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班学子眼中的创业班:不是教创富是育精气神
2015-07-12 09:2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成为创业班学生开始,上海理工大学2008级的这20多名同学在校园里就显得与众不同,这个印象从最初的选拔就开始了。
体能测试是绕着400米的操场走30圈,走的过程中,考生之间要沟通交流、相互了解;面试是多对一的压力测试,校内老师、校外企业家是主考官,问题是你关于创业的想法、你的兴趣等。
当年,80多人报名,30多人进入最后的遴选。
在压力测试中,主考官很关心的一项是考生的家庭背景。
“我们这些同学没有黄金起点。”这是曾任创业班班长的谢小凡的看法,“我们这个班没有商业背景很浓厚的同学,家庭条件大多一般”。
进入创业班是因为“我不喜欢原来的专业,但是我的成绩还可以,当时并不清楚什么专业适合我,不过我感觉到创业是大的方向,能学到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谢小凡进入创业班的初衷,代表了很多报名创业班的同学的想法。
甚至在第三期创业班招生宣讲会现场,有暑假后开学就要进入大三的同学也向教务处长提出:“我们愿意报名创业班,可不可以考虑。”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推迟一年毕业。
“当我们这帮人的班长不容易,每个人都很精,有学霸,也有读书一般的、但是属于非常聪明的类型。”谢小凡说。
给创业班的学员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大二那年寒假,那是进入创业班后的第一个假期。
在那个寒假,创业班的同学必须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他们要把《大学生创业基础》这本以教科书定位存在的材料卖给普通读者。他们卖出了几百本。
他们想出这样的办法:在地铁上演讲,关于“我的创业梦想”,大家轮流上场,每场演讲结束,总能博得很多掌声。于是学员们一对一去沟通交流,或者说是推销自己的书。五六个人负责一个车厢,有个同学的演讲是“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建很多所希望小学……”谢小凡说:“那段岁月让人印象深刻。”
他们还想出这样的办法:去电影院充值一张VIP卡,然后向后面排队买票的观众推销书,“你买一本书,我就给你提供VIP卡”,这样也卖出了二三十本。
倪张骊、龙燕春养成的跑步习惯就是从进入创业班开始的。
创业班的学生每天要出早操;上课不能迟到,迟到要罚款、做俯卧撑;创业班每周就上两天课,其他是实践课或者自主学习;创业班的同学有个习惯,定期分享所学,评选最强团队……意志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在这样外界所谓的魔鬼训练中,倪张骊发现,宅男彭壮变得更活跃了,不善言辞的卯申宝可以成功做一场演讲了,而人事经理则评价倪张骊:“你不像一个90后。”
客座教授袁雪峰这样评价创业班:创业班有很大自由度,控制不住自己,你将滑向深渊,控制得住,你将成就你心目中未来的伟大的自己。
吴满琳则认为,不能以是否当老板、是否创富来评价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就是要提起学生的精气神,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创业班要求学生会听、会说、会做、会写、会看,这样的训练给创业班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好处。
“你是学生吗?怎么感觉像是在职场上待了几年的人?”创业班学生刘东临近毕业时,感觉自己各方面能力、条件还不适合创业,准备就业。在找实习单位的时候,第一天上午给汉庭总部投了简历,第二天就被叫去面试,面试他的经理的这个问题让刘东记忆犹新,觉得“很有意思”。
第三天,刘东就去上班了。
上班第二个月,是集团千人以上规模的年会,刘东负责主要执行,活动很成功。3个多月后,负责人希望刘东能留下来,并允诺升职,月薪4000多。
刘东说,创业班对他而言,有很多潜移默化的收获,尤其是跟企业里的老师交流,“学到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客座教授、企业经历丰富的杜汉荣有过很多项目、活动策划的经验,他讲的一次公关活动,让刘东记忆深刻。杜汉荣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借用黄浦江上一座大桥通车的时机,如何设计活动,包括请谁代言等,来消除此前一些负面影响的。
“这样的案例,除了能带来某些知识点、开阔我们的思路外,还让我们意识到,只要敢想,找到匹配的资源,效果就会出其不意地好。”刘东说,几年的学习让他意识到,不要认定创业是不可能的,也不要认定创业有多么困难,通过协调各方资源,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正如龙燕春所说,创业班在他们这些同学心中种下了创业的种子,植入了创业的基因。
对于都在国企工作了一辈子的刘东父母来说,刘东毕业时的选择还是可以接受的。按照入学时的专业,刘东毕业时也许会成为一个IT男,但是父母没想到的是刘东中途参加了创业班。
本来刘东父母以为一切会按部就班,但是,刘东“骨子里放不下创业的事情”,所以,当梅腾的喜腾腾创业团队向刘东伸出橄榄枝的时候,刘东从做决定到完成辞职,只用了一个月。记者 崔玉娟
原标题:创业班学子眼中的创业班:不是教创富是育精气神[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23)外媒称中央统战部批富二代:只会炫富 不懂"创富"
- (2015-06-29)“互联网+”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云农场”助山东农民创富
- (2015-07-06)湖北宜都职教引“反哺效应”:毕业生为家乡创富近50亿
- (2015-08-07)叶克冬:两岸经济交流合作非“零和”而是创富
- (2015-08-07)“两岸和平创富论坛”台北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