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研究称南水北调水源地污染物浓度曾远超国标

2015-07-17 05:45:07 来源:财新网

评论

一项近日发表的研究对2007-2010年的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年间丹江口水库的污染物总氮、和铅的平均浓度曾经远超国家标准。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对于受水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的用水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环境信息学杂志》(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上的研究显示,丹江口水库在2007年至2010年的水质曾达不到国家地表水质量的最低标准。

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网站介绍,该单位系统生态学学科组谭香副研究员、张全发研究员从2007年至2010年,对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污染源如营养盐、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13水质指标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监测,并基于“多级关联理论”对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

该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为:水库主要污染物是总氮(Total nitrogen)、铅(Pb)和砷(As),平均浓度分别达到4.6 毫克/升、210.4 微克/升和14.1微克/升。总氮、氨氮(NH4+-N)、铬(Cr)和铅在3年的研究时期内有明显上升趋势。

与国家地表水质标准相对照,这些数值让人难以乐观。上述的三个指标中,总氮、和铅均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对比国家规定的最宽泛的地表水标准(五类水),研究中测得的丹江口水库的总氮和铅含量仍超标一倍多。

国家标准中,二类水(可作为饮用水来源)的总氮和铅限值分别为0.2毫克/升、10微克/升,四类水水质限值分别为1.5毫克/升、50微克/升,而最差的五类水的总氮、铅限值为2毫克/升和100微克/升。这意味着,水库中的水不仅低于饮用水水源标准,甚至低于国标中对地表水质的最低要求。

据研究单位介绍,该项研究分别利用13个单因子评价水库的各采样点,其结果是变动的,水质介于I级(最好)到V级(最差)不等。研究者们基于“灰关联数学理论”,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本研究证明了这种基于灰色理论(多级管理理论)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的评价水质,并能使公众更简单明了快速的了解目标水库的水质状况。

该论文作者之一张全发对财新记者表示,对丹江口水质进行的研究所采用的采样检测方法与通常采用标准方法并无不同,对水体的评价方法则“采用多个因子评价,而不是单一因子”,张全发表示,这样的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水体的总体质量情况。

张全发还表示,2010年之后,该团队继续进行丹江口水质的研究工作,但暂时还未有结论公布。

研究者所在单位网站介绍,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同资助。

与该项研究结论大相径庭的是,此前官方发布的数据则一直对于丹江口水库水质持有较好评价。例如,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一则消息称,2012年2约,新华社从环保部门获悉,自1987年丹江口水库开始有监测数据,到2012年,连续25年来,库区水质一直稳定在国家二类及以上标准。

丹江口水库总面积745平方公里,位于湖北西北部的丹江口市。大部分区域面积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范围内。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新华社2015年7月15日的报道称,截止当天,南水北调中线供水达10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平稳,水质稳定达标。

原标题:研究称南水北调水源地污染物浓度曾远超国标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