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奶爸的感触:小孩的教养需要付出很多耐心
2015-07-21 15:3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张顺益,台湾人士,福建女婿。频繁往来于海峡两岸,游走于大陆各地,现定居福州,于厦门开拓事业。通过十一年的深耕,重新认识先祖的故乡——福建。
离开工作整整八年的企业,有近一年的时间,每天陪我女儿玩耍,喂她吃东西、帮她洗澡、说故事、带她到处看看,不厌其烦地与她讨论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又一年,我开始了创业,品尝了一些创业的甘与苦,收入中断,储蓄还在不断外流,生活的压力愈来愈大。一个没有经验的中年创业父亲,带着一个初探世界的小不点,有难题也有话题。
朋友的火锅店有个小水池,放养了五彩斑斓的小鱼,吸引了许多客人,尤其是小孩子在饭前饭后的驻足;我女儿也是喜爱这个活动的小小观众之一。小鱼被养惯了,会跟着人走。从女儿两岁半开始,在似懂非懂的状况下,我就已开始解说小鱼儿的习惯,并让她了解,鱼儿不怕人是因为人对它们好。因此,我们最好“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至多允许她把手轻轻放在水面上与鱼儿做亲密的接触。一次,女儿又到小水池旁当观众了。旁边有几个小朋友,拿了店里搅拌饮品的棒子开始追逐鱼群,一次又一次地棒子戳进水里。一阵折腾后,小鱼开始逃窜不再跟人,搅拌棒也断了好几根。家长看了看,没有去理会。店家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毕竟“客户是上帝”。
就本性而言,这似乎是个有趣的游戏,女儿有点蠢蠢欲动。我一如既往地轻轻提醒,她也很乖巧地点点头。但从她的眼神中,我读到了她对于其他小朋友能够进行这个有趣的活动,而自己却不能去做感到大惑不解。于是,我再一次蹲下身来,耐心地为她解决这个疑惑。接下来令我有点意外的是,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这个三岁的小宝宝竟跑到那群大她两三岁的小朋友中去制止并教育人家。不知是受到了刺激还是什么的,其中一个家长突然行动了,跑过去拉起一个玩得最欢的“祸首”,狠狠地用力抽了几下,并大声斥责。这个场景让我女儿愣住了,藏在我的身后动都不敢动。五分钟后,那个家长又投入到交谈中,一群小孩又开始撒欢。而我正想着,如何跟女儿好好解释一下刚才发生的以及现在正进行中的画面,只是,现在我也感到有些不解了。
还有一次,晚饭后带着女儿到附近购物中心的外围广场去散步。购物中心大门口正在安装某个活动用的充气拱门,一群小孩把充好气的拱门当成弹跳床,玩得很开心。这个行为其实具有相当危险性,施工人员象征性劝说了一下,一旁的家长也无动于衷。我趁机又开始与女儿探讨起安全观念: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地板是硬的,不像游乐场那样有软垫,小朋友这样子是不安全的。说着说着,马上就有一个小孩跌落下来,摔伤了后脑勺。无动于衷的家长这时终于动了,一群人不可理喻地围着商家讨要说法。小孩何其无辜,而商家、施工方与家长,欠缺的是一种对小孩防护的坚持。
我开过几家店,小孩的安全我是特别注意的。对于在走道上跑跳、桌椅上攀爬、进厨房或吧台的行为,我都要求店员必须要去禁止。无须刻意去得罪客人,态度要良好但要求要坚定。我相信为了小孩的安全,大部分的父母都能理解我们的管理,对于不理解的家长,我们宁可失去这个客人,也不愿小孩因此而受到伤害。
小孩的教养,需要付出很多的耐心和坚持,一步一步地去导引,家长自身的行为更是小孩仿效的标准,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爆发式的管教只会让小孩觉得莫名其妙,小孩当下不知所措,未来行为也不见得能因此被导正。久而久之,家长就会变得愈来愈暴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后将小孩的行为和表现通通推给了性别、个性、年龄等等,一切都是所谓的原罪。家长真的尽到责任了吗?我不是教育专家,不敢妄自定论。但在这一年,我在女儿开始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试着以一个父亲的角色,多付出一些耐心,带着她一起认识这个世界,循循善诱,希望对她未来的成长,能有一些正向的影响。
原标题:台湾奶爸的感触:小孩的教养需要付出很多耐心[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