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派三明驻村干部:用心打造农村“升级版”
2015-07-28 16:41: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导读:在福建三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于层层高山之中,行车记录仪上数万公里数记录着他们的足迹;他们行走于村坊邻里之间,为百姓排忧解难;他们踏遍村庄的每一寸土地,脑中不断闪现着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他们奔波于省、市、县的各地,竭尽所能为村庄争取项目和资金,带领百姓走上致富之路。在别人眼中穷乡僻壤的不毛之地,在他们眼中都化身为值得用心雕琢的璞玉。每一个平凡的驻村干部,都是三明大山中伟大的“伯乐”,为这片土地规划特色的发展之路,带来崭新的未来。
中国经济网福州7月28日讯 至今年7月,第四批省派三明驻村干部已在各自驻点村工作了一年零三个月。时间一晃而逝,如今的他们已对这一“新岗位”越来越得心应手,在三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驻村干部所带来的新思路、新观念对这些相对闭塞的地区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乡村旅游业、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精准扶贫以及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型产业,这些本应“遥远”的词汇,逐渐走入乡村基层工作的日常。也许正如省派三明驻村干部领队张志坚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让一个村庄在扶贫期间,暂时地富起来,而是要找准“切入点”做有造血功能的精准扶贫工作,探索长效的、可复制的脱贫致富之路,第四批省派三明驻村干部正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用心打造农村工作的升级版。
近日,《福建省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该《方案》引起福建省委的高度重视,也对省派三明驻村干部一年零三个月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省委尤权书记、苏树林省长等五位省领导批示推广三明“348”精准扶贫经验。走进泰宁、建宁、宁化、清流、沙县等地,当地美丽乡村的建设情况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让人眼前一亮,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升级版”的新型农村。
图一 在荷苑中画画的儿童们。张嫣然 摄。
建宁县修竹村:“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进入修竹村的荷花长廊,满目白里透红的荷花与带着露珠的荷叶交相辉映,不远处黄色的木亭屹立在这一片缤纷的色彩之中,正好应了“诗意修竹·御品荷苑”的景致。漫步在碎石子铺就的小道上,道旁横七竖八地摆着画板,一群7—8岁的孩子埋头专心致志地勾勒着荷花的轮廓。眼前这番别致的景象,吸引了不少县城市民慕名前来,原本的清静的早晨因为游客的到来,而热闹非凡。
然而,令我们很难想到的是,一年前的这里还只是一片稀稀寥寥轮种着水稻和烟叶的农田,没有如今欣欣向荣的景象。修竹村这一巨大的转变,与一年前省派驻村第一书记刘剑利的到来息息相关。刘书记一到修竹村,就走村入户了解村情实际,主动融入均口镇的长远发展规划,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最终确立了以优势特色产业---荷花,来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总体扶贫思路。据他介绍,一年前,百姓都在各行其事,有的种烟,有的种植水稻,也有一部分种莲。如今县、镇统一把这几百亩地流转起来种植荷花,进行农村产业的优化升级,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旅游的人多了,有了一定的产业链,收益自然增高了许多。
有了这一系列科学的规划,焕然一新的修竹村正有条不紊的被构建着。修竹村集聚各类资金,投资了1800万元建设建莲文化馆、品种园、观赏园、健身步道、诗意长廊、竹林人家等景观;花费了近310万元硬化拓宽道路、改造农房外立面、坡屋面。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引导和扶持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发展旅游服务业来创业、就业,脱贫致富。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帮助对接农业产业扶贫,现已脱贫13户54人。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扶持吴常辉、李家莲、宁聪林、邱雨生等8户种植莲子42亩,县莲子加工龙头企业文鑫莲业等与贫困户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并给予每亩950元的资金补助。
刘书记欣喜地向我们介绍,刚开始的时候,农民们都对发展旅游业的方案十分质疑。现在,他们都主动在荷苑周边修缮了房屋,在种莲之余,做做农家乐的生意!
图二 茶园中供游客休闲娱乐的木屋。张嫣然 摄。
清流县南山村:漫山茶香引客来
现在,一说起南山村,县城人联想到的是满目翠绿盘踞在整个南山头;联想到的是万亩茶园沁人心脾的香气;联想到的是沐浴在微风中舒适的亭落;联想到的是周末会友抑或携家游玩的好去处。然而,他们对南山村的这些印象并非源于始端。据赖坊乡党委书记王怀斌说,3、4年前,因为这里四周环山又土地贫瘠,不具备种植传统农业和发展工业的条件,真的太穷了,县里还流传着“嫁人不嫁赖坊人”的俗话!
近一两年,根据南山村的实际地理条件,村两委决定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山上的赖坊”,即利用山地多的优势,在山上种植一万亩的茶叶,一万亩的油茶和一万亩的绿化苗木,达到农民收入“翻一翻”的效果。同时,将茶叶与旅游观光的第三产业相结合,在茶园中建起五六栋小木屋,供游客品茶闲聊,并提供餐饮。该茶园命名为“悠然园”,也体现着立足发展生态旅游的定位。目前,园内已投资500余万元完善茶园内道路硬化、排水沟、喷灌等基础设施,建成品茶、餐饮木屋和观光长廊等休闲设施,并种植樱花大苗1000余株。
省派驻村第一书记许书生在与村两委商量之后,决定向茶园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用互联网进行精准扶贫。通过“申请、比选、公示”对村民的层层筛选,确定需要扶持的精准扶贫户,科学制定茶山帮扶措施。然后通过互联网帮助他们销售茶叶半成品、成品,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提高农户的收益。
图三 陈志飞的兔舍。张嫣然 摄。
沙县大基村:兔舍帮扶计划
大基村位于沙县南阳乡西南部,属省级贫困村。每当适逢下雨,凹凸不平的黄泥路异常难走,不光是人哪怕是车都连连打滑。省派三明驻村干部郑志铭就是到了这样一个交通不便、青壮年多外出打工的地方担任第一书记,据他所说,刚来的时候,心里也是没底的,只能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做好村民的腿,当好村民的嘴”,也就是为村民争取利益,反映村民的合理诉求。
针对大基村的实情,在可实现的范围之内,驻村干部以及村两委规划了高清电视线路改造、烟基道路建设等7项具体项目,还聘请县建设局进行了“美丽乡村”总体设计。目前,这些项目均已陆续开工,有的已建设完毕,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改善了交通条件,得到村民的好评和赞扬。同时,村中也开展了养兔专业户带动低保、贫困户的“一帮一”精准扶贫措施。
村委陈志飞就是该“一帮一”计划中的一员,他从事养兔行业五年,算是村中的养兔专家。据他介绍,他之前在沙县做小吃行业,后来听人说养兔这项买卖相对稳定,于是决定回乡养兔。如今,他的兔舍,年销售额能达到50万元左右。在村政府和郑书记的牵线搭桥下,陈志飞已与林增魁等人建立了“干部帮群众”的精准扶贫小组。林增魁早年在外地打工,后因身体患有风湿,无奈闲于家中。自从建立“一帮一”的小组,他的兔舍年产4000多只兔子,年收益达7-8万元。而陈志飞也常利用空闲的时间,帮林增魁解决一些因天热、疾病引发的问题,带去水帘设施和防疫药品。据陈志飞介绍,现在自己已经将养兔的技术分享给了2户低保、贫困户,预计明年将发展到4至5户。
大基村驻村第一书记郑志铭了解到养兔户存在资金短缺的困难之后,同村两委一起整合了企业和村政府的40万专项扶贫基金,在县乡领导帮助下联系银行1:5放贷。并通过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向更多的贫困户提供资金、技术上的支持和种苗上的帮助,从而达到共同致富。
修竹村、南山村和大基村的发展,只是第四批省派三明驻村干部扶贫工作的一个小缩影,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独特亮点。建宁县枫元村利用千亩梨山、桃山,大力发展观光休闲采摘乡村旅游,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郭小娟谈起村庄的未来规划,信心满满。她说:“现在村庄的道路硬化、水电、路灯、幸福苑等项目都已相继竣工,今年准备结合桃李采摘园,开发乡村漂流、民俗等项目,优化升级农村产业模式,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和村财收入。努力打造精准扶贫示范点,争取年底让还剩下的11户精准扶贫户脱贫。”
清流县石下村围绕“冷泉”做足了“文章”,例如以冷泉为水源建设游泳池,在冷泉中饲养鱼以及相关的餐饮设施,使石下村村民的生活风生水起;宁化县杨边村没有因为“519”洪灾被冲垮,反而在逆境中求发展,灾后重建工程快速展开,竭尽所能挽救葡萄种植户的损失;泰宁县朱口村的神后垅社区,逐步形成了配套功能最全、社区管理最优、产业支撑最实的宜居宜业样板社区……驻村干部们下足了“功夫”,用心打造农村“升级版”。
7月20日,三明市委召开了首批全市驻村蹲点工作动员会,会后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统一接回并安排工作。本次,省委从省直机关共选派了82位干部到三明市驻村蹲点,为期一年。经省委组织部批准,三明市委任命第四批省派三明市驻村干部领队张志坚同志兼任第一批省市县派三明市驻村蹲点干部总领队。帮扶广大农村的路是漫长的,需要新人才的不断加入。(张嫣然)
原标题:福建省派三明驻村干部:用心打造农村“升级版”[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