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军: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二十策
2015-07-16 10:17: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规律,也是许多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经历。长江经济带覆盖9省2市,面积205.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约21.4%。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要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发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打造长江经济带,不仅能运用黄金水道促进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梯度推进,又能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形成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互动。
目前,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湖南发展战略的指示,抢抓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以鹰击长空之势奔向长江,是当务之急。为服务湖南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2014年初,我受单位主要领导委托,深入湖南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岳阳市和湖南长江经济带的第一站华容县,围绕“把湖南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新的增长极”这一主题,先后召开两个座谈会,并实地调研临港产业新区。2014年5月至7月参加省委党校71期厅干班“加快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专题研讨教学”,进一步思考如何加快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问题及其对策,与省委党校教育长吴厚庆同志一起组织20多位同学开展专题研究在湖南日报专版发表了一组文章,我撰写的《加快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刻不容缓》一文,后被水利部长江委员会刊物《长江技术经济》(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在此基础上,我所在单位省社科联委托岳阳市主要领导牵头,组织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联合开展“关于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的政策建议”这一课题研究,其成果得到湖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陈肇雄同志的肯定批示,为省委省政府作出“把岳阳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重大战略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2015年省社科联还受省发改委委托,我参与组织社科专家开展“关于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课题研究,其成果被发改委采纳,并得到省政府常务会议肯定。最近几天,我认真阅读了湖南日报《奔向长江》系列报道,感觉它确实是大视野大气势,有深度有影响,体现了主流媒体服务科学决策、服务发展改革的担当,为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舆论氛围,读后深受启发。现将个人学习体会,结合如何抓住机遇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提出20条建议。
强化加快建设的“四种意识”
2014年初的调研和座谈反映出,与外省相比,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存在起步早推进慢、喊得多做得少、强调多统筹弱、两头急中间缓见效慢等突出问题。经调查了解,主要原因是在发展战略层次上统筹协调不够,在推进和发展力度上相对不够,在岸线资源上整合还不够;在基础设施投入明显不足。当前,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应首先解放思想,强化四种意识。
1.抢抓“一带一部”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版图上,长江经济带,上接京津冀,西连丝绸之路,右接长三角,下连珠三角,天然地把东、中、西部连接在一起。湖南正位于长江经济带的脊背位置,天然具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对此,习总书记针对湖南未来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带一部”战略。因此,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既是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又是积极履行地区职责、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既是根据总书记指示、确定湖南发展战略,又是落实湖南“四个全面”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当前,首先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一带一部”展战略上来,结合湖南实际,用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安排部署,特别是要始终坚持把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与政府作用这只“有形之手”有机结合,真抓实干加快建设进度,湖南不能再次输在新一轮起跑点上。
2.挖掘四大优势的发展潜力。湖南长江经济带处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临江”节点,具有承东联西,南北贯穿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江海联运的综合交通优势,而且经济腹地广阔,“一湖四水”沟通湖南74个县市区,连接全省70%的大中型工矿企业和省内85%的地域面积,已基本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长江、湘江、沅水干流为依托的内河水运体系,这是第一大优势——区位优势。湖南有163公里长江岸线,可建港岸线55.9公里,其中港口与工业开发条件良好的一二级岸线48.8公里,占岸线总长度的30%,岸线开发利用率仅为14.1%,尚可利用的深水岸线还有38公里,这是第二大优势——长江岸线优势。湖南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农业基础扎实,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渔生产加工基地,矿藏矿点200多处,其中钒矿蓄量居亚洲之首,人才、旅游等资源集中,人文古迹众多,山水风光宜人,是中南地区重要的石化产业、航运物流、电力能源基地,与沿长江发达工业经济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是第三大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岳阳城陵矶等四个综合保税区、城陵矶启运港退税试点、岳阳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固体废物进口口岸先后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四区一港四口岸”将使湖南长江经济带的辐射带动功能更加强大,能为全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发展增添后劲,这是第四大优势——开放平台优势。优势就是潜力,要把潜力变为实力。
3.拓宽对接国家的发展空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获批,涵盖整个湖南长江经济带;《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也已出台。《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5〕738号)已经印发。还有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这四个政策为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广阔空间,需要组织专门机构加强研究和实施,搞好对接,进一步拓宽湖南经济发展空间。
4.把握互动合作的发展形势。长江沿线省市纷纷实施开放开发战略,湖北、江西、安徽等省都成立了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湖北早在2009年就出台《关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2012年江西提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安徽提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响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目前,沿江城市竞相开发建设,对湖南长江经济带形成市场资源上的“挤压”。重庆、荆州、武汉、九江、芜湖等港口先后与上海港合作,组建新的港口企业;黄石港口也在与深圳盐田港洽谈深度合作协议。湖南应向兄弟省区学习,赶紧行动起来,举全省之力,把习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部”战略落到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实际成效上,努力在竞争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互补,增强长江经济带的整体实力和辐射力。
高起点做好顶层设计
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2013年国家开始编制《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指导意见》,随后又连续出台了好几个文件。湖南应该高度重视,真抓实干,举全省之力把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5.组建协调全省的领导小组。将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争取为省部共建模式,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重大战略谋划、重大政策出台、重大项目部署、重大规划设计等工作,早日明确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发展战略定位、主体范围、功能布局、发展重点。
6.精心编制新一轮湖南长江经济带规划。省级层面应从综合交通、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对外开放、生态廊道和协调机制等六个大的方面规划,着眼全省,以岳阳为桥头堡,科学拟定若干专项规划,科学布局港口、产业和城镇发展,让沿江港口码头抱团发展,让我省沿江经济带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有机结合成为新增长极和发展引擎。
务实参与“长江经济走廊”建设
长江航运已经成为沿江综合运输大通道的核心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沿江产业带聚集的重要引擎。2013年,长江干线完成货物通过量近20亿吨,稳居世界第一,长江水系完成的水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占沿江全社会货运量的20%和货物周转量的60%。目前,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是串联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经济支点,如果结合铁路、公路及航空、管道等多种方式串联,形成长江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上游等三大经济圈,在空间上构成“长江经济走廊”。湖南积极参与其中,关键在于抓好四个基础。
7.整合岸线港口资源。要充分发挥岸线资源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整合湖南主要港口资源,统筹长江沿岸和洞庭湖流域港口建设。建议以产权为纽带,采取兼并重组等形式,以城陵矶港、长沙港为主体,联合上海港组建大型港务集团,整合长江湖南段与三湘四水港口资源和物流货源。
8.建好湖南水运网。要充分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优势,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我省航道疏浚治理,加快提升我省水运航道标准,推广标准化船型,提高船闸运行效率和通过能力,早日完成湖南水运网的建设,以满足常年通行3000吨至5000吨级集装箱江海轮船舶需要。
9.建好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要充分发挥交通资源优势,就必须进一步以沿江重要港口(包括华容和临湘)为节点和枢纽,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物流通道转接中心,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促进航运、铁运和公路运输要素向航运枢纽集聚,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拓展江海运输、干支直达、实现无缝对接,大力提升物流综合运输能力。
10.建好湖南大通关机制。要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区域互动互补互联互通优势,就必须进一步积极完善我省长江经济带的大通关机制。重点包括把各类保税区与物流中心、水运码头、航运枢纽等有机结合,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强建设,达到打破各种壁垒,促进区域互动合作,更好发挥市场对经济要素优化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之目的,真正能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辐射和带动湖南广阔腹地发展。
做强做优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
根据湖南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做大做强做优湖南长江经济带产业,是关键环节,其基本要求是“三个坚持”。
11.坚持“一带一部”,整合全区域发展资源。特别是整合全省四大区域板块优质资源,下大力气真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突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在长江沿线建立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及售后服务网,努力形成湖南“飞鹰形结构”(知名经济学家刘茂松教授提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首、衡阳和岳阳为两翼、怀化为尾的湖南,贯通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四大经济圈),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12.坚持“两型湖南”,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湖南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最大优势,“两型湖南”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核心资源。既要率先探索大湖流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路径,让湖南的生态产品直接供应长三角及其辐射地带的大城市;又要应该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梯度转移良机,有选择地战略引进和升级开发绿色化工、绿色能源、装备制造、航运物流、卫星导航、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率先探索湖南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
13.坚持“三个依托”,形成现代产业聚集带。依托位于长江脊背区位优势,务实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逐步调整不合理的产业分布,推动工业产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形成沿江产业集群;依托现有产业发展优势,重点打造石油化工、食品及轻工、电力能源三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发展专用设备制造、节能环保、医药、电子信息等四大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航运物流、现代旅游、金融商务、商贸市场等四大现代服务业;依托沿江各类现代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吸纳相关项目和企业落户,促进上下游产品联动开发,形成或延伸产业链。
布局湖南长江经济带重大项目建设
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最要靠在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导向服务作用。紧盯市场布局产业,围绕主打产业布局项目,这是发挥政府导向服务的基本经验。
14.整合资源建立专题项目库。应该根据国家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产业布局,切实整合全省特别是沿江经济带内的市县资源,策划和申报一批国家项目,立项建设一批省级项目,提前谋划一批储备项目,为今后申报国家项目做准备。
15.重点安排一批沿江产业项目。主要包括战略性新型产业项目、湖南优势产业项目、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向沿江经济带集中,以赢得在黄金水道发展的比较优势。基于实际情况,还要安排一批加快湖南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大项目,搞好我省长江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政策资源形成配套支持合力
政策支持既要实在有效,又要整合配套。当前,应在平台、财税、物流、金融、开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16.在平台建设方面应全省统筹考虑。加强对四大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平台的管理营运,努力发挥各类平台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建议单列安排长江经济带用地指标,建立健全产业用地优先支持制度,对布局在沿江地区的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实现应保尽保。
17.在财税方面应创新开拓财源。切实提升扶持和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水平,重点支持城陵矶新港区等沿江的临湘市和华容县港口码头的有序发展,并将沿江范围内企业缴纳税收适当返还,用于打造湖南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
18.在物流方面应强管理降成本。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抓好港口码头的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以最小成本提供最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各企业降低成本,支持城陵矶等口岸江海联运常态化,对进出口岸的标准集装箱实现优惠。
19.在投融资方面应大胆综合创新。积极支持沿江经济开发试验区和沿江的企业改制上市和发行建设债券、中期票据,大力引进省内外金融企业在沿江市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导保险资金、资金信托等参与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
20.在扩大开放方面应推进产业政策一体化建设。特别是要通过上海和重庆,对接两条丝绸之路,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等“三个清单”制度,积极放开农业和一般制造业,创造条件大胆开放金融、文教、医疗、养老等服务业,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外资准入限制,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齐心、把握良机,务实推进,湖南的“一带一部”的发展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带动下下必将打造出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必将极大推进“三量齐升”和“四化两型”,必将实现湖南新的崛起和腾飞。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联专职副主席、研究员,湖南省省情研究会会长)
原标题:汤建军: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二十策[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