管理全覆盖,真的蛮难讲。”

“警务站处理最多是什么情况?最近一次是什么事?”“韩书记你来看一下记录本,主要是各种纠纷,特别是房东与房客的纠纷,因为群租太普遍了。还有居民和摊贩的纠纷,环境差了经常吵架,最近一次就是。我们主要是调解。”

“村里管理成本最高的是哪块?”“不瞒韩书记说,管理成本是越来越高了,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公共设施运行和日常环境治理这一块,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每天生活垃圾差不多就有60吨,根本来不及扫。”

“市里1+6文件内容大家都知道吗?落实当中有什么问题吗?”“这个知道的!很好的政策,尤其对我们基层工作的人有倾斜。我们觉得,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各有各的苦衷,落实当中要结合实际。”

“厂中村”里看实情

“城中村”的问题在城郊结合部突出,而“厂中村”又是另一番景象。

连接宝山区和普陀区的南大路两侧正在进行综合整治,加快淘汰调整落后产能,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主业已经调整,但厂区搬迁拆除收尾工作推进迟缓。由于主管单位疏于管理,一些企业留守人员对厂房进行出租并层层转包,吸引大量小作坊在旧厂房内集聚。外来人员群租聚居,乱搭建带来的火灾和生产安全隐患很大。

位于制革路与南大路交界地区的上海红光制革厂,正是这番景象。之前,上海媒体曝光过这里的情况,当地突击整治,据说已经整改了。7月23日下午,韩正冒雨来到这里,看看实际情况。

外表看上去已经废弃的工厂,走进去才发现卡车、货车来来往往十分忙碌。虽然看到走进来几个陌生人,但是里面人忙着生意,也不认识来人,无人过问。厂区被分割出租,生产作坊、仓库、杂货店、群租楼一应俱全,还有几家食品生产厂。从小路两边停放车辆的牌照看,租户来自全国各地。看得出,这里曾经整治过,但安全隐患依然十分明显。

韩正打着伞走在厂区,不时停下来避让路上穿梭的货车。他走进杂货店察看商品,并与一位仓库租户聊天,询问租金情况。来到位于厂区最深处的一幢小楼,这里是群租宿舍,尽管下着雨,依然有衣服晾晒在外。

路边一家杂货店老板蛮“自豪”地对来人说;“这里啥都有了,不需要出去的。”

大小书记河边对话

不打招呼的调研,看得到各种 “原生态”问题,也看得到原先并不引人注目的基层好经验。

7月23日下午,韩正来到嘉定区马陆镇北管村。眼前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刚到村口,就看到一切井井有条。村口有车辆限高限宽设施,主要通道比较宽阔,两边车辆停放整齐,店家也是干干净净。

韩正走进村联勤中心,与窗口办证登记的工作人员聊了几句,才几分钟村治保主任就到了,询问需要什么帮助。他抬头一看,认出是韩书记,于是想电话联系村支书。韩正摆摆手,笑着说:“不要紧,你先给我们介绍介绍村里情况吧。”

北管村2.6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00,外来人口1.2万,实有人口登记工作做得很仔细。墙上的表格每月更新一次,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数据一目了然。村里联勤工作部门集中办公,实有人口登记、警务站、监控室、24小时值班室都在一起。

治保主任郭文先告诉市领导,村里的小联勤机制24小时运转,每个联勤工作人员手里都有一个“城管通”,发现问题后可用它呼叫,工作人员5分钟内到达现场。黑广告、乱设摊、乱倒垃圾渣土等“牛皮癣”问题,一发现都是第一时间解决。此时,村委会主任邵伟梁赶到联勤中心,韩正笑着问:“你怎么赶来了?是城管通呼叫的吗?”主任笑着说:“是的!”

邵主任介绍韩正察看村里的商业街和菜场。商业街是北管村集体资产,收益属于村民;菜场里,凡是本村村民自己种的蔬菜,摊位免费。正看着,村党总支书记沈彪也到了,“也是城管通呼叫的吧?”“是的是的。”大家都笑了。

一场大雨刚过,但村里的道路、墙面地面十分整洁,无积水污水。河道涨潮,有一些水生植物翻上水面,但水质还是比较清。在小河边,韩书记和村党总支沈书记一问一答,聊了起来。

“老沈,你是住在村里吗?”“是的,30多年了。”“村里道路墙面和河道保洁,工作量大不大?”“村里的事情不能拖的,你看噢一天不扫就乱了,两天不扫就脏了,三天不扫简直一塌糊涂。必须天天盯,随时处理,24小时运转。”“你自己住在村里是优势,天天了解情况。”“是的呀,否则隔个双休日再来,一塌糊涂了嘛。”“财力投入够吗?”“韩书记,说句心里话,我这个村财力不算是宽裕的,但是财力这个事情关键是怎么看,确实重要但也不是核心问题。我这样的角色关键是责任心,活做好了老百姓满意,说你好、服贴你,自己心里也踏实,不然老百姓天天骂你,自己也难受。”“对!”

走过村里439号门口,一位村民眼睛一亮,高兴地喊了起来:“韩书记!”

大家笑着应声走进这户人家。屋内陈设简单整洁,炉边刚出锅的红烧肉香溢满屋,韩正问起男主人余志华情况来。“房子建了多少年?”“32年了。”“住着还好吧?”“房子有点老,总有些担心的。”“家里孩子一起住吗?”“本村小青年住在这里的已经不多,他们外面都有商品房,老年人大多数还住这里。”“孩子们经常回来看看吗?”“时常回来的。”“你退休了吧?对现在生活满意吗?”“退休了,生活不错啊,谢谢领导关心我们。”

离开院子时,韩正祝主人家8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老城厢里谈管理

连续几个半天,城郊结合部的情况大致有了底。7月29日上午,韩正又来到市中心老城区。

正是暑热难当时分,连续高温天炙烤申城,一路上道路十分拥堵,商务车开开停停。韩正在黄浦区豫园街道方浜中路附近下车,走进了老城厢拥挤不堪的小马路。

豫园街道辖区内住着黄浦区七分之一的低保户,老人多,大病重病患者多。这个街道户籍人口4260人,而实际居住的三分之一是外来人口。光启居委康家弄,低矮的房屋一家紧挨着一家,各种搭建随处可见,缠绕着的黑色电线贴着屋檐穿过,不少人家用水要到户外,水龙头排成一长条。许多市民认出了韩正,上来热情地打招呼。

韩正不时停下来和大家说话,见到正在忙家务的老人,走上前主动问候老人。“阿婆侬在这里住了多少年?”“已经55年了。”“下雨天这里积水吗?”“嗯,积的。”

走到外面的马路上,一位戴墨镜的中年妇女看到有市领导来,火气蛮大地拦住了大家:“我家门口是小马路,什么车子都往里面开,乱停放,乱设摊,声音吵得不得了。我打了许多电话给政府部门,没有回音也不来整治,据说是怕冲突。政府的人怕冲突,我们老百姓怎么办?”

走进光启居委会,几位居委干部非常意外。韩正拉了几张椅子请大家一起坐下来,“今天到这里看看,和你们聊聊。平常工作有什么困难,敞开说说吧。”居委会主任黄嘉强有些犹豫,旁边几位女工作人员“鼓励”说:“主任你就说说吧,韩书记已经坐在这里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起日常工作中最棘手的事情。

“我们这里的房子是不可能有物业公司的,居委会一大半时间在做物业公司的事情。”“房子实在太老了,楼上打翻水都会滴到楼下。”“住在这里的低保户很多,还有许多困难老人。大家都盼动迁,这是这里老百姓最大的期盼了!”

韩正凝神静听,不时问他们一些细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就在居委会隔壁,韩正走进去,看望基层医务人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看到为社区困难老人准备的防暑用品正待发放,韩正感谢大家为老人们忙碌,“照顾社区老年人,大家辛苦了!”

穿过被各种摊位挤得水泄不通的小路,韩正又来到豫园城管中队,该中队对口管理豫园商旅区。刚从现场执法回来的负责人在大太阳下晒得满头大汗,他告诉市领导,老城厢地区外来人口集中,居民需求层次多样,马路菜场、无证设摊根深蒂固,城管执法的反复性很大。另外,豫园风景区保障任务相当繁重,城管队员经常加班加点很是辛苦,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

离开黄浦老城厢,韩正又前往闸北七浦路市场。受网络销售的冲击,这里不再摩肩接踵,从地铁10号线天潼路站穿过,就从闸北到了虹口。地铁站周边的通道里,商铺一家挨着一家,生意清淡,货品堆满通道。

调查研究补短板

8月1日上午,韩正召集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在前一阶段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题研究“十三五”相关工作。

“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十三五’发展的大目标十分清晰,当前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是破瓶颈、补短板,尤其是人民群众特别关注的人口调控管理与服务、养老、交通、收入分配等问题。”韩正说,“现在比较突出的是短板太短,如果下一个五年不补好,就会反过来影响长板继续加长。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实现协调发展,核心是补短板。”

“补短板要精准施策,前提是我们知真情知实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基层情况千差万别,不能一刀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不要怕揭短,只有暴露问题才能把问题分析透、研究透,拿出解决办法。”

“基层工作相当艰苦。许多重点、难点问题都集中在基层,解决问题的希望也在基层。只有加强调查研究,才能及时调整那些不符合基层实际的举措,市、区合力,支持帮助基层把各项工作做好。”

原标题:韩正调研城市管理:调研就要知真情知实情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