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审计报告“问题清单”的新老面孔

2015-06-29 07:20:05 来源:新华网

评论

2015年06月29日 07:17:02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天,审计署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一份1万多字的审计报告——201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相比以往,今年的审计报告,不仅点了一些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中央部委的名字,还在分析重大违纪问题时,点了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原总监郭振玺、云南省第一医院原院长王天朝的名。此外,22个中央部门账上趴了1495.08亿元、一些中央部门简政放权滞后导致违规收费7.24亿元、2500人因土地出让金违规使用被查等诸多新问题也首次出现在审计报告中。

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说,审计报告中之所以出现这些新问题,是因为在2014年的审计中,更加注重揭示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更加重视揭示制度不健全、简政放权不到位导致的财政资金使用乱象。

出现在审计报告中的“房叔”和“股神”

2014年,审计人员重点查处了一批财政资金使用中的大案要案,向有关部门移送了800多起案件线索。审计工作报告专门分析了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的共性特点。首先,大部分案件多发生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相对集中的领域,800多起案件中,土地和矿产处置方面的就多达567起。

一些案件涉及民生领域,如云南省第一医院原院长王天朝就要求进口医疗设备供应商在中标后,将采购合同“委托”其亲属参股企业代理牟取暴利,并接受药品供应商出资购买的房产等财物。此前,最高检曾公告说,王天朝名下有100套房子。

违法违纪案件中的一个新特点是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国有资源储量、建设发展规划、证券市场交易未披露信息等“软权力”牟利。审计发现此类问题涉嫌个人非法牟利50多亿元,如南方电网原副总经理肖鹏的亲属涉嫌利用多家电力供应商的内幕信息炒股,连续8年无一亏损、年均收益率近50%。

审计移送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涉及公职人员2200多名,其中以权谋私的违规者背后大都有中介撮合。在项目的资料申报、资产评估、采购招标中,公职人员通过暗中支持或直接参与让一些中介机构获益。如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原总经济师杨世芳等人利用审核中央投资补助的便利,通过亲属控制的3家中介承揽有关申报和评审等服务牟利,仅3个项目就涉嫌骗取中央投资补助1300多万元。

审批事项改革不到位,2014年违规收费7.24亿元

今年,简政放权不到位带来的财政资金违规问题首次出现在审计报告中。

据审计署有关负责人介绍,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是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新任务。这样的变化源于2014年下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新要求,他希望审计机关要成为政策落实的“督查员”。通过对中央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审计,推动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在对中央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一些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力度不够。截至2015年3月底,质检总局、林业局、财政部、民航局等管理的12项行政审批事项尚未按要求取消或合并,15个省自行设置的133项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尚未取消。

有的部门单位还将行政审批相关事项直接委托或变相指定所属单位办理,2014年违规收费7.24亿元,其中11个中央部门和4个省的环保、住建部门违规收取评审、认证等费用2.77亿元,16家中央部门所属单位违规自定项目收费4.47亿元。

审计还发现,有的项目报给中央部门审批后就石沉大海。在审计人员抽查的600个项目中,截至2015年3月底,有43个项目向中央主管部门申报超过半年未获批复,最长的项目等了4年7个月,涉及能源、交通、水利、节能环保、自主创新等领域。

国务院提出要简化进出口商品的通关环节和降低各类收费,但审计发现,一些部门在落实这些政策时还不到位。比如,服务性收费方面,抽查80家进出口企业发现,2014年进出口环节服务性收费仍有81项,有的单笔业务涉及20项收费,有的收费额相当于货值的12%。

22个中央部门账上趴着1495亿

存量资金是指那些趴在政府部门账本上“睡大觉”的财政资金,它们本应用在“刀刃”上发挥效益,但由于种种因素,却一直放在账本上花不出去;另一方面,有的地方却由于财政资金不足,要大肆举债,形成了庞大的债务包袱。

今天的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我国财政存量资金的抽查数字:截至2014年年底,抽查的22个中央部门有存量资金1495.08亿元,18个省本级财政有存量资金1.19万亿元。而2014年,我国财政的一般公共预算的收入也就6.4万亿元。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今天的报告中专门分析了财政资金在账面上沉睡的原因。一是因为法定挂钩事项支出预算刚性增长,资金闲置量大。法定挂钩事项是指,我国的科技、教育等财政支出按相关法律规定要与GDP的增速挂钩,这本来是加快科技和教育投入的好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部分投入在增长,但支出却滞后,最终导致资金闲置。

另外,一些改革措施或工作部署推进滞后,也影响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造成资金沉睡。截至2014年年底,14个省2009年以来筹集的创业投资基金中有397.56亿元(占84%)结存未用,其中4个省从未支用;17个省82个未完工的“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项目中,有21个已停建或未开工,19个进度远滞后于计划,中央财政安排11个省的专项资金有3.38亿元结存两年以上。

我国土地家底的一次“全体检”

2014年,审计署派出2.4万名审计人员历时数月,对29个省本级、200个市本级和709个县2008年~2013年间土地出让收支和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审计。

在土地出让金收支方面,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少征3664.23亿元,通过收入空转等方式虚增1467.78亿元。此外,土地出让金的支出被违规用于弥补行政经费、对外出借、修建楼堂馆所等,涉及金额7807.46亿元。

在征地拆迁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少支付补偿17.41亿元,编造虚假资料等套取或骗取补偿10.57亿元。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收支核算不够规范,有的地方为支持经济发展,减免或返还土地出让收入7218.11亿元。

审计署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从审计情况看,2014年以前,各地减免、返还土地出让收入比较普遍,但减免、返还的土地出让收入大部分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依靠土地优惠的招商引资项目基本都已落地,为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审计工作报告对此进行了客观反映。

审计中也发现了一些重大违法违纪、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乱作为、不作为等问题,有的侵害人民群众利益,有的官商勾结、中饱私囊,靠倒买倒卖土地获得不正当利益。

“三公”乱象下沉至中央部门二级单位

“三公”经费使用中的违规违纪是近年来审计报告中的老面孔,今天的审计报告中依然有相关内容。审计报告说,值得肯定的是,审计的44个中央部门中,“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7%,部门本级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完成,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与上年相比涉及的部门本级数量和金额明显下降。但很多违规问题“下沉”至所属二级单位。

因公出国(境)方面,卫生计生委、贸促会等5个部门和单位的8个团组擅自更改行程或境外停留时间,如故宫博物院的5人团组在智利、巴西期间,擅自增加4个参观城市,还向审计提供虚假行程单。海洋局、新华社等26个部门和单位超范围、超标准列支或由企事业单位等承担出国(境)费用1105.33万元。

公务用车和公务接待方面,科技部、文化部等33个部门和单位长期占用其他单位车辆,或以租赁方式变相配备公务用车122辆;中国工程院、商务部等10个部门和单位超标准列支或由其他单位承担公务接待费169.66万元。

津补贴方面,住建部、外交学院等40个部门和单位转移、挪用或套取财政资金等2.54亿元,用于发放劳务费、职工福利等。国土资源部、中国海事服务中心等36个部门和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或奖金、实物等共计6466.41万元。

本报北京6月28日电

原标题:审计报告“问题清单”的新老面孔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