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相托 永不言弃
2015-07-29 08:41:53 来源:光明日报
黄志强院士(中)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义诊。新华社发
2015年4月24日9时,一生救人无数、耄耋之年还为病患手术的老军医黄志强,终于告别他握了70余载的手术刀,溘然长逝,享年93岁。
弥留之际,他请求党组织放弃治疗以节省医疗资源,并留下遗嘱: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用作解剖,骨灰撒入大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组长黄志强,是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建了我国首个肝胆外科专业,被誉为“中国胆道之父”,他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肝胆外科理论与实践体系,至今仍造福着广大患者。
“生死相托,永不言弃”——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楼道里,黄志强书写的八个大字熠熠生辉。这是黄志强一生恪守的座右铭,是对患者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后辈的殷殷嘱托。
“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解放军总医院,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黄志强一直记不清自己的生日,在填写履历表时,为了方便记忆,索性就选了1月1日作为自己的生日。然而,黄志强的同事和学生都不承认他记忆力差,在查房讨论中他能脱口说出二三十年前诊治过的病人的病情特征和手术方式,跟病历上的记录丝毫不差。
医生的本分是什么?在黄志强眼中,除了在医疗岗位拼搏外,还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问诊过程中,当患者的陪同或家属谈及病人的社会背景和职务时,黄志强总是轻轻摆摆手:“说病情吧!”在黄志强心里,病人没有高低贵贱,医生应该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位患者。
2005年12月,怀孕38周的史思敏感觉腹部剧痛,被附近医院诊断为坏死性胰腺炎,转入解放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时已陷入昏迷。当医生告知这种病死亡率高达95%以上时,史思敏的丈夫陈知耀如五雷轰顶一般,半天说不出话来。
听说有孕妇得了这种病症,牵涉两条人命,已经83岁高龄的黄老亲自披挂上阵,带领治疗组连续奋战7天,做了3次手术,史思敏终于奇迹般地睁开了双眼。
常有人这样问黄志强:“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要上手术台?”黄老缓缓答道:“患者将生命托付给了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对于医生来讲,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
“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2000年,79岁,黄老凭《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91岁,他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这是授予在国际上为外科学发展作出显著成绩及重要贡献的专家的殊荣。
从医70余年,在黄老的心底,一直萦绕着这样一种情怀:“在医学领域,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20世纪50年代中期,黄志强在重庆已经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外科医生,无论什么手术,他都能拿得下来。但他不满足于现状,决定在肝胆领域闯出一番新天地。
肝内胆管结石病,是良性胆道疾病中导致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那时,西南地区患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较多,由于生活水平低下,病人大多实在无法支撑下去才看病,医生见到的病人时病程大多已进入到中晚期。受制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认识上存在不足,治疗上有很大难度,成为“不治之症”。当时的医学书籍,只对西方人易患的胆囊结石病有所描述,而对于中国人易患的肝内胆管结石没有描述,我国又没有自己的专著,这让肝内胆道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成为“盲区”。黄志强决定冲击这个“盲区”。
为了弄清病因,黄志强多次对西南地区进行小范围调研,对于临床重症,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守候在病人床旁。通过如此的努力与付出,黄志强积攒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宝贵的临床经验。1957年,黄志强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开辟了以肝胆外科技术解决胆道问题新途径,这一术式至今为国内外广泛采用。
“严”字当头育人才
1984年,已经63岁的黄志强因工作需要调到解放军总医院。他的到来,令医院里的年轻人兴奋得不得了。那时的黄志强,是第三军医大学的“大牌专家”,同时兼任西南医院的副院长,他开创了当时西南医院的肝胆外科,推动了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进展,是医学生眼中泰斗级的人物。
回忆起恩师,黄老的学生有一个共同感受:“严”!解放军总医院304医院临床部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大东说:“黄老的‘严’是严在关键点上,就是对医学知识点要严格掌握,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要时刻观察了解。”
对黄老的“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姜凯深有体会。他发现,每次黄老做手术,都有几十人观摩,但黄老却从不带自己的学生进去,这让姜凯很不解。有一天,姜凯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您为啥不带我们做手术呢?您的学生不会做手术岂不是笑话?”
黄老语重心长地告诉姜凯,你以后的路还长着呢,会有做不完的手术,别着急,你在研究生阶段,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尤其是解剖、病理生理学。他亲自为姜凯指定学习书目,定期检查学习结果。经过严格的训练,姜凯闭着眼就能画出人体结构图。终于有一天,黄老把姜凯叫到办公室,让他去观摩手术并教他如何看做手术。
2002年,年过八旬的黄老,针对我国医学新兴学科不断涌现、专科人才培养不够规范等实际情况,倡导建立科学统一的专科医生培养标准,使我国医学人才培养实现与国际接轨。
“一代名师”黄志强从医70年,选拔培养了100多名拔尖人才,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高级研修人员300多名,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肝胆外科学事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温庆生 本报通讯员 王继荣 罗国金)
短评
从医当如黄志强
作为人民军队的一员,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志强终生奉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他守护人民的生命,勇攀世界医学高峰。黄志强无疑是医务人员矢志追寻强国强军梦想的杰出代表。
黄志强自觉把个人追求与祖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敢为人先,独创一系列领先世界肝胆外科诊治原则与技术;他倾心育才,以躬身为桥、甘当基石的人梯精神,培养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为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奠定坚实基础;他德行天下,妙手仁心,用真情大爱温暖人心,用精湛医术拯救生命,铸就大医为民、德艺双馨的不朽丰碑。从医当如黄志强,我们为之喝彩。
原标题:生死相托 永不言弃[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29)在港云南青年传颂狮子山精神 激励同乡永不言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