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科幻创作遇瓶颈是常态 期待国产《三体》电影
2015-06-29 11:50:5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6月29日电 (实习记者 王亚辉) 白衬衫,蓝仔裤,不羁的圆寸发型。思考的时候,他眼神向上望,做出一个标志性的仰望星空的姿势。刘慈欣,这位被誉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科幻作家身上,同时散发着憨厚和睿智的气质。
6月28日,《三体》作者刘慈欣(中)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左)、科幻世界杂志社副主编姚海军(右)出席《<三体>中的物理学》新书座谈会。思考的时候,“大刘”的眼神向上望,摆出一个标志性的仰望星空的姿势。中国青年网 实习记者 王亚辉 摄
6月28日,刘慈欣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李淼、科幻世界杂志社副主编姚海军共同出席《<三体>中的物理学》新书座谈会。当被现场观众问及“创作了三年的新作被迫放弃,是否是遇到了创作瓶颈”时,刘慈欣略显呆萌地说,“作家遇到瓶颈是常态,我一直处在这个状态中”,引来现场一阵欢笑。
谈科幻创作:“瓶颈对我来说是常态”
让刘慈欣真正“火”起来的,是2006年开始陆续出版并逐渐成为一本现象级作品的《三体》三部曲。事实上,从90年代开始,刘慈欣从事科幻创作至今已有二十余年。
二十年间,刘慈欣的科幻创作并不算一帆风顺。近期刘慈欣表示放弃了已经耕耘了三年的新作品。而在《三体》之前,他也曾有很多废篇。
90年代中期,刘慈欣投入过比《三体》还多的力量,写一部描述近未来中国和北约之间全面战争的故事。为了这部作品,他还专门找到某军事学院教官合作,这个合作一直进行了三四年的时间。
让刘慈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雷雨之夜,“我们两个人在作战室里铺着中国地图,上面的蓝色箭头代表北约对中国进行海湾登陆,进攻北京,红色箭头代表解放军,计划从烟台绕到后面包抄,那时候真有做将军的感觉。”
后来,这本原计划写成《战争与和平》规模的长篇小说因情节不能让刘慈欣自己满意而终止。“对一个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噩梦般的结局,有一天晚上你睁开眼睛,发现突然失去了继续下去的信心,全崩溃了。”好在如今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淡定面对这些困难,“瓶颈是作家很常见的状态,我一直处在这个状态中。”
对刘慈欣来说,科幻创作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把极大尺度的宏观世界或极小尺度的微观世界和人生联系起来,通过二者的直接接触对读者造成强烈冲击,这恰恰是科幻最具魅力的部分。在创作《三体》时,刘慈欣正是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搭建好了所有的框架,甚至添加细节之后才开始动笔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部作品就像植物一样在你心中慢慢成长。最后她长成的时候,创作出来就像打字机一样容易。”
虽然科幻创作常让刘慈欣感到“虐心”,但科幻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科幻是我世界的一半。引用《三体》里一个人物的台词,就是如果没有科幻,我将失去一半生命。”
谈《三体》电影:“以平和与期待面对”
2015年对于刘慈欣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三体》小说第一部的英文版在美国上市,并获得了相当多外国读者的青睐。2月,《三体》小说英文版入选了美国星云奖的提名。
另外,今年还将上映五部由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分别是《三体》、《乡村教师》、《超新星纪元》、《微纪元》和《流浪地球》。在此前几乎从未涉及科幻题材的中国电影界,正在迎来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随之而来的是质疑。在得知《三体》改变电影将由国内团队操刀时,网友们集中开始讨伐和质疑这支不知名团队的实力和国内科幻制作能力,“怕电影拍毁了”的言论不绝于耳。
对于这些质疑,刘慈欣的反应依然淡定。他认为,美国的科幻电影在当年同样是由一批不知名的年轻人打造出来的,如今操刀《三体》的这支团队虽然年轻,但思想天马行空,充满活力,“《三体》电影要尽可能做到最好。第一次拍摄没有经验,要抱着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看。但在真正拍出来之前,你怎么知道这部电影就不好呢?我还是很期待这部电影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24)刘慈欣:“地球表兄”与三体星系不同 “黑暗森林”只是科幻
- (2015-08-19)王晋康刘慈欣聚首书香节
- (2015-08-23)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 为亚洲首次获奖
- (2015-08-23)刘慈欣《三体》获“雨果奖” 系中国作家首次
- (2015-08-23)专访《三体》作者刘慈欣:平常心对待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