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两岸嘉宾为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建言献策

2015-06-30 17:09:19 来源:中国台湾网

评论

中国台湾网6月29日贵州讯 6月27日下午,一场围绕新常态新机遇下,两岸如何抓住机遇,开创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的主题论坛,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舞阳河厅举行。论坛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梁琪主持,台湾环境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陈龙吉、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台湾工研院知识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张斐章、南京大学教授孙宁华、台湾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董事长佘日新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提出的观点新颖独到,令人耳目一新,赢得阵阵掌声。

陈龙吉认为,两岸在导入绿色科技应用时,应兼顾绿色产业发展、带动绿色就业、培养环保专业人才,兼顾能源、经济与环境、人文社会平衡发展。应发挥两岸绿能产业互补优势,大陆重工业基础搭配台湾中小企业创新与灵活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合作平台,制定两岸绿能产业共通标准,透过标准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并结合两岸标准技术,引领国际标准发展。建议两岸各自选址,规划绿色产业多元展示应用园区或试点示范工程,提供两岸绿能产品、技术展现应用实绩的国际展示平台,共同努力迈向“合则赢”的两岸环保合作新时代。

曹小衡认为,两岸经贸合作进入新常态,两岸经济合作的规模维度进入新阶段,并已搭建了具有两岸特色的制度性框架。两岸经贸合作的产业维度已开始进入操作阶段,为两岸产业合作与交流,两岸产业、企业的直接对接提供了平台,也为初创期的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两岸新能源合作也是深化两岸经济的一条新路,具有强大和长远的需求。两岸新能源合作的基本特点决定了两岸新能源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在开发新能源问题上,两岸合作具有互补优势,大陆有市场、资金、平台,而台湾有技术、有经验,绿色能源革命成功将会是解决世界众多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杜紫宸认为,从包容性发展经验谈两岸环保产业未来发展,产业环保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我们要脱离“命令与管制”模式,朝向“污染者负责且付费”的合理与公平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脱钩”,今后环保产业将在环保服务、环保器材、环保资源三方面进行发展,两岸在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环保信息与检测、绿色设计、节能减碳新兴环保服务业等方面也都存在巨大商机。

张斐章认为:水是绿色增长的发展引擎,是“绿色基础设施”的共同点,到2050年,人类对土地和水的需求将增加一倍,全球人口的40%以上将严重缺水,近14亿人仍然无法获得基本卫生设施。在水有关的创新与投资上,还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来促成这个绿色增长的动力,有效的治理和政策协调是关键所在。我们要整合地面水、地下水,纳入城市综合规划。同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即构建多元化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及节水、循环用水体系。通过节约用水、有效管理、弹性调度、多元开放的策略,开源节流,统筹水资源的使用。“希望在山、关键在水”。

孙宁华认为:发展我国碳交易市场,一是要发展多种能源,尤其是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为化石燃料寻找替代品;二是要加强政策的稳定性;三是要合理分配碳交易额度,防止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防止一些企业获取暴利,一些企业受到不平等待遇。建议出台详细的碳排放测算方法、检测办法和惩罚机制等对应的法律法规,只有完善了与碳市场相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碳市场的运行才有章可循,碳交易才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佘日新认为:中小企业抱团与绿色GDP关系,揭示服务好中小企业链意义重大,从广东省揭阳市中小企业抱团模式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小企业抱团合作,不论从垂直还是横向都对企业发展有益,抱团发展不仅存在于中小企业,更衍生于大企业发展的产业链中,两岸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通过环保产业,提升绿色经济,并携手共同进步。另外,地方治理绝对不是单边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个区域当中共同努力完成的。两岸应改变交易关系,迈向伙伴关系,签订长期供料合约,共同实现生产同步、管理同步、经营同步的目标。

论坛上,主持人梁琪宣读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新常态新机遇:两岸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分论坛倡议书》。(中国台湾网贵州省台办通讯员 刘颖)

原标题:两岸嘉宾为绿色产业合作新前景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