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伏击消灭1500余日军:距十余米未暴露
2015-07-31 15:55: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八路军在古长城上设机枪阵地
■ 八路军在陈庄地区组织伏击战
敌后抗战兵法之一:山地伏击
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敌后战场的战斗究竟是怎么打的,很多人并不了解,加上近年来“抗战神剧”的误导,更让敌后战场变成扑朔迷离的神秘领域。本系列文章将带你领略敌后抗战军民不拘一格、机变灵活的作战模式,重新认识那些英雄的卓越表现。
早在抗战爆发之初,毛泽东就指出:“今日我军……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的,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决定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事实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就依托山地打出许多精彩战例。抗战期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发挥自己的这一特长,把山地变成自己的“主场”,如鱼得水。这其中,山地伏击战作为消灭敌人最有效的方式,留下了最多经典的战例。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之所以选择山地作为伏击主战场,很大程度上是由敌后抗日武装的特点所决定的。毛泽东在所著的《游击战争》一书中提到:“选择伏击地区,以利于发挥自己最大威力、不利于发挥敌人最大威力为原则。”“因之,选择伏击地区时应注意下列各点:(1)有良好的隐蔽,使游击队容易看见敌人,而敌人不易看见游击队。(2)有良好的地形,使游击队便于出击敌人,而敌人不便于攻击游击队。……”
众所周知,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直面临装备较差、数量不足的困难,尤其重武器极为匮乏,若与日军在平原地区拉开架势正面交锋,将处于极大劣势。但另一方面,八路军也继承了工农红军的诸多优良传统,例如纪律严明、作战勇敢、作风顽强、战术灵活。而在山地作战中,有利地形加上出其不意的攻击,能使日军在装备上的优势难以发挥,恰恰符合毛泽东所提出的战术要求。
1937年发生的黄崖底伏击战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黄崖底位于山西昔阳县以东,是典型的河谷地带,谷地两侧悬崖陡峭,非常利于设伏。11月初,日军第136联队1个大队由九龙关向昔阳进犯,八路军第129师判定日军会经过黄崖底,遂以第771团在黄崖底以南风居村设伏,第772团在黄崖底以东巩家庄高地设伏。2日,日军进至伏击区,八路军立即开火,日军抢占高地未果,于是退守黄崖底河谷,其间日军三次想攻上山头,但都被居高临下的八路军打退。此战,八路军毙伤日军300余人,自身伤亡仅30余人。
而抗战首胜的平型关战斗更是典型的山地伏击战,八路军集中第115师主力,在平型关周围山地设伏,充分发挥地形优势,迅速分割包围日军,最终歼敌1000余人,大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的士气,也提升了自身对日作战的信心。
原标题:八路军伏击消灭1500余日军:距十余米未暴露[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