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考量政绩“良心”
2015-07-30 13:56:26 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常务会议7月28日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扩大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会议指出,针对长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落后的突出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城市建造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民生工程。
这个夏天让城里人太受累,一场暴风过后,排水系统瘫痪,街道成河,污水横流,汽车没顶,交通堵塞。坊间评论,有的城市现代下水道还不如宋代排水沟,虽然危言耸听,但抱怨是真实的。
地上风光,地下窝囊。与地上无比壮丽的建筑物相比,地下排水系统“趴窝”,着实令城市管理者十分尴尬。而地下管道敷设又是随心所欲,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随意“开膛扒肚”,崭新的路面上到处留下“补丁”。
重地表而轻地下,与快马加鞭式的地面建设相比,城市管廊建设明显滞后,造成严重“肠梗阻”,这是症结所在。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较多,城市管廊建设明显滞后城市化进程。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统计,目前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财政性资金仅有4%投入到排水系统维护,养护维修资金90%依靠地方财政投入,难以按标准进行定期养护维护。
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将修建地下管廊看成是隐性政绩而忽视,热衷于大搞楼堂馆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政绩。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地方财政本已捉襟见肘,官员却大兴土木,大搞面子工程,而不愿将钱投入到管廊建设上,因为埋设在地下的管廊政绩只有通过大涝大旱才能显示出来的,而在正常年景下,用在管廊上的工夫无法“出彩”,也鲜有上级领导关注、称赞,年终政绩簿也不好浓笔重彩渲染一番。
眼下干部考核机制也忽视那些把工夫用在管廊、用在民生上的干部,而对那些在招商引资中能将外资“忽悠”到本地的干部、能在本地大拆大建为领导争得面子的干部大加褒奖。
其实,像兴修地下排水系统这样埋在地下的政绩和竖在地上的政绩同等重要,隐性政绩和显性政绩同样光彩。如果没有一个安定的自然环境,地上竖着的建筑再辉煌,大水来了,还不是浑汤一片。
虽说暴雨给城市带来的不便是短暂的,而纵横交错的地下排水系统一年之中也使用不了几次,平日里见不到鲜花和彩旗,但正是在暴雨如注之下,城市交通仍能畅通无阻,这无形的丰碑永远默默地镌刻在市民的心头。
放眼世界,外国许多城市地下管廊与地上建筑同样壮观。法国首都巴黎自1370年以来,历届市政府的市长把城市防洪工程列为本届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他们组织城市建设者用石头砌筑弧形封闭式下水道,构筑起庞大的泄洪通道,一届又一届接力,现在泄洪通道长达2347公里,令人称奇。这些下水道在巴黎城下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犹如一座大水库,默默无言地守护着巴黎。。
因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这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满足民生之需,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
有机构预计,城市地下管廊建设预计将带来4000亿至5000亿元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给管网材料、安全监测和综合管廊工程等行业带来快速扩容机遇。由此可见,城市管廊不是“边角废料”,而是一大产业,同样能为稳增长作贡献。
城市管理者一定要从为市民高度负责的着眼点,在建设包括排水系统在内的管廊这些看不见的地下政绩上多下点工夫,舍得把钱撒在“地下”,而且一任接一任地持续下去,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安定的社会环境。
这就要求城市领导者克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念,沉下身子,到社区一线指导地下管廊建设工作,少搞一点盆景式的政绩,多办一点实事。
为此,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四项政策,分别从规划制定、典型示范、完善标准、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面作出规定,有规划才能统筹兼顾,有典型才能仿效学习,有标准才能有质量保证,有投融资机制才能解决资金问题。这四项政策的内在逻辑关系又是互为补充,从整体上保证管廊建设规范有序,注重实效。
100多年前,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这部现实主义巨著中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如今重温这一名言,仍然感觉到字字如金,掷地有声,感觉到深刻的现实意义,感觉到抹不去的哲理光辉。
加快管廊建设、破解城市内涝等顽疾,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或许我们最缺的不是规划、资金和技术,而是那颗为城市安全美化、为市民安居乐业深谋远虑的“良心”,也就是责任心。
原标题:地下管廊考量政绩“良心”[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