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八成网民信息遭泄露 含网页浏览记录网购记录

2015-07-23 14:30:01 来源:法制日报

评论

调查显示,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近半数网民个人通讯信息被泄露。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和个人信息泄露等现象,总体损失约为805亿元。如果将此数据除以我国网民数量6.49亿,则我国网民遭受的人均经济损失为124元,其中高达7%的网民遭受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这是记者从今天在京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中了解到的,《报告》由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发布。

近半网民称个人信息泄露严重

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介绍,超过80%的网民明显感受到个人信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近半数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非常严重。

据《报告》统计,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网民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91%的网民认为其身份证和手机号曾经通过网络被公开过;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63.4%的网民个人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过,包括通话记录、网购记录、网站浏览痕迹、IP地址、软件使用痕迹及地理位置等;超过50%以上的网民,确认学历、医疗、体检记录、个人社会关系、工作单位、婚姻状况和地理位置等主要信息遭到泄露。

郝智超介绍,目前12321举报中心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网民关于信息被泄露的举报投诉电话。主要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邮箱账号和密码、网购信息、购车、购房情况、医疗信息等各类信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网购成网民权益遭受侵害重灾区

《报告》指出,网购、网络搜索、社交软件、游戏、在线旅游网站等成为是网民权益遭受侵害的“重灾区”。其中,网购令网民权益损失最严重,网民遭受损失的范围广,平均损失规模大,曾在网购中遭受损失的网民比例高达65.3%,平均经济损失为176.2元。

同时,68.6%的旅游网站用户遭遇过时间损失,大约有一半的旅游网站用户遭遇过经济损失。在100张来自旅游网站的机票中,就有6张可能是假机票。在网络或手机游戏里遭受经济损失的用户达五成,平均损失为174.5元。

《报告》显示,在典型应用场景侵权现象方面,网民认为搜索引擎上最为普遍的侵权现象是“搜索到假冒网站/诈骗网站”;购物过程中,“网络水军/虚假评价”的侵权现象最为严重;在网购渠道方面,网民认为“不明来源的购物APP”风险最大。

在使用即时通信工具过程中侵权现象主要集中在“收到病毒信息”“收到‘钓鱼’信息”“收到商业信息”和“收到色情信息”;在使用电子邮箱过程中,“收到含有欺诈内容的邮件”这一侵权现象最为严重;“垃圾信息多”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工具中主要的侵权现象;互联网金融产品中“夸大产品收益率”是最为普遍的侵权现象。

  较少人会借助司法途径寻求保护

《报告》认为,网民权益是从个人作为信息主体的角度出发天然具有的相关权益。相信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网民权益保护意识的不断觉醒,网民权益保护概念也将不断演变、完善。

《报告》显示,在权益认知方面,网民普遍认为在网络上隐私权是最重要的权益,其次是选择权和知情权。

此外,《报告》还显示有85.5%的网民遇到过有网站“诱导用户点击”的现象,这在对网民选择权和知情权的侵犯中最为严重。此外,“无法关闭广告信息”“手机、电脑中有些软件不知怎么来的”“预装软件无法卸载”等现象也十分突出。

法律专家赵占领在发布会上指出,根据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民的网络权益受侵害情况已非常严重。但鉴于大部分网民受骚扰的程度不深,网民经济损失数额较小,较少人会借助司法途径寻求保护。网民权益受损不仅体现在经济或时间的损失上,更体现在网民的公民权利上,目前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专门设定“网民权益”这样一个概念。他建议网民应积极向行政部门或举报中心举报,向消协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