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大数据分析全覆盖 全国法院正迈入信息化3.0时代

2015-07-02 13:32: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北京7月2日电 (张尼)7月1日开始,为期两天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上,来自全国的30余名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就本地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汇报,“联网管理”、“智能化”、“大数据分析”等都成为高频词汇,法院信息化3.0时代正在到来。

信息化全覆盖脚步加快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近600万件。2010年,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70万件,而截止到2014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500万件。

15年时间里,案件数量增长到原来的2.5倍,但是法官数量却多年一直维持在20万左右,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成为解决“案多人少”难题的措施。网上立案、网上办案、远程提讯、智能管理正成为新发展趋势。

中新网记者获悉,包括北京、上海、河北、吉林等多省市的人民法院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智能法院运作模式。

例如,北京法院已经初步建成“信息球”立体运行模式,该平台可通过逻辑计算每天形成160万组数据分析图表,全面分析审判业务运行态势,为全市三级法院提供动态业务数据分析服务,另外全市1119个法庭均已转变为数字法庭。

再如,今年6月,中国首家高级法院电子法院在吉林省高院正式开通运行。吉林省高院院长王常松介绍,电子法院开通后可提供全流程的诉讼服务,直接利用互联网实现网上立案、网上审理、网上缴费、网上执行、网上接访、信息公开、网上阅卷等功能,为社会公众、当事人和律师提供全程无纸化、全体24小时、全流程覆盖的网上诉讼服务,大大提高了诉讼效率、并降低诉讼成本。

此外,为提高提讯工作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了远程视频提讯系统,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进行远程提讯。

善用大数据分析平台

建立大数据分析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另一重点领域。作为人民法院的重要资源,多年来,海量司法数据分散在各地、各级法院,没有实现集中管理,也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运用大数据思维,大力开展了数据集中管理工作。2014年6月,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建成投入使用,首次实现了对全国法院司法信息资源的汇聚、管理、分析和服务,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平台的数据均来自于各级法院的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在不影响既有软件使用习惯、不增加法官工作量的前提下,自动抓取、自动汇聚,实时将案件数据汇聚到平台集中管理。目前已经实现从全国31个高院自动提取案件数据,每5分钟自动提取高院数据,动态展现收案情况。

通过运用大数据方案、最高人民法院可对海量审判数据进行挖掘、关联、分析,科学分析审判工作发展趋势和内在规律,可更好地服务司法决策和审判管理。

目前全国3511家法院(除军事法院外)全部实现实时上报数据,数据平台已经集中全国法院四年来5000余万件案件数据和2300余万裁判文书,以日均5至6万件案件数据递增。

新媒体格局逐渐形成

深入挖掘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同时,各级法院也没有忘记拥有庞大用户群和影响力的新媒体,“两微一端”正成为人民法院进行司法宣传、促进司法公正的新阵地。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粉丝总数突破2500万余人,全国3261个法院已经开通官方微博,形成了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

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改版上线。官方微信设置了法院资讯、司法公开、沟通服务三大板块,其中“司法公开”板块集成庭审直播网、裁判文书网、中国法治之声等内容,让公众在手机上就能方便观看庭审视频、查看裁判文书。此外,公众还可以通过“沟通服务”板块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反映问题、查询信息、获取法律知识。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订阅用户已经超过19万。人民法院正充分利用新媒体即时互动、实时参与的优势,拓展公众参与的渠道和力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把握群众关切。(完)

原标题:大数据分析全覆盖 全国法院正迈入信息化3.0时代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