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一带一路”促服务外包转身

2015-07-17 16:07: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北京市万隆然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总裁袁静仁卅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宋孔尧赛科斯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总经理张雯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金世和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郑昊

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友好故事。如今,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正在世界经济交流中从容铺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以我为中心”的全球服务经济往来格局能否重构?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市场如何深挖?就此,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从学者和从业者两个维度,探究服务外包新蓝海。

沿线国家或成服务外包新蓝海

记者: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5月,我国企业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同比增长19.8%,执行金额同比增长4.8%。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3.9%和15.7%。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业务猛增原因何在?哪些领域合同额增长最快?

袁静: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业务的猛增是必然结果。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未来10年,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分析我国服务外包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跨境电子商务、全球化采购、IT、动漫,乃至文化产业等领域合同额增长最快。从沿海地区展开的经济辐射,东南亚地区无疑是服务外包领域的桥头堡,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包服务、交通、通信等是此次统计合同额增长的贡献大户。

宋孔尧:首先,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产能和资本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出,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开展业务,势必需要配套的外包服务,客观上带动了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这些国家和地区外包业务的增长;其次,中国已将服务外包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鼓励中国服务外包走向世界,外包企业加大了海外业务开拓力度;最后,由于国内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外包人才严重短缺,部分服务外包企业开始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优势,间接推动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业务量的增长。

张雯: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2011年~2020年,仅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就存在8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为了寻找与亚洲邻国的契合点,中国将以国内产能和资本为载体,整合发达市场的品牌和技术,满足亚洲广大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这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产能输出,还包括服务、资本以及发展经验的分享。同时,景气度不高的经济催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削减非主营业务上的开支,核心业务部门外包、中国服务外包的条件和市场环境良好、已出台一系列支持服务外包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等均成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业务量猛增的主要原因。

“中国服务”走向世界还需跨槛

记者:现阶段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该领域还存在较大差距。经过多长时间的努力追赶,中国与发达国家服务外包产业之间的差距才能缩短为零?

金世和: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差距表现在五大方面:一是发展均衡性。欧美国家在本土内的服务贸易(外包业务)发展分布比较均衡,而中国明显存在“东强西弱”现象,离岸发展较快省市都集中在东部沿海。二是整体竞争性。欧美国家均有独具竞争力的优势服务业和品牌,但目前中国还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外包行业中低端。三是技术密集性。美国十大服务行业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属于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四是市场占有率。目前中国服务外包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香港和东盟,而美国前十大服务出口国覆盖面、市场占有率远超中国。五是法律完备性。目前中国服务外包法律体系还不完备,行业法律法规仍存在盲点,整个体系还不能为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和保护作用。

袁静:服务外包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必须得益于整体互联网的发展。以万隆然博科技为例,公司经过13年的运营虽已拥有10多项独立的知识产权产品,但在拓展业务过程中,依然会受到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升、专业人才技能不足的困扰,同时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也使企业竞争力大打折扣。

宋孔尧: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追赶服务外包强国的发展步伐,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开拓离岸业务和在岸业务。在开拓离岸业务方面,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在海外设立业务中心和交付中心,增强开拓当地市场和交付的能力,让“中国服务”真正走向世界。

张雯: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同发达经济体相比,差距固然存在,但中国在服务外包上仍有优势可言。以基础设施为例,中国拥有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网络连接率达99.98%,能够为主要软件基地提供稳定、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中国拥有超过200万日语、韩语人才,在与北亚的语言和文化近似性方面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优势。

企业再盼政策实招“解渴”

记者:要缩短服务外包产业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打造服务外包强国,政府已打出政策组合拳,这些政策对企业来说是否“解渴”?

袁静:作为服务外包企业,我们亟待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首先是人力资源成本的支持,服务外包企业70%的成本来自于人力资源,在人工总成本中42%的比例是社保与公积金的构成。随着新进市场毕业生数量的减少以及新生源对服务外包企业认知的不足,不少服务外包企业陷入高成本、高流失的“人才荒”。虽然几年前国家已出台大学生在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补贴政策,但申批周期、服务外包企业的认定仍困扰着一线企业。其次,现金流是服务外包企业的另一个“命门”。以本企业为例,当企业面对国际客户在中国采购时,90天或是6个月的账期常常使企业力不从心。服务外包企业大多是轻资产企业,面对现金流转带来的资金问题,企业无处借贷,更难以承受民间高额利率的压力。最后,服务外包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当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低价竞争之下怎样确保服务水平,急需信用体系的支持与相应价格的保护。

宋孔尧:要打造“中国服务”,首先要改变对服务外包的基本认识,不能只重视离岸外包,要离岸业务和在岸服务外包一起抓。长期以来,中国服务外包政策偏重离岸外包,比如对离岸服务提供免增值税政策优惠,对在岸服务外包业务的政策支持则很少。建议对在岸外包给予重视,也期待有更多的具体细则出台,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真正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张雯:提高服务外包竞争力需在这几个方面着力:首先,在政府各层面达成共识,中央政府应对各地的规划制定进行指导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其次,在行业内设立具有领导力和影响力的全国性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出台专业人才、培训机构、质量控制等相关行业标准,不断规范产业发展,提高专业服务提供商的资信水平。再次,加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鼓励出台《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安全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加快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企业信用体系,积极营造产业发展的诚信环境。另外,应制定中国的总体外包品牌战略,树立中国服务外包业的良好形象。

深挖商机企业跑起来!

记者:“一带一路”愿景逐步落实能否引爆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服务外包业务量?企业该如何深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市场潜力?

郑昊: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服务外包产业结构方面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专注于离岸信息技术外包、知识流程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的承接,对中国离岸外包的迅速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袁静:新兴市场(新加坡、韩国)的兴起还没有显著的市场反应,能否引爆新的业务外包量尚难判断。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去中心化信息通路的打通,国内外包市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包市场都将迎来利好。特别是以独立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科技服务外包产品,集合了专业咨询等外包服务模块的新型外包形式将是打破目前服务外包企业成本为王的业务模式,共享经济必将成为服务外包的主流业务模式。

宋孔尧:“一带一路”愿景的落实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来说是机遇,但个人认为说“引爆”还为时尚早。因为目前服务外包发包主要来自发达经济体,“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服务外包体量有限,市场规范程度不高。不过,中国服务产业可以跟随中国资本和中国企业一起出海。中国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业务的延伸提供服务外包支持,将逐步拓展服务外包市场。

目前部分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急需服务外包企业的支持,如跨国IT规划和实施、当地售后服务等,因此,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既是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利好,又能体现“中国服务”的价值。

张雯: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长,新兴市场是中国投资的重点。在新兴市场,特别是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快速消费品、金融等服务业将成中国投资的重点。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带来商机。结合“一带一路”愿景,依托亚太区总部的资源支持,赛科斯将客户的服务项目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为跨国企业提供更灵活、更低成本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

原标题:“一带一路”促服务外包转身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