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从拘囿一地到生态飞地 破旧港头埠蝶变浙南新渔村

2015-06-26 21: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从拘囿一地到生态飞地破旧港头埠蝶变浙南新渔村

青田石门渔村 李婷婷 摄

青田石门渔村 李婷婷 摄

中新网丽水6月26日电 (记者 李婷婷)以前,泥地、泥路,木头房,村里杂乱无章;如今,村庄环境整洁,水泥路平整宽敞,道旁绿树成荫,渔家民居一字排开……见证着村子从“泥窝窝”到花园的变迁,浙江省青田县石门渔村42岁的陈海飞不禁感叹连连。

这是青田县“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开展以来的一个缩影。

201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四边三化”行动。丽水市在此基础上推行了“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即在公路边、铁路边、水边、山边、城边、村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和美化,实现城美、村美、房美。

三年时间,青田县积极行动,一幅全新的“高颜值”山水天堂图景在此徐徐展开。

石门渔村地处瓯江青田县高市段北岸,原是练岙村一个名叫“港头埠”的不起眼的自然村。这里的村民们世代以打渔为生,因为经济来源单一、收入有限,原本42户203人的村子一度成为只有二十几个留守老人的“空巢村”。

然而,自2013年以来,青田县巧借新农村建设、山区经济发展和“六边三化三美”精品村建设的东风,以“侨乡风情村”建设为抓手,按照“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重点抓好高市村、洞背村、石门渔村、雄溪村、黄镇村等5个精品村建设,精心打造一批能看、能住、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我们根据5个精品村的不同特点,将每个村都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高市乡人武部部长陈剑锋告诉中新网记者,其中,石门渔村的定位则是打造“原生态渔村旅游目的地”,让游客在这里领略到瓯江渔文化,品味独具特色的瓯江溪鱼、体验到渔家生活。

为此,乡里委托专业设计公司,对该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坡屋顶、黄泥墙、石墙裙、木栏窗”,即按照山区渔家特色建筑群进行建设布局。

该项目于2013年2月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2000万元(主要为民房建设),政府投资2000万元,分两期实施,包括路面铺装、景观绿化、路灯、管线、排水涵洞、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还有给百姓享受危旧房改造150/平方米和外立面改造90元/平方米的补助。

截至目前,民建部分已新建民房19幢70间,完成外立面改造58间;公建部分,公建一期已基本完成,二期已启动项目建设。

做实了特色渔村的“里子”,全村的“颜值”也得来一个大提升。据介绍,利用“六边三化三美”的契机,石门渔村两年时间内共拆除了32个猪栏鸡圈、露天简易厕所、灰铺等,改造43户危旧房,拆除2200平方米房屋面积,新建房屋22幢。而在房前屋后,村民还种植了樟树、银杏、红豆杉、桂花、紫薇等树木植物,往日的防洪堤也被青草点缀得尽显勃勃生机。

岸边,是充满当地浓郁渔家风格的处州民居;路上,是花草争艳浓浓绿意扑面而来;江上,是缓缓漂浮着的捕鱼小舟。眼前这个碧水环绕的石门渔村,与几年前的那个泥土地与土墙房混搭的小渔村已全然对不上号。

“90年代初时这里很穷,家里就只靠父亲一个人打渔勉强过活,完全没有其他收入。大家都说‘有女莫嫁港头埠’,谁能想到今天啊!”当初,只有17岁的陈海飞迫于家庭生存压力,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开过矿,做过家具批发,就是没想过回来。“回来做什么?只能打渔。”?

然而,风水轮流转,以前抱着“在外才有生存”想法的陈海飞却在去年回来了。

“看到家里环境变好的那刻,我很惊讶,也很感动,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实现致富了。”陈海飞笑着告诉记者,今年禁渔期前夕,来自上海、杭州、温州、金华等地的城里人纷纷来到村里体验渔家生活,他凭着灵敏的嗅觉断定,村子将能分享市场生态游的一块大蛋糕。

于是他冒出一个想法,打造一间很有特色的渔家乐与民宿综合体。“父亲‘生产’,儿子‘加工’。我们再收集村里与捕鱼赏鱼吃鱼有关的素材和典故,拓展和发掘系列菜品。外地游客来这里可以吃到原生态的鱼,我们就地烧制,他们饱腹而归。”陈海飞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他的规划。

村子底气足了,也给村里人带来满满信心。如今,像陈海飞一样回归渔村的已有112人,其中有87人愿意或已经从事旅游服务业。

“我们希望那些先回来的人能带个头,在村里把渔家乐办起来,以后肯定能越来越好。”陈剑锋说,渔村工程将在今年十一前结束,届时将以完美之姿迎接四方游客。(完)

原标题:从拘囿一地到生态飞地 破旧港头埠蝶变浙南新渔村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