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部队搬运炸弹时突发爆炸 幸无伤亡
2015-07-15 09:5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7月中旬,笔者随我国第14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来到各任务点,从与中国军人一起共事过、接触过的三位外国友人口中,了解维和官兵的故事,从中感受他们眼里中国军人的样子。
印象一 英勇
联合国雇员默罕默德:我的工作是协助中国维和军人执行各种任务,主要负责协调、联络等事宜。和他们共事9年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帮助我们排除果园里的炸弹那次。
黎以冲突后,我们附近村庄的一个果园里留下很多未爆弹,我跟着中国军人去排爆。
当时我就想,这么多密密麻麻的炸弹很危险,中国军人会不会知难而退?没想到,他们穿上防护服,指挥员现场分工后,就立即开始工作。一次,在把未爆弹移到沙箱的过程中,一颗小炸弹突然发生了爆炸,幸运的是没有伤到人。即使是这样,他们第二天又来到果园作业,直到把未爆弹全部排除干净。
【延伸解读】在所有联黎部队中,中国工兵是大家公认扫雷技术最好的,担负的作业任务也是最危险、最复杂的。一次,维和官兵清排法蒂玛老人住宅旁的一颗未爆航弹,当时航弹的引信已经脱落,但弹体内的起爆管仍在,如果受到撞击,随时可能爆炸。中国工兵凭着一股不怕牺牲的血性,硬是把航弹从4米多深的地下挖了出来。
印象二 敬业
地雷行动中心官员卡西姆:中国扫雷兵是我见过最敬业的。联合国规定,要上雷场作业,必须先过扫雷资质认证。我就是负责考核的人员之一。在前期训练时,我曾多次实地去察看,他们不怕吃苦、做事认真,让我很敬佩。
5月底,新一批的中国维和军人到达黎巴嫩后,第二天就投入到扫雷资质考核前的强化训练中。地中海畔天气炎热,有时候地表温度甚至超过45摄氏度,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一趴就是一个多小时,衣服都能拧出汗来。
不仅如此,调试探雷器课目的几个简单动作,中国扫雷兵每天都会练习上百次,在练习拉雷、清排等课目时,也会练习到手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此外,为了每天挤出更多训练时间,他们的炊事人员还把饭菜送到训练场,大家开饭时就围在简易的餐桌旁就餐,让人很感动。
【延伸解读】卡西姆看到的,只是中国军人敬业的一个缩影。在“蓝线”(联合国划定的黎以临时分界线)上作业,中国维和官兵每天早上5时30分就要赶赴雷场,扫雷时间最长,排雷数量最多。他们扫除过的雷场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至今仍保持着人员“零伤亡”的纪录。
印象三 友善
当地居民卢德伊娜:我是库雷拉村的居民,与中国人的接触,就是从他们来村里帮助我们看病开始。每周他们都会准时来到设在村里的医疗点,只要一来,总会围上很多人,看病的看病、拿药的拿药,而且都不花钱。我也是其中的一个,经常给家人拿点感冒药、创可贴,中国军医总是笑脸相待。
这几年,中国军医的面孔没记住几个,但找臂上有红旗的军人帮忙都管用。
一次,我家6岁的小孩不慎被刀划伤了手臂,鲜血直流,把我们全家人都担心坏了。我们赶紧用毛巾把伤口按住,带孩子往中国营区跑。到门口,我们看到熟悉的军装和臂上的红旗,就像看到了亲人一样。一个军人把我们带到了他们的医院。一名黄皮肤、大眼睛的医生立马帮我孩子清理伤口,进行包扎,还给我们拿了好多药,嘱咐我们按时带小孩过去换药。
【延伸解读】只要当地居民有困难,中国维和部队总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前不久,得知驻地辛尼亚小学缺少学习用品和娱乐设施,第14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的官兵不仅送去了书包、画笔,还专门派人为学校修建了足球场。每周一、三、五,官兵们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设在辛尼亚、日不肯、库雷拉的医疗点,为当地居民巡诊送药,附近的居民也时常会送上咖啡、水果等,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叶洋萍 孟磊磊)
原标题:中国维和部队搬运炸弹时突发爆炸 幸无伤亡[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7)我国赴马里维和部队首配单兵“身份识别牌”
- (2015-05-31)中国维和部队官兵均排班站岗 外军看来不可思议
- (2015-06-04)联合国官员视察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图)
- (2015-06-09)沈阳军区表彰中国第二批赴马里维和部队
- (2015-06-15)维和人员频发性侵案 联合国帮维和部队宝宝找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