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机对刚适应三代机的中国飞行员提出更多挑战
2015-07-31 09:13: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蓝天的检验
如果说未来战争是军事训练的风向标,那么指针的一头必须指向未来战场和对手,指针的另一头则连着军事人才的培育。
当中国空军飞行团队参加俄罗斯国际飞镖大赛的新闻不再登上头条,当“金头盔”飞行员成为军迷心中的明星,这似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空军训练模式的不断升级。如今,对于中国空军而言,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不再是一句口号,就连美国人都惊呼本国飞行员的平均飞行训练时间渐渐被中国空军赶上。10年前,国外同行关注中国空军时,重点在装备的升级和训练模式的转变,今天中国空军行动能力的提升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从2015年上半年以及过去几年空军的演习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空军在努力构建逼真战场,提升训练强度。飞行人员作战能力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平台操控技术、团队配合能力和战场适应能力。平台操控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中国空军前60年训练中最为关注的地方,对于年轻的人民空军而言,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用数据评分标准来考核飞行员的驾驶技能。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红蓝军对抗为标志的模拟空战将空中攻防作为主要的作战训练样式,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一训练模式还比较粗糙,但红蓝对抗将团队配合能力作为训练的目标,而对训练结果的评估也从数据标准化上升到实实在在的毁伤对手的作战效果上。
21世纪初,中国空军理论界开展了空军战略转型的深入探讨,随后提出了空军战略指导思想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变的战略转型。2005年,一位空军航空兵师长在《解放军报》上刊登了题为“进攻是中国空军的主要作战任务”的文章,进攻意识逐步成为空军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体现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体系对抗演练不断深化,多机型、多兵种协同作战,以重点目标打击为背景的攻防演练,进攻与防御效能的综合评估,所有这一切改变了以往以空中攻防为背景的远近距格斗演练。
为了最大限度紧贴实战,空军一方面加大了战场建设的力度,为多军兵种合同作战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强化蓝军队伍建设,不仅在标识行为模式等外在层面刻意模仿对手,更在作战理念和组织运作模式上与对手看齐,由于蓝军成员都是优中选优,对抗中红军的局部失利甚至整体败北已很常见,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为了所谓的演习效果进行编排设计甚至评判偏向的不良现象。
与此同时,中国空军正在不断拓展行动自由空间。2011年年初我在《航空知识》杂志发表了“空天行动自由与国家军事战略”的访谈文章,提出中国空军必须不断提升行动能力,才能有效地承担起维护国家利益拓展和空天安全的使命。近年来,随着周边和相关国家不断调整国家战略、亚太战略,中国沿海地区和周边海域情况不断。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国梦的国家战略保驾护航是中国空军必须担当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神圣使命,除了不断提升空军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通过训练切实提高空中力量的行动自由空间和完成多种任务的能力,成为摆在中国空军面前的严峻课题。
2008年以后,随着三代机远程作战训练模式的深化,通过空中加油、远程协同指挥、大机群远海作战等多种训练模式的探索实践,中国空军通过行动能力的提升实现了战略辐射影响力的不断拓展,钓鱼岛海域、南海远海区域、宫古海峡等敏感区域不断出现中国空军战机的身影,这种行动自由空间的拓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常态化。
此外,中国空军还在努力探索战训一体,试训一体,尽快实现装备技术与作战效能的快速融合。实际上,随着1998年中国三代机的首飞,我们快速缩短了装备技术上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但未来战争对装备技术的需求并没有减缓,而是更加急迫。新装备对刚刚适应三代战机的中国飞行员们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比如,适应以预警机为空中信息与指挥中心新的作战体系,探索多种高技术战机协同作战的新模式,迎接四代战机到来后的飞行技术、作战样式与组织指挥模式的全面更新等。
对于飞行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迅速熟练手中的武器,还要对未来技术保持一种高度敏感,他们必须研究和适应当代空中作战技术、作战样式的飞速发展,并把这种研究成功贯穿到高强度的训练之中。他们要把未来空天作战对武器技术与效能的需求,变成对下一代空中装备发展的驱动和牵引,对新装备的研发提出关键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在训练、作战演练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与新技术和未来战场相适应的作战理念、作战指挥协同模式。近年来,空军部队试训一体、战训一体、科研与作战相结合的联合训练与实验不断深化,试验、训练与作战之间的高墙被拆除了,新装备整体作战效能的形成周期日益缩短,一款战机的技术升级刚刚完成,便立即在体系作战演练中对其作战效能进行考核与检验,技术向战斗力转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了。
除此之外,人的因素也很关键。2012年,美国人提出了“人的战争”这个新理念,这是对二战以后装备技术飞速发展,人们过度强调装备对于作战影响力后的一种反思。“人的战争”这一理念并不是对装备技术发展的漠视和否定,而是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技术的同步化发展成为一种大趋势,任何大国想要在技术上实现绝对的垄断难度日益加大。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实现作战力量的组织融合,通过对人的潜能的挖掘,进一步提升人与武器融合效能的发挥,这种全新的理念对于未来空中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值得借鉴。人的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对于掌握高技术武器的空军而言,如何通过教育、训练、行动模式的转变和实战中的磨练,不断提高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团队的组织融合质量,的确是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关键一环。
(作者徐勇凌 单位:空军指挥学院)
原标题:四代机对刚适应三代机的中国飞行员提出更多挑战[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