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将助力民族地区生态保护
2015-07-20 10:21: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组在玉树扶贫产业园检查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向巴平措带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小组自7月16日开始了在青海省的执法检查,第一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建政于1951年12月的玉树州,是青海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成立的民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
牧民家、污水处理厂、扶贫产业园、职业技术学校……执法检查小组一路马不停蹄,围绕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少数民族干部选拔配备、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及培养各类人才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制定等内容,对灾后重建的玉树进行了深入全面了解。
“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深深地在玉树扎根开花结果。”7月17日,玉树州委副书记、州长才让太在汇报玉树州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工作时如是说。
继续完善相关法律配套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截至2014年年底,玉树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16件,内容涵盖玉树州经济、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卫生、资源、环境、民族、民政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为玉树州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法制基础,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听取相关汇报后,向巴平措说,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次检查组通过在玉树州一路走访,对玉树地区的重建有了全新感受,尤其是感受到各民族在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和谐相处。
向巴平措说,执法检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一项很重要的法定监督职能,不同于一般的调研活动。民族区域自治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已经31年,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执法检查的目的,一是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实施情况,二是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如何对这部法律加以完善。“由于这部法律的规定还较为原则,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多,奖惩制度仍不算明显。通过发现问题,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好这部法律,并不断加以完善。”向巴平措说。
生态保护地方立法正在起草
水是生命之源,近些年来水源污染问题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话题。7月16日,向巴平措一行来到了玉树市结古镇城市污水处理厂。该项目总投资260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投资4100万元,社会捐赠达到21900万元。
玉树全境处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和隆宝湖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72%。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发源于这里,被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和“地球第三级”,基于此,玉树州历来重视水资源等生态保护工作。
自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以来,玉树州先后实施了投资41.3亿元的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建设养畜等17个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占全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总体规划的55%。2014年1月10日,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作为一期工程的延续、拓展和提升,二期工程的生态建设实施面积更广、功能定位更准、标准和要求更高。
“工程的实施,在密切党群、干群和民族关系,促进藏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是广大农牧区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才让太汇报情况时介绍,2005年至2013年,全州农村牧区相继实行了饲料粮补助、燃料补助、草原奖补、困难补助等相关政策。特别是自2011年草原奖补政策实施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23.34亿元。核定总户数56451户,户均发放资金4.13万元,受益人口达234771人,人均落实资金9941元。通过各类补助政策的实施,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我们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才让太透露,目前,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在起草中,地方立法将为保护生态环境插上法律翅膀。
在听取了相关介绍后,向巴平措说,当前我国部分地区水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所以必须要注重从源头保护水源,尤其一定要保护好三江源,要珍惜宝贵的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灾后重建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你现在一个月能拿到多少钱?”16日,在玉树诺布领藏族服饰加工厂的车间里,向巴平措用藏语跟一名藏族工人亲切交谈着。
“我一个月能拿到2800元。”这位藏族群众高兴地说,自己对这个收入很满意。
一旁的公司董事长巴德江才介绍,这是车间里普通工人的工资标准,厂子里的高级技工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多元,而且厂子的订单源源不断,今年的订单任务现在就已经完成了。听到这里,向巴平措不住地称赞说“了不起”。
据了解,目前玉树扶贫产业园的销售收入达7000余万元,利润达652.5万元,能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700余人。而这只是“4·14”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从2010年7月到2013年年底,经过一千多个日夜艰苦鏖战,在短暂的有效施工期内,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1248项重建项目全部完工,累计完成投资447.54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145.1%,如期完成了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累计建成城乡居民住房建设任务39149户,已建成94个教育重建项目,6万多名灾区学生全部搬进了设计精美、安全坚固、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新校园,教学设备投入比四年前翻了两番;63项医疗卫生恢复重建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和硬件建设走在全国藏区前列。
建议提高现行生态奖补标准
“虽然玉树完成了历史性的灾后重建任务,但是我们作为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生态脆弱敏感区、维护稳定的重点地区的基本州情没有改变,新玉树转型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问题。”才让太在汇报玉树州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的制定以及实施情况的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给予大力支持。其次,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从国家层面将玉树纳入特殊贫困地区重点扶持,列为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范围,开展精准扶贫,加大扶贫投资规模,整合涉农项目,集中投放、重点突破,整村、整乡、整片推进,提高扶贫效益。同时,支持玉树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才让太还建议提高现行生态奖补标准。对三江源区农牧民发放生活补贴和生产性补贴,实行国家供给制,让他们通过公益性岗位、草原管护员等形式承担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其子女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由国家给予补贴。同时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按照“保护者受益,享用者尽责”的原则,通过水资源补偿、财政转移支付等形式,加大对三江源区的投入力度。
记者朱宁宁文/图
原标题:地方立法将助力民族地区生态保护[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