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谁能“帮助”三大运营商降流量费

2015-07-14 10:25:06 来源:新华网

评论

制图 阎天雷

月底,重庆姑娘蒋小鱼(网名)在微信上收到一条好友发的推荐文章。但她并没有点开,而是打开了许久不用的短信回复了一条:“月底没流量了,回家用WIFI再看。”一般到这时候,她隔半个小时就要看一眼手机里的流量统计软件,生怕自己流量“爆表”。

六一儿童节凌晨,不少“超龄儿童”在微博和朋友圈里欢呼儿童节的到来的时候,也不忘记补上在每个月初都要吼一句的“月初了,老子又有流量了!”

月初“有钱任性”,月底“节衣缩食”,手机流量用户的行为习惯,像极了人们常说的工资“月光族”。“没办法,一旦超了套餐,那流量扣起钱来刷刷的啊。”曾经身为报社实习生的小圆(网名),在外面为了用笔记本发个紧急邮件,在月底流量套餐耗尽的情况下,斗胆用手机开热点。1分钟时间,他只在邮件里附了一个几十K的Word文档,手机费就被扣了十几块钱。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互联网用户6.49亿,其中手机网民为5.57亿。手机的流量资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互联网的活力。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同时宣布“提速降费”,这一度让“流量月光族”以为“日子会好过了”。但经过大家仔细这么一分析,发现上网费用并没有实质性的下降。上网流量费究竟收多少钱才合理?流量费的成本构成是怎样的?不少人撰文发问,但相关业内人士却又都讳莫如深。最终,“垄断”“缺乏竞争”成为网费难降的最终落脚点。

那么当下,有没有一股力量能站出来,跟三大运营商掰掰手腕,用市场行为倒逼他们做出调整呢? 绕不开的三大运营商

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是“虚拟运营商”的出现。

所谓虚拟运营商,是指拥有某种或者某几种能力(如技术能力、设备供应能力、市场能力等)与电信运营商在某项业务或者某几项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电信运营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一部分业务交给虚拟运营商去发展。虚拟运营商就像是代理商,他们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一部分通讯网络的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把通信服务卖给消费者。

工信部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后向两批共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其中不乏阿里、京东、国美、苏宁等业界巨头。百度等公司也在跃跃欲试,等待着领取下一批牌照。不过,一年多来,虚拟运营商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人们期待中的那样理想。尤其是在流量资费方面,与三大运营商相比,看不出什么优势。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虚拟运营商累计发展用户不到200万。从用户规模来看,用户及市场对虚拟运营商所持态度,远不及企业宣传那样。

“这其实很正常,我们提供的语音服务和流量服务,都是从三大运营商手里买过来的。”虚拟运营商之一的迪信通总裁金鑫介绍说,“他们怎么可能把最优惠的价格提供给我们,然后让我们去和他们竞争?”

资深IT媒体人信海光曾撰文分析说,虚拟运营商在国内出现得“太晚了”,错过了在语音服务业务为主时期的扩张优势。电信虚拟运营商研究中心秘书长邹学勇也认为,对于中国的虚拟运营商,尤其在技术层面已经不同于5年以前,更不同于10年以前的语音服务。现在已经是语音、数据和影像综合一体了。目前,虚拟运营商的资本投入和产品边际成本增加巨大。

信海光还指出,在虚拟运营商实际运营中,三大运营商依然可以发挥自己强大的影响力:比如,首批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的11家企业,基本上都是三大运营商良好的合作伙伴,而非真正的竞争对手。

在虚拟运营商之外,互联网企业也被一些人寄予了希望。毕竟,他们之中,曾经有企业用余额宝动摇了银行,用打车软件动摇了传统出租车行业。

“其实互联网企业早就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等形式,颠覆了电信运营商的语音业务,国内国外都是如此。这也才使得运营商更为看重当前的流量业务。”电信分析师曾韬表示,“不过到了流量这个阶段,就涉及一些更基础的东西了,这时候运营商的垄断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网络的连接就是实打实的,我要有设备,我要有光纤,我得有资格挖沟布线……都是这种非常实体性质的东西。它不像是网络服务的创新那样是虚拟性的创新。”奇虎360科技的工程师边陆认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一家能触动到电信运营商。

“互联网行业那些颠覆性创新,其实都有一个前提——我这个创新可以不以你为基础。但是你只要上网,你就绕不开三大运营商。”奇虎360科技的媒体总监马利娜说。 虚拟运营商:降不了费?就拼服务

在“降费”层面无力撼动运营商,是否就意味着上述这些势力将要无所作为了呢?

金鑫并不这么认为,一次去银行办事的经历,让他突然对于三大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之间的定位有了更多想法。

“有一次我急需打印两张信用卡的对账单,一张建行的,一张招行的。我在招行要求打印两年对账单,人家马上就给我打了,只是今年的免费,上一年的要收10元手续费,我觉得还OK。而到了建行这边,他们说,我们打印两年的都不收费,但是需要填一个申请,一周之内给我批复。”

金鑫说,他相信建行的规定也是合理的,而且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可能更安全。但是,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招行肯定让顾客更舒服:“那对照我们业内,三大运营商就像国有四大银行,我们虚拟运营商就像招行民生光大等等这些商业银行。央行给规定的利率都是一样的,谁也没优势,商业银行就得跟国有银行拼服务。我们和三大运营商的流量价格是一样的,我们也得靠服务制胜。”

被网友广泛质疑的运营商月底“流量清零”,在虚拟运营商这边就“根本不是个事儿”。金鑫介绍说,现在很多虚拟运营商推出的流量套餐都是可以累积的:“我其实并不认为运营商‘流量月底清零’是为了贪图用户那点儿钱。但是他们用户太多了,体量太大。如果每个用户都做一个单独的流量统计,他们的系统可能会出错。但他们是基础运营商,他们首先得保证自己不能出错。而我们自己目前只有50万用户,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每个客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金鑫还说,相比于三大运营商现在也开始推出的“积木套餐”(话费与流量的自主组合套餐),虚拟运营商提供的“积木”提供的档位组合的选择也更多。

不过,在金鑫看来,“不清零”“套餐组合”等等服务,还不是虚拟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真正有竞争力的是每个虚拟运营商在各自渠道独有的服务。比如我们迪信通遍布各级城市的网点,帮助三四线城市人们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增强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还有些原来做游戏的虚拟运营商可以把手机号码和网游、手游捆绑销售,做网购的虚拟运营商把购物和手机号的服务打通……”金鑫透露,到2015年底之前的这段时间,还是工信部对各个虚拟运营商的“考察期”,只能在一些试点城市开展业务:“我们其实还有更多的方案,等到工信部放开虚拟运营商的业务之后,我们就可以真正施展拳脚了。” 互联网企业:与运营商竞争并合作着

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虽然无法在互联网创新方面对运营商造成竞争,但一贯注重用户体验的他们,却是想方设法在流量层面省钱。

“定向流量”是不少互联网企业常用的手段之一:当你运行某手机APP的时候,该APP产生的流量,要么不计入流量套餐,而是由提供APP的互联网公司买单;要么就是以几块钱的价格实行“流量包月”,可以在APP内部无拘无束地使用。“其实定向流量对于运营商来说没有任何损失,这就相当于比如运营商要卖100个G的流量,原本可能需要几个推销员去卖给用户,但是现在他们可以一股脑卖给我们,我们再通过软件的优化等方式从我们的渠道推广给用户。对运营商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还节省了成本。”边陆说,“而我们要推广我们的产品,肯定就要做一些让利,用免费的流量来吸引用户。相当于是这一部分流量是我们给用户买单了。”

此外,一些APP的“安装赠流量”“签到赠流量”之类的活动,同样也是走“企业为用户流量买单”的路线。

相比于帮助运营商分销流量的“定向流量”“赠送流量”的手段,如今已经被戏称为“马斯洛需求理论最新基础需求”的WIFI,则更被广大互联网企业看好:6月5日,百度宣布投资华视互联和16WiFi两家推广公交WIFI的公司,而在此之前,腾讯、阿里、360等公司也都纷纷推出了各自的WIFI互联类产品,力图用户在机场、酒店、咖啡厅等商业场所都能用免费的WIFI服务来替代流量。而类似的“360WIFI”“小度WIFI”“小米WIFI”等便携式WIFI设备的大量普及,更是让每一间办公室都能轻而易举地被WIFI覆盖。

按照电信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的介绍,WIFI的真正含义,是对固定宽带网络的一种延伸,很难做成像运营商网络那样全面覆盖的网络。然而,基于免费和固定宽带的高网速,WIFI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极好。众多互联网企业都把WIFI看成是继硬件、操作系统、搜索、分发、LBS之后又一大移动互联网入口,属于争夺用户的“兵家必争之地”,对WIFI互联的建设十分积极。即便是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陌生WIFI带来的种种隐患,也并没有降低人们对于WIFI的渴求,还给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互联网企业增加了进入WIFI领域的新契机。

面对互联网企业对于免费流量和WIFI互联的重视,三大运营商也对这些领域有所投入,仅仅中国移动就在全国建设WIFI热点500万个,累计投入资金200亿元。而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也经常共同开发一些产品。这种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状态,大概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吧。 降流量费,谁还该出力?

对于运营商的流量费用,单纯从绝对价格来与其他国家横向对比的话,其实还处于一个偏低的水平。但如果考虑到中国的人均收入,我们的移动宽带资费则差不多是美国的9倍。

“老百姓收入少,可是运营商铺设网络却并不因为咱们收入少而能便宜采购零部件啊。”有网友对于运营商铺设网络时难以降低成本也表示一定的理解。

而科普作家“奥卡姆剃刀”更是在他的博客中指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要在兼顾上级的电信政策和上级制定的盈利要求之间艰难地维持平衡:如政府要求95%以上的村子都有信号,而且资费不得高于城镇地区,这种明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村村通”政策,实实在在地给贫苦村民带来了更加平等的电信权,却也给运营商背上了很大的包袱。“奥卡姆剃刀”认为,现在的流量费用,很大程度上是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用户在给一张覆盖全国的电信网络买单。

除了“村村通”,此前的“3G升4G”,正在进行的“光进铜退”以及未来几年可能很快就要上马的“4G升5G”等项目,也都是上级主管部门给运营商提的要求。而在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当中,很多意料之外的细节又是令运营商头疼的:比如由于对电信辐射的误解,很多地方都有电信信号基站被群众打砸、阻挠施工的情况出现。往往在一个城市里就因此白白损失数千万元;而据媒体报道,在信号传输铜缆改光缆的“光进铜退”过程中,一些小区、商户的物业也会“坐地起价”向运营商索要高额的进场安装费用。很显然,通信业的管理部门给运营商提了很多超出市场规律的要求,却又没有提供相应的扶持和帮助。

“其实更讽刺的事情是,通信业相关部门批评运营商网费太高,但是他们又并不开放电信行业,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电信分析师曾韬表示。

“如果国家开放民营资本可以投资建设电信基础项目,比如说建立基站,肯定会有公司愿意去做。”边陆说,“因为里面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民营资本的积极性会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前一段时间,《纽约时报》纸质版发表题为“硅谷能从首尔学到什么”的文章指出,得益于韩国政府在基础设施上持续20年之久的巨大投入,首尔全城遍布免费的WIFI热点,拥有全世界最快的网速。首尔甚至已经成为硅谷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对比韩国政府在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重视和投入,我们的通信业相关部门,显然也该为流量降费多出一份力。

■小贴士

手机上网省钱之道

手机上网,用上网SIM卡:这个方法适用于双卡双待的手机。主卡采用不具备通话服务,只用来上网的SIM卡,其计费一般按照时长来计算,但统计下来的流量单价比普通SIM卡还是便宜不少,而副卡则作为我们日常打电话发短信的号码就够了。

出差少,用“省内流量”更省:现在很多运营商都推出了“省内流量”的概念,如果不是在外地上网,“省内流量”比一般套餐内带的“全国流量”也是要便宜不少。现在,很多网上商店都有购买“省内流量”的服务。

寻找“良心”营业厅:三大运营商在不同的省份,有时候由于推广政策的不同,资费也不尽相同。“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肯定是比较贵的。但有些偏远城市的网上营业厅,可能会发现一些资费优惠。如果你平时电话不多而上网更多,可以考虑购买这些优惠地区的SIM卡。

用“免流量”或“赠流量”APP:一些手机APP为了推广用户,会推出一些免费或者赠送流量的活动。其中不乏一些我们手机日常操作需要的应用。在确保软件“靠谱”的情况下,多用这些APP,也能给自己节约宝贵的套餐流量。此外,有些“安装就送流量”的APP虽然自己没什么用,但是得了流量就卸载APP,也是可以接受的吧。

参加一些“流量抽奖”的活动:嗯,这个,基本就是看人品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学良)

原标题:谁能“帮助”三大运营商降流量费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