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城市的“主动脉”
2015-07-31 19:23:42 来源:新华网
(今日关注·地下管线革命)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城市的“主动脉”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何雨欣 王镜茹)地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地下钢筋混凝土的隧道内,各种管线林立、纵横交错。这些管线向城市的每个角落源源不断输送着水电热等能源,这里既是城市的“主动脉”,也是“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又称共同沟,是指为电信、电力、燃气、供水等各类公用类管线盖一个共同的“房子”,位于地下约3米处,这个“房子”一般小可通人,大可通车。
地下综合管廊一般分为干线、支线、缆线管廊,干线主要建在城市道路中央下方,是“主动脉”,支线、缆线主要建在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下,是“毛细血管”,整体构成一个系统的地下管网系统,覆盖城市每一个角落。
虽然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内还是个新鲜词,但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法国大文豪雨果的《悲惨世界》里,就有对巴黎地下错综复杂的下水道系统详细描述。
世界上最早的综合廊道出现在巴黎,始建于1883年,是以排放雨水和污水为主的重力流管线系统,管网纵横,排污口、蓄水池众多。后来,通过在管网内部铺设供水管、煤气管、通信电缆、光缆等,进一步提高了管网的利用效能。
1893年,德国汉堡开始在街道两侧人行道下建设综合管廊,收容煤气管和自来水管。20世纪50年代,德国每个城市都通过立法,对地下管道建设进行管理,成立公共工程部,负责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监管。
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共同沟建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1926年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政府针对地震导致的管线大面积破坏,从防灾角度在东京都复兴计划中规划建设综合管廊。
1958年,北京建设了全国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21世纪初,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结合重点建设探索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北京中关村西区建设了1.9公里,昆明市结合新建道路建设了33公里,广州大学城建设了17.4公里,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了6.4公里,珠海市横琴新区建设了33.4公里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城市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还有很多用武之地,包括垃圾的真空传输也可以在地下完成,例如日本在管廊中留一个空间,从这里把垃圾自动送到垃圾处理厂。地下管廊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地下物流系统,比如将蔬菜通过地下管廊从郊区运往市中心,在一线城市可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原标题:地下综合管廊:未来城市的“主动脉”[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