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方丈何以频繁上头条?
2015-07-29 15:30:21 来源:团结湖参考
释永信没有在争议中倒地,但他也没有能力平息谣诼,只能说明双方基本上打了个平手。
顿悟是禅宗的重要修行法门,由此生发出了很多有趣的公案。在这些故事里,徒弟和禅师的问答,很像是现在的脑筋急转弯。禅师要么答非所问,要么让人家洗碗砍柴,更有甚者,用棒子敲人家脑袋之类的佛门暴力也经常发生。但不知怎么搞的,被禅师从精神到肉体折腾一番之后,很多后学还真的就悟道了。对我等俗人来说,这种超高级的精神活动是神秘而不可理喻的,甚至还有一点故弄玄虚的嫌疑。这只能说,俗人与出家人在精神境界上差了很多个档次。
从语境的巧妙转换来看,禅宗的问答其实很适合用来危机公关。只要不正面回答,对方就永远抓不着把柄,这简直就是最挠人的应对办法。作为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对于坊间各种传闻的回应,就深得禅宗精髓,大多数时候他只说四个字,“不辩解脱”。不辩,就没有分别心,就不会沉溺于细节的是与非,于是也就没有烦恼。事实证明,无论多么劲爆的传闻,最后总是在“不辩”的境界面前败下阵来。如流水落花,如雪泥鸿爪。
当然,外界对于释永信似乎也不能要求更多。谁主张、谁举证,你说我非法窃取方丈之位,说我道德败坏有私生子,你得拿出证据来才行,至于释永信本人,也确实不用多费口舌。朝阳区还散养着三十万仁波切呢,韩寒的身高还是个不解之谜呢,凭什么释永信就得去做亲子鉴定?所以,“不辩”不仅在佛法上有理,在道义上好像也能站得住脚。
俗人喜欢讲究个是非对错,但出家人看什么都是梦幻泡影,所以就很难真正对上话。这一次,“释正义”在举报的节奏上似乎得到了高人指点,也拿出了一些书证,但最后的结果恐怕也是“然并卵”。究其原因,“释正义”把释永信称作“大老虎”,这个思路本身就是错误的。释永信的社会地位虽然很高,但他并不是领导干部,八项规定什么的套不到他的头上,说他通奸都没什么用。只要没有触犯法律,只要不是铁证如山,有关方面多半不会拿捕风捉影的事情当真。你连和尚归哪个部门管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举报?
既然如此,那关于释永信的争议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倒也不是。意义就像洗碗布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我知道你又想歪了。首先,我觉得整个社会应该端正对寺庙、对高僧大德的认识。从少林寺的开发力度和维权意识看,它不仅是个僧团,其实也是个财团,甚至财团比僧团的色彩还要浓厚。释永信作为僧团的方丈,相对应就是财团的CEO。把寺院想象成清静之地,把大和尚想象成灵魂雪白的出世之人,然后还拿这个标准要求人家,这就是一种妄想狂的症状。如果现实一点,把寺庙看成一个经营场所,里面也并没有住着神仙,你在买门票、花几千块钱烧高香的时候就会多一些权衡。至于想从高僧那里得到人生指引,甚至指望上师帮你摆脱中央纪委,那简直就是一苇渡江,最终只会淹个青头梦。
另一个意义比较复杂一点。在什么都可以拿来开发的时代,寺庙当然是一块唐僧肉,谁都想咬一口。因此,在僧俗之间建立一套合乎法律和宗教习俗的规则,就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规则,或者干脆套用丛林法则,最终不仅出家人得不到清净,俗人也未必能够得到利益。释永信之所以频繁上头条,与少林寺的过度开发和背后的利益争夺肯定大有干系。举报者如果没有一点来头、没有几分人脉,只怕早就以寻衅滋事的名义抓起来了。释永信没有在争议中倒地,但他也没有能力平息谣诼,只能说明双方基本上打了个平手。但这种晦暗的、如同毒疮一般的争议一再发生,并且始终得不到可信的结论,这对于社会而言却是反复的伤害。因为人们不知道该相信谁,只好选择谁也不信。因为不知道谁占理,只好叹一声“都不是好东西”。在本来就没有多少信仰的时代,连个和尚都不敢信了,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所以,释永信虽然可以“不辩”,有关部门却不能不理。不理的姿态本身,就是拉偏手,就是听任公义流失。
佛门既是出家人的避世之所,多少又算是俗人的灵魂家园。人们总希望那里有一些出离红尘的高人逸士,总希望那里还存有洁净高远之目标,总希望在那里能找到一点精神慰藉。佛门多是非,根子是社会有病。要么是恐惧,要么是贪婪,要么是恐惧和贪婪兼而有之,惟独没有敬畏。搞掉释永信这块“拦路石”并不能改变什么,更何况你根本就搞不掉。
原标题:少林寺方丈何以频繁上头条?[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6)党报头条罕见把脉中国经济 “五问五答”展现光明前景
- (2015-05-29)娱乐圈“双黄”抢头条 黄晓明获众人祝福(图)
- (2015-06-01)中纪委网站头条刊文称“反腐败是把双刃剑”
- (2015-06-05)中超主帅“抢头条”之夜:卡帅下课 库卡遭遇袭击
- (2015-06-05)新华全媒头条:高考,是一道关乎公平的改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