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传殡仪馆用《哀乐》将收费 版权费交给罗浪三个女儿

2015-07-18 19:34:55 来源:华西都市报

评论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有关人士称,今后将向殡仪馆收取《哀乐》的使用费,以表达对音乐艺术家罗浪的敬重。

随后,华西都市报官微再发文称,中国音著协有关人士表示,收取的《哀乐》使用费,将如数交给有继承权的罗浪的三个女儿。

1945年,罗浪创作《哀乐》,至今每天全国各大殡仪馆内,约200万逝者家属免费使用。根据音乐著作权使用规定,各殡仪馆使用《哀乐》应支付每次一元人民币的版权费,但罗浪拒收版权费。他生前曾说过:“《哀乐》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谁也不能把名字挂在这样的作品上。我们要做的是从民间发现这样的作品,记谱、编曲和推广。我也用不着收什么音乐使用费。”

《哀乐》由来话纷纭

关于《哀乐》的由来,国内见诸报章较多的说法是,它是由一支民间音乐改编而成的,这支音乐是抗战时期延安“鲁艺”的音乐工作者在陕北采得。对此,罗浪先生生前接受采访时给予了分析和肯定。但是,他却以当事人身份披露了关于《哀乐》由来的另一种说法。据介绍,这首《哀乐》源自流传于华北地区的一支民间唢呐曲,他与张非、徐曙三人于1945年在晋察冀根据地采得。

当时,罗浪等三人皆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所属的抗敌剧社音乐队骨干成员,罗浪本人担任指挥兼作曲。这一时期,音乐队来了个绰号“喇叭转”的民间唢呐艺人,此人为保定人氏。在“喇叭转”演奏的曲目中,有一支婉转凄切的曲子,据他本人说是专用于红白喜事。罗浪等人颇感兴趣,便记下了此曲乐谱。后来罗浪了解到,在华北一带流行的戏曲,如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中,均有此调,其中多出于名剧《黛玉葬花》。

1941年“狼牙五壮士”的事迹传开后,罗浪与魏巍合作谱写了组歌《狼牙山五壮士之歌》,在同年于易县召开的追悼三位牺牲烈士的大会上,曾选用其中哀悼的一段作为典礼乐曲。领受任务后,大家一致决定搞个有中国韵味的追悼乐曲。于是,由罗浪执笔将那支采得的唢呐曲进行改编,谱成乐队谱,并指挥乐队在祭奠仪式上如期演奏。

同一支《哀乐》,何以有不同的出处?对此,罗浪的分析颇具情理:“说到底,这支曲子来自于我们民族的土地。”

开国大典上被定为国家典礼音乐

如果说《哀乐》原曲的采集者尚存争议的话,那么此曲最终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典礼音乐却功非罗浪莫属。

1949年9月,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庆祝开国盛典,时任华北军区军乐队队长的罗浪受命组建联合军乐团。大典用曲的选定非同寻常,时任阅兵指挥部主任的杨成武指示罗浪将拟选曲目报告上送。几天后,罗浪兴奋地得知,他所呈送的典礼曲目几乎被全部圈定。其中有一支特别的乐曲,便是1945年催生于张家口,后又几经艺术加工而成的《哀乐》。

1949年9月30日下午5时,新中国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闭幕,随后在天安门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这是《哀乐》首次在国家典礼仪式上被采用,自此一直沿用至今。开国大典期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向全国转播大典实况,但《哀乐》却未能完整发送。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发布讣告之前,首次完整地将《哀乐》播放全国。那天,罗浪回祖籍福建探亲,途经福州,突然从广播里听到这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心头泛起一种难以言表的激动。

罗老生前接受采访时也提到,自己音乐生涯中最难忘的当属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他指挥2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最雄壮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播入亿万人民的心田。罗老说:“当一个个方队踏着我们演奏的旋律走过时,那种激动而自豪的心情,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那一天让我终生难忘!”

罗老最新的作品《献花曲》曾在纪念汶川地震的仪式上采用。

原标题:今后殡仪馆用《哀乐》将收费 版权费交给罗浪三个女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