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船机:打造船舶配套与海工装备自主品牌
2015-07-17 15:28: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今年以来,从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到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由部署进入实操阶段,勾勒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宏伟主线。湖北作为拥有1.5万规模工业企业的中部工业大省,积极响应号角,迅速沿着这条宏伟主线顺势扬起了“湖北制造2025”的发展旗帜。即日起,荆楚网开设[湖北制造2025]专栏,深入湖北制造领衔企业,并采访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就湖北制造寻求变革、转型升级的新思路进行探讨,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湖北力量。
3600吨海上浮吊
荆楚网消息(记者 赵莎莎)“它在海上伸出双手,能抓起3600吨重的物品,这‘有力’的双臂由武汉船机建造。”7月15日,在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船机”)展示室,工作人员讲解到,这台“德浮3600”双臂架浮式起重机每座臂架配置900吨主钩2只、副钩1只,主副钩上可升高128米,下可入水10米。
目前,“德浮3600”已交付并列编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用于黄海、渤海等海域的沉船、沉物、航天航空飞行物的打捞,这也是武汉船机正式迈入大型浮吊领域的第一步。
坚持自主研发,为4000余艘船舶提供设备
武汉船机成立于1958年,是中船重工集团旗下以舰船配套研制生产为主导的大型、成套、非标装备制造企业,中国船舶配套企业的旗舰和中国海工装备模块化配套和系统集成(EPCI)的先锋。
“一直以来,我们以打造船舶配套与海工装备自主品牌为己任,为4000余艘远洋和近海船舶配套提供了多类船用设备。”7月15日,武汉船机董事长、总经理何纪武介绍,国内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中最大吨位船舶的甲板机械,均由武汉船机配套提供,公司还成功地向市场推出了自主研发自有品牌的船用设备。
“十二五”以来,企业承接订单和经济总量以年均两位数的百分比持续增长。2014年,公司承接合同同比增长36.13%,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55亿元,公司人均年产值超过200万元,达到行业国内领先和国际一流水平。
1500吨卸船机整装上岸交付
建造海工平台,打破多项国外垄断
“目前,公司承制出口阿联酋的三座多功能电动自升式海工平台正在紧锣密鼓建造中。”武汉船机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配套及海洋工程装备领域专家徐兵介绍,对于海上油气生产开发而言,该平台可谓功能强、配置高,具有80米水深作业功能和自航功能,平台甲板面积1400平方米,可变载荷达2000吨,能够满足250人生活需要,在国内辅助平台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这三座平台总价逾10亿人民币,集合了武汉船机多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系统,将充分展示公司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雄厚实力。”徐兵表示,国内是首次自主研发该类型平台,其升降系统、起重系统、推进系统以及锚泊定位系统等全部由该公司配套,其中升降系统、推进及动力定位系统等关键核心部套均为国内首创,190吨、400吨海工平台起重机和3500千瓦全回转舵桨装置等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
短短7年,行业“新人”变身“明星”
2008年,武汉船机将目光瞄向“海洋”,开启“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战略。公司总经理挂帅项目组,集中优势资源,全力研制国内首台250T低压拖缆机。2009年,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试验成功,标志着公司具备大型拖缆机批量配套能力,打破了大型低压拖缆机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
“我们有研发船舶配套设备的优势,根据当时目标市场需求,我们提出了‘自主研发、替代进口’的工作目标。”武汉船机总工艺师、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董洪林介绍。成功迈出“涉海”发展的第一步后,武汉船机开始在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风生水起”,190T×9M大型海洋平台起重机、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等一系列海工装备的相继成功研制,并逐步实现了由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总包及服务商的转变。
7年来,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一大批重点科研项目,拥有国家专利222项,发布和立项在编的国际标准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26项,从行业“新人”变身“明星”。
目前,武汉船机形成了海洋工程特种甲板机械、海工起重设备、平台升降系统、推进与动力定位系统、原油装卸系统等五大系列海工装备。“可以骄傲地说,公司成功实现了由产品供应商向系统集成总包及服务商的转变,为推进国家海工装备配套设备国产化书写了重要一笔。”何纪武表示。
原标题:武汉船机:打造船舶配套与海工装备自主品牌[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