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京津冀启动“不合拍”法规大清理

2015-07-20 10:43:4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在依法治国重新成为社会热词之后,各界对于中央、地方政府依法执政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不断提速的过程中,三地势必需要清理、调整一些此前只针对本地情况,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三地不合拍法规清理逐步拉开序幕。近日,河北省为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废止不合拍法规7部,另有11部法规完成修改。据接近北京市人大立法工作的人士称,北京也在计划清理不合拍政策。值得关注的是,在执行层面三地应谨防在法规政策对接中的“走过场”,规避新政在执行过程中被弱化的风险。

法规清理“靴子”落地

目前,依法办事的原则已全面渗透到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中。作为备受各界关注的重点区域,京津冀对此更是责无旁贷。“京津冀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环保、交通等领域加速互联互通等众多工作,都需要三地协同立法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支振锋直言,京津冀协同发展到现在,有些领域的合作仅靠政府行政层面的协调已经不够,需要三地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来配合,从立法层面解决问题,让行政决断和措施能依法有据。因此,地方那些早年间没有顾及到区域利益出台的政策法规需要及时被清理、调整。

实际上,早在开始拟订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部门就向其他省市及时通报了总体思路。自去年以来,河北省对照京津的有关法规规章,就适时开展了不合拍法规清理,修改《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河北省地方铁路条例》等11部法规,废止了《河北省个体工商户条例》、《河北省经济信息市场管理条例》等7部法规。天津在修订多项法规时,也主动征求其他两地人大的意见和建议。据天津市当地权威媒体报道,新修订的《天津市大气防治条例》还特别增加了天津市环保部门要在治污技术研究等方面和北京、河北及周边地区合作的条款。

据北京汉卓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立新介绍,他经过向三地地方法院咨询后发现,目前京津冀的省市级人大都已设立一个专门联络部,负责和其他地方进行常态化的对接,京津冀的某一地法律法规制定前,联络部会把需要修订的法规发给其他两个省市人大,征求他们的意见。

落实面临地方“弱化”挑战

在清理不合拍法规的过程中,京津冀需要面临废除或调整地方各自原有的政策。然而,改革势必是痛苦的,这一过程之艰难不言而喻。

从天津新修订的《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污条例》中可以看出,三地不合拍法规清理工作已进入实质环节。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天津市无排放许可证向大气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处罚标准,从2004年规定的“停止排污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提高到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正在加速向北京看齐。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表示,清理不合拍法规还需要各级人大逐级落实,而在此期间,长期习惯执行现行法规的地方政府能否尽快接受、有效实施,是否会让新政“走过场”等,都是非常令人担心的。

以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为例,朱立新指出,京津冀虽然需要尽快实现全面的环境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河北新修订的《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还特别规定了要与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地下水管理协调合作机制,但三地的基础差异决定了短时间内治污标准还无法完全“看齐”。

而且,有环保专家直言,即使河北不断提高地方环保标准,但落实到县市级很可能会因对当地经济支柱企业效益影响过大而在执行过程中被弱化。

依托现有制度制定区域适用政策

“此次不合拍法规的清理遇到的问题和在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过程遇到的类似。”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中具有立法权的只有深圳、广州和珠海三市,而尽管京津冀三地人大均有地方立法权,但区域内大多县市没有地方立法权,只能制定具有抽象行政行为性质的规范性文件。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都受行政区域的限制影响,各地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设定都优先考虑本地的发展。在省市级人大清理不合拍法规时,考虑到县市级经济发展的利益时,县市级可能会暂缓处理。

对此,吕艳滨也表示,在京津冀落实清理不合拍法规工作时,也可以参考珠三角地区,鼓励具备了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条件的县市,及时制定和颁布适用于本地区的地方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立法工作协同机制,尽可能提升京津冀三地之间立法信息的交流与立法技术、经验的共享,从而使政策法律的冲突降至最低。

具体而言,各省市应将年度立法计划、政策法律文本等送给其他地方,就其中涉及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立法与政策制定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以此深化立法经验和商讨立法难题的交流,提升各市制定政策和法律规范的水平。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帷 实习记者 黄维臻/文王飞/制图

原标题:京津冀启动“不合拍”法规大清理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