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央厨房: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人民日报社社长这样回答

2015-07-01 17:20:24 来源:环球网

评论

【编者按】

当前,在国际舆论场中,“西强我弱”的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虽然在经济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世界话语体系中,我们却依然是一个后起的弱者。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的宣传主导了舆论场,让大量国外的受众对中国缺乏全面了解。

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今天,恰逢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人民日报》撰文《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对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文章虽然很长,但里边满满都是“干货”,绝对值得你花时间认真一读。读过之后,你就明白,让世界感知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办法。

【精彩速读】

1、中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位置,杨振武有六大判断:

判断一:国际舆论的天平正在向中国一端倾斜,对外宣传正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判断二:如果说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韬光养晦,那么今天,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中国有责任也有条件向世界宣介自己的主张、弘扬自己的价值、讲好自己的故事,以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

判断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也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核心优势。

判断四:在新的传播条件和传播格局下,信息流动已经无法被人为阻隔。这不仅让我们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成为可能,也让受众了解一个多元世界的愿望变成现实。

判断五:中国从来就不缺少好的故事,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中国道路的开创,中国奇迹的取得,中国为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以及13亿人的奋斗和创造,都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判断六:只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热情拥抱新技术,善于运用新手段,就可以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中国声音”叫得更响,把对外传播工作大大向前推进。

2、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杨振武给出了三招:

手段一: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融通中外,一方面我们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符合中国国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要使其对接国外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让国际社会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手段二:打造融通世界的故事载体。

当前,国际舆论话语更多地采用经济、文化、娱乐类“软话题”,日益呈现“夹带式”政治传播的特点。这提示我们,对外传播也应作出相应调整,多用经济、文化、科学等话题,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故事,真情而巧妙地诉说中国价值。

手段三:打造融通文化的人格化符号。

一个有说服力的人物比任何概念口号都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价值取向。英国外交官就曾说,英国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

我们在对外传播中,需要发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使其能够更好地承载国家元素、观念和文化,实现国家形象的人格化表达。

原标题:中央厨房:如何让世界读懂中国?人民日报社社长这样回答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