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纪委机关报:有贪官教儿子“凡事要学会走捷径”

2015-07-18 16:58:56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评论

中国纪检监察 报讯周恩来总理侄孙女周晓芳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了周总理当年给家族后人定了许多规矩,包括“不允许在外提及和总理的亲属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等。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总理家规,有些限定似乎有那么些不近人情。但细细品味,却能揣摩出总理当年的良苦用心:越是自己位高权重,越要对家人严加管束。

回溯历史,我们会发现清正的家风是许多历史名臣的共同选择。晚清重臣曾国藩要求“后辈子侄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舆马”,临终还要求子孙后代“重俭朴、重力行、重耕读”;因“六尺巷”和“父子宰相”而为人称道的清廷名臣张英,曾在《聪训斋语》中为安徽桐城张氏后人总结道: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

优良的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在新中国同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焦裕禄要求自己的儿女“带头艰苦,不搞特殊”、“工作上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跟差的比”;谷文昌的子女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没有接受过组织的任何特殊照顾,至今“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跨越时代却内在相通的家风家训,正是久经历史文化淬炼的优良结晶。

而令人痛心的是,历史与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政治文化传统,却被一些领导干部抛诸脑后。有的贪腐官员教导儿子,“凡事要学会走捷径”;有的一家兄弟子侄横跨商政领域,纵贯朝堂与家乡,一人得道、众人升天。这种“视党纪国法为无物”的“勇气”与“如履薄冰、严加管束身边人”的戒惧相比,对自身、对家族、对百姓、对国家带来的后果,何止是有天壤之别?

家庭、家教与家风,从来都与从政者的德行、品格与作风密切相关。为官者若是真心为家人好,留下“清白”二字就胜过万贯家财。家人若是真心为从政者计,就要为其看好廉洁的后门,不让自己成为被围猎的“突破口”。是选择遗臭万年的“寄生性家族式腐败”还是传为佳话的“宗族式清廉”,答案不言自明。让好家风内化成官员的从政“基因”,就能将严以律己、约束好身边人外化成本能的选择,自觉远离名利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当纯正的家风带动党风政风,清朗的政治生态又怎会遥远?

原标题:中纪委机关报:有贪官教儿子“凡事要学会走捷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