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南京检方揭考试舞弊花样:下水道传试卷“橡皮擦”收答案

2015-07-24 10:13: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南京检方揭考试舞弊花样:下水道传试卷“橡皮擦”收答案

考场上不起眼的一块小”橡皮擦”,其实是接收答案的小型"BB机”。 申冉 摄

中新网南京7月24日电 (记者 申冉)“从命题、组题、印刷、封存、运输、保管和监考……几乎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试题泄密”鉴于考试舞弊泄密事件层出不穷,一个月前曝出的江西南昌高考舞弊案震惊全国。24日,南京市检察院向社会通报了一份该院的案件调研报告显示,考试舞弊泄露案正在越来越趋向于工分负责、互相配合的共同犯罪,甚至形成了有组织的作案团伙,作弊手段花样百出,令查案难度逐年增大。

小小一块“橡皮擦”,其实是接收答案的“信号接收器”。在2013年的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中,南京两名男子付某和朱某,向购买答案的考生提供这样的橡皮擦状无线电接收设备,在考试期间于考点周围架设无线电发送装置等作弊设备发送答案,仅这场考试两人就非法获利近15万元。

今年6月26日,南京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被告人付某和朱某均犯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前者获刑1年,后者获缓刑。

近年来,考试舞弊行为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泄密类案件时有发生,就在今年高考期间发生的江西南昌高考舞弊案,最终有42名涉案人员被严肃处理,案发后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考试舞弊案层出不穷呈扩大趋势

记者从南京市检察院获悉,仅该院,从2009年以来,共立案查处泄露国家秘密犯罪案件13件24人。其中,因考试舞弊引发的泄密犯罪案件5件11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38.5%和45.8%。

“舞弊案件涉及的考试门类广泛,亟需引起重视。”对考试舞弊案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的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管绪江,在采访中介绍,近年来,在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入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水平、全国硕士研究生、国家工作人员的录用、国家司法资格、国家医师资格、注册会计师和建造师资格等多项考试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泄题舞弊事件。

他以南京检方查办的5件考试泄密案件为例介绍,其中就涉及到国家一级、二级注册建造师和全国(军队)高等教育自学两个门类的考试。从全国范围来看,2008年湖南耒阳市高考舞弊案;2009年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2014年1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的哈尔滨理工大学MBA招生考试泄密案件,以及央视曝光的2014年河南高考枪手替考事件等,充分说明当下各类考试均可能存有泄题舞弊之风。

管绪江尤其感到担心的是,近年来,随着一些高科技作弊工具逐步被少数违法犯罪人员利用,帮助考生进行舞弊和泄密的行为层出不穷,呈扩大趋势,严重侵犯了广大考生的利益和社会的公平信念。

泄密口多作弊手段多舞弊案查办难度逐年增大

管绪江认为,目前这类案件查办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其一:试题“泄密口”多,可能发生在命题、组题、印刷、封存、运输、保管和监考等多个环节,涉及负责出题单位、老师、专家;试题印刷人员;试题运输、保管人员;各类监考人员;甚至考试辅导机构人员。

例如南京市检察机关查办的案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工作人员陶某、王某违反规定,从单位保密室盗取试卷后,将试卷提前交给南京某教育培训机构。该机构员工拆封“绝密”考试袋后,陆续泄露给参加考试的考生、代考人员和公司招聘的替考人员,并将部分考试科目的试题及答案通过互联网贩卖给他人。

“还有试卷刚刚印刷好,印刷工人将试卷团成纸团通过下水道传送出去的。”管绪江坦言,近年来,该类案件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共同犯罪趋向明显,甚至形成了有组织的作案团伙,表现出群体化、产业化特征,形成泄密谋利链条。

其二,考试作弊手段日益先进,可谓五花八门、花样百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用于舞弊,例如在江西南昌高考舞弊案中出现的,成立“枪手公司”组织大规模跨地区替考。

在南京市建邺区院查办的付某、朱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中,犯罪嫌疑人则是在考前购买大量专门用于作弊的无线发送和接收装置,经手机短信、QQ、微信等多种方式兜售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考题及答案,并招募多名在校大学生学习作弊设备的安装和操作使用方法,安排他们在考试期间分别于南京市多个考点周围的宾馆或工地架设、测试、看护发射设备,向购买“橡皮擦”弊器的考生发送答案,共同作弊。

利润高代价小让舞弊案犯罪者有持无恐

为何考试舞弊案愈演愈烈?检察机关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利润高、违法代价小,让犯罪者有持无恐,屡犯不改。例如南京付某、朱某考试舞弊案中,主谋付某在2012年就曾经因为售卖考试答案而被公安部门抓获,这次并不成功的“尝试”就让付某获利数十万元,高额利润令付某再次铤而走险,实施犯罪,甚至其以“失败为成功之母”,此后的反侦察能力长进了不少。

管绪江告诉记者,造成舞弊案层出不穷,有四方面原因亟待社会关注:

一是法律规制不足。现行刑法对考试中泄题、舞弊等现象,没有规定专门的罪名,主要散见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尚未出台专门的《考试法》,导致考试泄密事件发生后,责任不明,法律后果无法直接确定,用刑法有关泄密处罚措施作为制裁作弊的替代性手段,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受利益驱使。目前以考试为中心的利益市场已形成,从命题人员到培训班的组织者,甚至所谓专家、学者以此为赚钱渠道,形成谋取高额利润的产业链。与各门类考试相关的各种辅导班以“内部资料”、“包过班”、“押题班”等形式,给想通过考试的考生设置诱惑网。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成立所谓“助考团伙”,通过开设“教育网站”、论坛、微博(信)、QQ群等平台,以发布“助考”、“包过”等广告来招揽欲作弊的考生,在各类国家级考试期间以出售的高科技作弊工具来提供试题答案,攫取高额费用,严重影响国家正常考试秩序。

三是缺乏保密意识。一些考试涉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保密意识差,是导致近年来因考试舞弊引发的泄密类案件频发的又一重要原因。有的保密单位很少组织保密教育活动,造成部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淡漠。有的命题人,碍于亲友的情面,存在侥幸心理,泄露试题和答案给他人,使得泄露范围不断扩大。还有的涉密人员不遵守单位的保密制度,随意使用U盘和涉密计算机,导致秘密被黑客窃取而泄密。

四是监管机制不健全。因考试舞弊引发的泄密类案件频发的背后,隐藏着考试市场的混乱和监管的缺失。部分社会教育机构为了提升办学机构的社会知名度,往往以高额费用聘请命题专家或出题学者进行面授,吸引广大应考者来参加培训,获取巨额利润。虽然命题专家或出题学者按照保密规定不应授课或讲学,但是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此外,管绪江坦言,随着互联网和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作弊呈现出专业化、科技化、网络化的特点,如何对互联网和现代通讯等高科技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从根本上铲除考试窃密、泄密滋生的土壤,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建设。

“多管齐下”掐断“通道”方能治理考试舞弊泄密行为

管绪江在采访最后强调,因考试舞弊频发的泄密案件,涉密范围广、泄题速度快、涉及考生面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家正常的考试秩序,更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评估体系的公信力,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公平正义和诚实信用的理念,大大降低了国家选拔人才的素能。同时,因泄密行为产生重新组织考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失。

他认为,要治理这类案件的多发频发,必须“多管齐下”,“把考生和泄密源头中间的输送渠道彻底掐断”,这就需要: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增设“组织考试舞弊罪”,对国家有关考试中严重作弊行为进行严惩,从源头上、制度上杜绝考试作弊。制定调整和规范各门类考试的《考试法》,把考试纳入法制化轨道,以填补我国考试法制建设的空白。

二,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公安、检察、工商、教育、无线电管理等多个部门的无缝协作互通机制。重点打击考场内外串通利用高科技作弊器材实施考试作弊的行为,进一步规范考试秩序,净化考试环境。此外,针对社会办学机构多头监管、审批不严,造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的局面。审批备案的行政机关应当对考试类的培训机构严格审查把关,控制社会培训机构的数量,及时将名单公布于众,接受社会或新闻媒体的多方监督。

三,进一步加大网监力度。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对微博、微信、校园网、QQ群等传播媒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封堵删除“包过”、“助考”等网站和论坛平台,清理网络销售各类作弊通讯电子产品和考试作弊器材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堵住各类泄密渠道。

四,进一步加强保密教育。以近几年发生的重大考试泄密案件为反面教材,加强对各大门类考试环节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考试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和泄密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尤其是要加强对命题人员和各门类考试的主管机构人员的日常保密教育培训,以提高保密防范技能,注重强化保密责任意识,从考试命题、印制、运送分发、运输、押运、保管、监考等逐个环节明确责任,层层落实保密责任制度。(完)

原标题:南京检方揭考试舞弊花样:下水道传试卷“橡皮擦”收答案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