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疾呼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为城镇化问题纠偏

2015-07-24 10:57: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泰宁7月24日电 (林春茵)从“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江南,到情牵80%台湾人的闽南红砖厝,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在25年间,为大陆上百个古村落“编谱立传”。

23日,中国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泰宁召开。包括阮仪三在内,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清华规划院、中央美术学院、厦门大学和台湾华梵大学等多位专家出席,就“新城镇化建设中的乡土记忆”主题,共同探讨活态保护路径。

“不同于西方日益个人化的乡愁,中华文化的乡愁以‘共同家园’为集体指向。”阮仪三向记者阐述他为传统村落立档的初衷,“记住乡愁,是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对当前城镇化所存在问题的纠偏。”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90多万个自然村消失。

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拥有福建省目前发现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但在一派“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风光之下,1200名村人只余常驻人口300人,通往外地的官道曾丹桂飘香,如今野草萋萋。

“伴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古村落消失速度惊人,”中国古村镇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国珍指出,不少传统村落还处于没有规划、缺乏管理的状况,“村落空心化、原生个性消弭和建设中的万村一面是当下最为严重的问题。

自2014年,在中国文联支持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启动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项目,对入选国家级的传统村落的人文历史、自然风貌和各种原生态信息进行系统普查和科学记录。中国民协因此编撰了标准化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

“我们试图为国家建立起一套无愧于子孙后代的文化档案。”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陈建文说,“乡愁”依附于村落的家风组训、传统美德、家园情怀、生产生活习俗,“不应让‘人丁兴旺、文峰鼎盛’的传统村落成为‘有村落无村民、有文物无文化’的空心村。”

多位专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可为传统村落保护途径,但需警惕出现“大红灯笼高挂弥漫着商业气息的景点,随意包装打造而成的园林式休闲场馆。”

中国民协副主席刘华认为,保护古村落,应充分尊重一些传统的观念,“尤其要珍惜日渐稀薄的宗族观念,正视讳莫如深的风水观念,宽容丰富驳杂的民间神灵崇拜。”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托指出,村落保护不应疏漏村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选择,农民自主精神的尊重与重塑,“如何保护农民长远利益,如何协调村落经济、社会、文化整体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应统筹考虑的问题。”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鹰在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进行传统聚落“自助式”保护实验,他表示,当下保护工作多由政府主导,反而引发“建设性破坏”趋向,强化“居民为本”或可避免悲剧。

“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以政府引导和政策激励的居民为主体的自助式创投聚落保护与再生的体系。”张鹰说。(完)

原标题:专家疾呼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为城镇化问题纠偏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