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NASA发现“地球兄弟” 具备生命存活条件

2015-07-24 03:2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NASA发现“地球兄弟”具备生命存活条件

K“P1““■452b想象图。图片来源: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北京时间今天凌晨零时发布消息,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新发现,编号为Kepler-452b的行星成为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另一颗地球”,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像地球”的一颗类地行星。

被称为“地球2.0版”

天文学家称,这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接近地球的“孪生星球”,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这颗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指数达到0.98,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其所在星系恒星的质量比太阳多4%,亮度则要多出10%。Kepler-452b到那颗恒星的距离,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相同。Kepler-452b的体积是地球的1.6倍,其直径比地球大60%,其恒星体积比太阳大10%。Kepler-452b公转一圈是385天。NASA表示,Kepler-452b可以被称为地球2.0版本。

NASA的科学家们表示,目前这颗行星已经存在与其所处的行星“宜居带”超过60亿年,这比地球的时间要更长,因此认为这颗行星具备生命存活所必备的条件。

人类移居尚无可能

开普勒望远镜发现“另一个地球”是否意味着人类有移民其他行星的可能性?北京市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移民绝对不可能,人类现在没有能力离开太阳系。开普勒只能观测到行星的大小,以及距离恒星有多远,所谓和地球类似的大气、液态水、生物,“这些开普勒都无法更进一步地观测到,只具有一颗卫星发射能力”。

发现千余类地行星

在此之前,开普勒望远镜于2013年在Kepler-62的行星系统的“宜居带”中发现了最像“地球”的两颗行星。它们温度条件适宜,理论上其表面可保有液态水,甚至可能有少许大气。

一直致力于“宜居带”寻找最像地球的星球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自2009年发射升空以来,已发现1000余颗类地行星和3000余颗行星候选者。

“宜居带”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

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由于液态水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如果一颗行星恰好落在这一范围内,那么它就被认为有更大的机会拥有生命或至少拥有生命可以生存的环境。

Kepler-10b是第一个被确认为类似我们地球的岩石星球,开普勒超精准地测量出它的质量是地球的4.6倍。同一年,开普勒又 找 到 了 一 颗Kepler-22b,也是已知的第一颗处于“宜居带”,并且围绕着一颗很像太阳的恒星公转的系外类地行星,这也被认为最接近地球形态的、最有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表面温度最适合人类和生物居住的行星。

-联想

如何让“外星人”来找我们

据新华社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3日宣布,发现太阳系外行星Kepler-452b,很可能是“另一个地球”。

但是,迄今发现的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星球距离地球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光年。以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可能前去探访。

不过,让我们换一种思路。如果真有高等智慧外星生命存在,不妨请他们来地球坐坐。

那么,怎们才能在渺渺宇宙中让地球被“相中”呢?除了派出携带来自地球问候的探测器,还有其他方法。

利用反光观测

200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曾利用“深度冲击”太空探测器,以地外生命视角从遥远距离观测地球。

研究人员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其他行星的“天文学家”可以借助地球洋面对光的反射,发现我们这颗蓝色“水球”。

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研究员泰勒·鲁宾逊说,研究人员重新分析月球火山观测感应卫星5年前收集的数据,发现从月球表面观测“月牙”状态下的地球时,可以观测到地球洋面反射的光线。研究人员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地球闪烁”。

得益于洋面反射,处在“月牙”状态下的地球亮度是平时的两倍。如果其他星球的“天文学家”这一时期在太阳系外观测,明显的“地球闪烁”就是我们这颗星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标志。

其实,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能否观测到其他行星的“闪烁”。而这项新研究启示我们,要观测“闪烁”,关键在于选择适当波长的光。这也为今后研制天文观测望远镜提供新思路。

利用臭氧探测

鲁宾逊说,除了利用镜面反射确定水的存在,臭氧也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臭氧在紫外线中容易被观测,所以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指示器”。

“臭氧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潜在指示,在观测地球的紫外线时极易发现。所以,今后研制的望远镜可以(着重)观测紫外线,这是最容易探测到这一生物指示气体的地方,”他说。

地球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遭伤害,如同地球保护伞。来自其他星球的“天文学家”探测到大气层臭氧,就能找到我们这颗宜居行星。

原标题:NASA发现“地球兄弟” 具备生命存活条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