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阅读托管班就是背古诗?探访发现性价比存偏差

2015-07-29 14:07: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暑假兴趣班“变脸” 阅读培训成“黑马” 中高考加大文字量成主因 探访发现性价比存偏差

阅读托管班 就是背古诗?

沉闷的午后,在海淀区科学院南路的一间培训学校里,4个孩子围坐在小桌旁,口中念念有词道“少年当及时,蹉跎日就老”。在这条培训班密集的小马路上,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夏天显得新鲜又单调。

今年,中、高考已释放出明显信号,阅读比例增加,重在考查学生9年乃至12年的阅读积累。暑假里,记者走访培训市场时发现,“阅读素养班”、“阅读兴趣培养班”等搭着“阅读”顺风车的暑假托管班呈“井喷”式增长。然而,阅读兴趣果真能通过一个假期的集中式供给培养起来吗?

“基本就是背古诗。”一位把孩子送进阅读“托管班”的家长对只读读诗词就能提高阅读兴趣有点存疑。记者发现,没有相应教材,不因材施教是阅读培训班最大短板。金台书院小学曾有一项调查表明,从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起以及经常去书店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有效方法。此外,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和孩子多进行亲子阅读,也会对学生培养阅读兴趣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发现

阅读培训班暑假“冒尖”

暑假开始将近一个月,小朋友们除了旅游、写暑假作业还有一项重要的暑期活动,就是参加各种培训。英语、数学、科技自不在话下,暑假以来记者走访发现,“阅读素养”成为今年暑假培训市场的一匹“黑马”。

记者在海淀区中关村附近的培训机构门前看到,招生海报做得很“炫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圣’杜甫因何最终‘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李白和杜甫有着怎样的关系?他们的朋友圈里有无共同好友……想知道这些就快来参加‘走进盛唐诗词班’。” 在另一家培训机构前台,不时有家长前来询问究竟如何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素养这听起来有些“抽象”的课究竟怎么上?记者在朝阳区朝阳路附近的一家名为“宝宝乐学”的培训机构看到,所谓的阅读素养就是由老师串讲诗词,再让学生根据理解背下古诗词。另外,有的阅读兴趣班还会串讲诸如《西游记》、《论语》、《骆驼祥子》等名著。

一位“陪读”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平时在家坐不住看不进书,本来想报个阅读兴趣班培养孩子较好的阅读习惯,但发现上课其实就是背诗词讲名著,教学方法“没创意”,看着“高大上”的课程,其实无非就是知识灌输,对孩子的兴趣养成帮助不大。

探因

中高考改革“倒逼”阅读

市场是政策最敏锐的执行者。为什么今年暑假的阅读培训市场如此火爆,究其原因还是中高考改革后,加大对阅读能力以及阅读积累的考查有关。并且在中高考录取上,同等分数下语文单科成绩高可优先录取,而阅读是语文学习必不可缺的能力。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的汉字量1.8万,但令人想不到的是,物理试卷的文字阅读量也在1.8万字左右。”一位初中一线教师告诉记者,任何考试,终究到底考的是快速阅读文本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不是考瞬间“开窍”,而是要靠多年积累。

以今年中考语文为例,记者从市教委了解,今年的试卷在考查学生阅读积累方面的比重有所加大,不但考查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也考查了红色经典《红岩》的阅读。在情境作文的考查中,也有阅读名著经验的题目。在考查整体感知、筛选信息、形成解释等阅读核心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

在高考中,则为进一步强化阅读,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首次设置“多文本阅读”板块。据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考卷中多文本阅读是指多个非连续性的现代文文本阅读,其主要特点是信息多、文字量大,对学生综合多个文本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更高。

分析

培养不细分爱好 性价比低

中高考已经释放出明确政策导向,未来对阅读积累的考查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可阅读兴趣的树苗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参天大树,尤其是通过单调的没有创新方法的培训班来实现,更有些“天方夜谭”。

金台书院小学曾对全校一至六年级293名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了调查,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家庭、班级对学生阅读的影响以及阅读需求、开展条件等四个方面。

调查显示,学生的阅读选择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变化。其中,低年级学生更喜欢童话、神话故事。四年级开始,学生对中外名著、名人传记、科幻类读物感兴趣。而女生则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读物。

这些针对细分爱好的培养,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并没有发现,商家多以统一的诗词串讲以及名著讲座为主,由于没有因材施教,很多学生听得就“不走心”,参加阅读培训班就成了“耗时”又没有实际收获的低性价比的事儿。

建议

从喜欢的题材入手是正途

在金台书院小学的调查中显示,一年级学生一学期能读14本书以上的只占6.3%,51.6%的学生只能读6至9本课外书。六年级学生中,能读14本以上的占到了20.9%。

据北京市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介绍,今年暑假,学校就为每个孩子办了图书馆借阅证,让孩子去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寻找自己喜欢的。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如果找对了方向,同样可以培养形成积累。

此外,对于那些实在提不起兴趣读书的孩子,专家建议不妨从看绘本开始,并且父母每天尝试给孩子讲一个故事,经常去书店,写下读后感等方式都是培养孩子兴趣的“窍门”。

编辑手记

阅读就是如鱼得水

今年中考、高考文字加量了,家长学生们精准地“捕捉”到信号:要加大阅读量!教委官方分析更是正解:今后的趋势是更注重考查九年、十二年一贯式的学生综合素养,阅读是重头戏。

大家如梦初醒地“催热”了这个暑假的“阅读托管班”,却难掩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

不知从何时开始,会不会“读书”,就是说会不会“算”、会不会“考”,“读”字被迫慢慢隐身。尤其是被应试教育打磨得足够“圆滑世故”的70后、80后走上家长的岗位,在教育孩子“好好读书”的时候,心里有几分记得“读”的真正含义。

且不说这些托管班带孩子读的是古诗还是小说,光是“阅读”还得专门找地儿去培训,专门花钱去养兴趣,就体现出不是哪个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是家庭教育氛围的扭曲。一张图书馆的借阅卡,一个满满当当的书架,每天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一个没有充斥“好书”、“闲书”的评价标准,就足够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选择字里行间,与每个作者无声地交流,领会自己的心得。

让孩子阅读,就应该像是把一条鱼放进水里,至于游到哪里去,那是鱼的事儿。(记者 赵颖彦)

原标题:阅读托管班就是背古诗?探访发现性价比存偏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