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治水转型升级策:借“水”铺开全域景区化
2015-07-17 09:3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松阳松阴溪 姜晓东 摄
松阳松阴溪 叶东龙 摄
中新网丽水7月17日电(记者 柴燕菲 童静宜 李婷婷)浙江丽水连绵的大山,“藏”不住那座远近闻名的“田园城市”——松阳。
“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拥有1800多年悠久历史、耕读传家的松阳县,以其广袤盆地、丰足田园和淳朴民风被誉为“世外桃源”,并在钢筋水泥构造成的现代城市中独具一格,“颇有几分姿色”。如今,这片拥有旖旎田园风光的古县,正努力推进着一项“治水促转型”的创新实践。
2013年,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治水运动在浙江大地轰轰烈烈开展。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必须“以治水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而松阳则将这一理念找到了有效的途径转化,即以“治水兴旅”引领水循环,以“借水行舟”发展水经济,拉开城市框架,铺开全域景区化,打造最美田园风光。
治水之策:“清水除根”治理水环境
往日里,只要一提起松阳情缘岛的水塘,当地人老陈的第一反应都是摆手叹气,语气里有说不尽的嫌弃。“别看名字好听,实际上那就是个黑水塘,夏天里臭的不行,大家路过都得绕着走。”
而如今,不必再问,老陈逢人便忍不住夸赞:“溪水清澈,见不到漂浮垃圾,闻不到刺鼻臭味,平时有空就会去那里散步。”
从“人见人躲”的黑水塘,到“颜值爆表”的生态公园,这种变化始于一场“水革命”。
情缘岛入口处的两个水塘,因位于松阴溪、官田坑两条河流的夹角处而成死角,容易聚集水体中的杂物和水中动植物的遗体。加之城乡居民往河边丢弃的生活及建筑垃圾,使其越加发黑发臭,常年漂浮着白色悬浮物和泡沫,往往是“不见其水,先闻其臭”。
“如果不尽快治理好,这里就真成垃圾池了,我们无路可退。”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管委会主任潘俊明对水塘的历史遗留问题很痛心。自去年4月起,松阳县对其启动了长达一年多的生态化治理。
“清”是治水关键。
首先,几百吨生活、建筑垃圾和塘底淤泥被工作人员清出,并暗渠引入官田坑的活水,通过4条导流坝隔挡过滤,此举使情缘岛水塘的死水终于变活。同时,测土培育的绿色水生植物相继“落户”,承载起吸附、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的“美丽任务”。逐渐地,情缘岛水塘的溪水变得清澈,腐臭随即消失,波光粼粼的河面甚至能清楚看到水草在河底浮动。
“要确保情缘岛水塘洁净,就必然要治理官田坑的水源。”潘俊明深知,治水,不仅要治面,更要治根。因此,当地加快了官田坑整治步伐,严防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渗漏和排放等。同时,在情缘岛水塘的坝体种植两排水生杨柳,两个水塘中间重建道路,沿路种植花草树木……“以前情缘岛的黑臭水,是松阴溪的‘后腿’,但现在水质比松阴溪还要好!”潘俊明笑说道,话里充满自豪。
情缘岛水塘的重生只是松阳“水革命”中的受益地之一。有了成功的治理实践,松阳古湖坑、白龙堰、茅溪坑等几条被市民诟病的城市内河,也通过类似生态化治理方式,一洗往日“差评”,赢得百姓“点赞”,成为了群众茶余饭后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护水之策:全民联动保护水生态
松阳县委副书记陈豪有一本专属的“病例卡”。但新鲜的是,全长60.5公里的松阴溪是他的“固定患者”,作为河道长的他,需要定时上门为“生病”的松阴溪私人定制治理方案,开出特色处方。
松阴溪被称为松阳的“母亲河”,为瓯江主要一级支流,流域面积(县境内)有1300余平方公里,占该县总面积的92.6%。历史上,松阴溪上曾是号子起伏、商船穿梭,为松阳带来商旅繁华。
时过境迁,近年来受工农业生产、旅游、餐饮、制砂等行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水等影响,松阴溪河道水污染加重。
为恢复河道“健康”,2014年,松阳对松阴溪实施了一场“大手术”,即治理工业企业源头污染、清理河道垃圾。同时开出“药方”,加强市场化保洁、生态景观建设等,改善河道水环境。
“把每条受到污染的重点河道都视为‘患者’,为每一条重点河道设计一个独家治理方案、开一张‘特色处方’,河道‘病情’时时跟踪,实行动态化管理。”陈豪介绍,这种对症下药的整治方式,让治水更有针对性。截至目前,该县20条县级河道均落实了“四个一”河道管理机制,118本“病历卡”也全部建档完毕。
各项“健康指数”最说明问题。通过一年多的“治疗”,松阴溪全年出境断面地表水水质保持在Ⅲ类水以上,特别是从去年8月份以来,出境水质提升为Ⅱ类,并首次获得了浙江省考核优秀等级。今年1-6月份,松阴溪出境水质中氨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同比分别下降42%、31.1%和29.6%。
细节最说明问题。眼下漫步在松阴溪畔,你能看到一群白鹭轻盈飞舞、小天鹅依偎呢喃;而国宝级鸟类——“中华秋沙鸭”,更是松阳人不惜关停采砂厂保护的尊贵客人。还有藏匿于松阳山间林地中的2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在丽水市首次发现的浙江润楠、疏花蛇菰……没有好生态,就留不住这些珍贵的动植物。
而事实上,这些数字和细节背后,则是松阳护水工作的全社会联动使然。
“最近松阴溪河道上的垃圾有反弹趋势,大家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不久前,松阳县举行第六次治水工作“一月一点评”会议,一如既往地不重成绩,只找问题,让被点名的乡镇、部门“一把手”红脸出汗。
这种形式的点评是松阳县的工作新常态。自治水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围绕工业企业污染及养殖污染整治、河道保洁、群众投诉举报等工作,以县级河道,特别是松阴溪为重点,每月进行督查检查,主动查找治水薄弱环节和敏感区域,并对问题点进行“回头看”,发现的问题以每月点评会的方式现场交办,限期落实整改,形成了强有力的督查治水氛围。
从建立县、乡、村三级完善的河长制体系、到选派291名农村治水第一书记冲在治水第一线,到53个机关单位将节省的455万元“三公经费”支援农村治水,松阳用自己的方式,不遗余力护美绿水青山。
兴水之策:“借水行舟”实现景区全域化
如果没有生态后盾,松阳的“中国最美田园风光”就无从谈起,这是当地各界对于未来发展的共识。
早在2012年7月,松阳县委就提出打造“天蓝、山绿、水清、田美、村洁”的“中国最美田园风光”,坚持“山区就是景区、田园就是家园”的理念,把田园风光作为战略资源来经营。在这一战略部署下,松阳借好山好水与人文特色,铺开了全域景区化建设,着力打造松阴溪水利风景区,加速建设环松阴溪生态绿道,系统实施“湿地公园”建设,实现景区景点由点连线、由线拓面的多维构成。
这一理念,让松阳的生态优势愈发稳固。
松阳提出,松阴溪要成为当地富有活力的经济带,敞开怀抱迎接健康、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让现代工业与良好生态和谐相生;成为充满魅力的生态带,让蜿蜒曲折的绿道成为休闲慢道、健身绿道、景区游道和体育赛道;成为极具潜力的休闲带和文化带,让游客在这方“江南秘境”中曲径探幽,流连忘返。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而松阳也以此为标准,打造城市中的那抹惬意留白。
在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看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要以“五水共治”攻坚战为突破口,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优化城乡环境、实现生态发展,切实推动松阳的田园城市和田园乡村建设。
行车在松阳县域,时间仿佛被放缓了脚步,纵横的河道,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景观河,水清岸绿,不时还有白鹭飞过。居民可以在河道沿岸游步道上漫游,可以在河滨公园里休闲。2014年,松阳县被评为“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中国建设最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古村旅游目的地”、“年度浙江旅游发展十佳县”。
当地明确,到2018年,全县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3年削减10%以上,水生态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农田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比例达到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5.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努力使松阳的每一条河流可以游泳、每一处空气干净清新、每一块土地清洁安全、每一片山野绿意葱茏。
与城市景区化同步的河道治理,让松阳“出落”得更加天蓝水绿,山青空气甜,走进田园松阳,任谁都会心醉,都想在此安家落户。而慢慢浮出水面的“中国最美田园风光”,也让当地人可以底气十足地笑着邀请:“连国宝都来了,你们不想来看看吗?”(完)
原标题:浙江松阳治水转型升级策:借“水”铺开全域景区化[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