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在“一带一路”国家有广阔空间
2015-07-23 11:09:53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7月20日,省商务厅举办四川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专题培训会,既邀请了专家做“高大上”的专题报告,也特地安排两家川企现场做了“接地气”的经验分享。会后,本报记者对专程赴蓉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进行了专访。
核心观点
川企有很强的装备制造、工程承包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市场选择空间
除制定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外,政府还要做三件事
企业走出去不能搞恶性竞争,要同舟共济,共同扶持,守望相助本报记者 曾小清 文/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在公开场合仅做过三次大型报告:第一次,是中国“入世”前夕;第二次,是2013年“走出去”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时;7月20日,应省商务厅邀请,在四川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专题培训会上做专题报告,是第三次。每一次,都踩着中国开放大势的节拍。
赵晋平与团队参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研究、讨论和修订,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理解深刻。他如何看待四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应有作为?
从腹地跃升为前沿应借势打造开放高地
记者:“一带一路”战略,被称为国家实施对外开放的3.0版本,其特征是什么?
赵晋平:过去我国长期是向东开放,“一带一路”战略下,我们要利用海岸线和更长的边境线,实现东西并进,加速推动南面、西面、北面开放。中西部地区将从开放腹地跃升为前沿。
区域合作是“一带一路”最大的特征。地方要加大国际区域合作,更要加强国内区域合作。中欧班列开行后,缩短运输时间,却没有成本优势。沿线省市只有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国际大通道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成渝经济区已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四川应借势建成西部开放高地,在开放探索上先行先试,带动西部开发开放。
记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空间有多大?
赵晋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占全球的比重高达50%,工业、贸易和投资占比在20%至40%之间,涉及60多个国家和40多亿人口。2010-2013年,该区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球平均一半以上,是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基础设施、资源和能源相关产业、设备制造、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产业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益较大。川企有很强的装备制造、工程承包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市场选择空间。
对接庞大市场政府要做好几件事
记者: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四川如何对接?
赵晋平:除制定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外,政府还要做三件事。
其一是依托先期走出去的企业渠道,推动地区企业联合走出去。在境外,政府发挥作用的半径有限,应充分利用中介组织,凝聚发展力量、提供发展服务、规范企业行为。
其次是人才培训。目前中国企业奇缺熟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宗教、风土人情、语言等方面的人才,政府应在基础教育方面设置相关专业,在职业教育上也应针对性地增加人才培训。
第三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商务部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每年要做100多个投资促进指南。但这对企业还不够,甚至有企业不知如何获得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公众微信、平面媒体等,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
不仅要走出去企业更要融进去
记者:四川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很强,您有何建议?
赵晋平:要进行全面的市场信息收集,包括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状况、投资环境等。要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并根据战略有序推进。要广招人才,可组建国际化队伍,也可聘请当地专业法律顾问和律师团队,帮助了解、适应当地法律。要借助行业协会力量,联合产业链关联企业,协同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不能搞恶性竞争,要同舟共济,共同扶持,守望相助,才能共同争取足够多的利益。要实现本土化,这样才能扎根发展,否则很难得到当地的舆论、政策和人才等支持。
作者:曾小清
原标题:川企在“一带一路”国家有广阔空间[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