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科研人员初步揭示“战斗

2015-06-26 11:16:13 来源:新华网

评论

当一个怪物出现在视线中,我们本能的反应不是战斗就是逃跑。但这种反应是怎么产生的呢?中国科学家初步破解了其中的秘密,他们25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也许与某种神经环路受刺激有关。

负责研究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鹏对新华社记者说,如果这一利用小鼠获得的成果在人类身上得到确认,那么将来“通过操控这条神经环路,有望预防与恐惧相关的精神疾病,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曹鹏从十多年前就始关注“视觉系统检测环境威胁性视觉信息”这一科学问题。在新研究中,他们应用光遗传学等多种技术手段,在小鼠视觉中枢上丘中鉴定出一条以小清蛋白为生物标记物的兴奋性神经环路。该环路直接检测视野中逐渐迫近的视觉目标,并把这些预警信息间接传送给杏仁核,杏仁核是大脑中处理恐惧情感的部位。

他说,直接刺激该神经环路,可以引发强烈的“战斗-逃跑”反应。反复刺激该神经环路,小鼠出现类似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据曹鹏介绍,恐惧的神经环路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他们的研究与前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找到的恐惧神经环路具有明确的生物标记物,这使得未来操控这条神经环路成为可能,进而帮助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人类疾病。下一步,他们将研究人类脑中是否也存在这一神经环路。

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退伍老兵等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中国,自然灾害也增加了灾区民众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已成为脑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曹鹏认为,解析引发“战斗-逃跑”反应的关键神经环路,可能是深入分析这一疾病发病机理的突破口。

原标题:中国科研人员初步揭示“战斗或逃跑”生理反应机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