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多地奶农倒鲜奶现象:奶比水贱 收购价每公斤仅1元

2015-06-23 15:14:3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偷工减料 养殖户“只要保证牛活着”

由于生产难以维系,很多养殖户的原奶失去了下家,无合作关系的奶源只能找出路卖给“奶贩子”。更有甚者,养殖户自己加工一下就卖到市场,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通报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督抽检情况,不合格奶粉中,有3批次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此次奶粉中黄曲霉毒素超标问题的出现,和奶价下行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宋亮说,在人工等成本高企、奶价却持续低迷背景下,养殖户利润正急剧下滑,不少地方都在“倒奶杀牛”,一些养殖户只要保证牛活着就行,自然会在饲料上“偷工减料”,通过降低饲料的营养程度等方式减少奶牛产奶量,降低损失。

“降低成本只能降饲料成本,其他东西如员工工资减得掉吗?”一位受访牛奶养殖场负责人表示,以前奶价高的时候,什么料贵、产奶量高就给奶牛吃什么料,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的购买都不计成本。但现在养殖场只能购买更加便宜的原料,或减少营养素、微量元素的添加,减少饲料成本投入。

宋亮说,营养元素的减少、霉变饲料的应用,可能导致奶牛体质下降,造成抗生素使用过于频繁。“这给监管部门敲了警钟,必须防范饲料和原奶的源头质量管控,加强对原奶的监测力度”。

为消化和释放生鲜乳产能,一些中小型牧场着手自建“鲜奶吧”,通过生乳的即时收购、加工、制作,向消费者提供新鲜乳品。

以山东为例,目前已发展出各种类型“鲜奶吧”2000余家,遍及全省17个地市。“由于我们最近在网上搞团购,来消费的顾客比往常多了不少,我们的产品经常供不应求,只好采取会员制进行销售。”济南“旺角鲜奶饮品吧”负责人杨晓霞说。

虽然“鲜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一些奶业专家告诉记者,部分“鲜奶吧”从业人员缺乏食品安全和乳制品制作专业知识,制作工艺、操作方法有待规范。此外,“鲜奶吧”是原奶进行初次加工,是不是合格的奶都没法检测,原奶质量品质难以管控;运输加工中安全品质难以保证,亟待引起重视。

在一些地区,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鲜奶吧”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国家食药监总局也于今年4月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监管的通知》,要求现制现售生鲜乳饮品的经营者要具备稳定可靠的奶源,配备净乳杀菌、发酵、冷藏等必要的设备,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许可类别为“饮品店”),并且经营的产品品种仅限于巴氏杀菌乳和发酵乳。经营者要严格管控杀菌、发酵、冷藏等过程的工艺参数,要定期对采购的生鲜乳、加工制作的成品等进行检测,或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生鲜乳应符合《生乳》(GB19301-2010)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

转型升级 治愈倒奶之痛药方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应利用当前奶价低位运行的市场机制,淘汰部分落后产能,扶持优势产能做大做强。但也有很多业内人士不主张建大型和超大型牧场,他们认为适度规模家庭牧场的奶牛养殖将成为未来养殖业的主流。

山东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化鹏认为,在此次市场波动中,小散户是主要受冲击对象,应适当利用市场调节,淘汰部分落后产能。同时,加大对优势产能的扶持力度,鼓励地区内的小散户进行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质增效,从而提升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河北省行唐县畜牧局奶源管理办公室主任盖连义表示,有人呼吁建立乳品企业入股奶牛养殖小区机制,形成股份联合体,实现乳企、小区、奶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但在目前外部奶源充足且价低的情况下,乳企没有动力与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也没有意愿帮助奶农解决资金、技术等难题。盖连义认为,如果不能使奶农和乳企形成利益联结机制,下一次奶源紧张时可能又会出现抢奶,奶源充足时又会杀牛,这种怪圈已经持续多年,靠市场、乳企和奶农之间的自觉难以打破,需要出台一些硬性规定和措施。

盖连义表示,从大的发展规划来看,要通过优胜劣汰,淘汰产量低、不挣钱的,发展大的牧场,这样在监管、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会带来益处。

不过,对于发展大型牧场是否符合中国农情,目前业界仍然存在争论。

河北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表示,前几年,在国家和各省市的引导下,乳品企业纷纷投资建大型牧场,甚至吸引了很多社会资本进入。大型牧场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弊端,优势是整体奶牛和奶源的质量水平高,弊端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团队要求高,这恰恰是当前中国奶业的短板,人力资源方面不是太充足。并且,建大型牧场投资巨大,动辄就需要几个亿,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做到的。此外,大型牧场的疫病和环保压力以及粪污排放和处理压力都很大,对环境污染很厉害。疫病防治方面,规模扩大以后,太过集中,风险很高。

针对如何提高奶农对企业的议价能力,济南市佳宝乳业有限公司经理赵鲲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检测制度,实现原奶生产的优质优价原则。“现在生鲜乳质量什么样,指标什么样,都是以乳品厂的检验结果为标准,奶农对定价、乳品质量话语权很小。”赵鲲说,在这样不科学的“游戏规则”下企业和奶农展开博弈,我国的大多数养殖户,尤其是优秀养殖户,将难以继续生存。

据介绍,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等乳业发达国家,生乳收购大多都采用分级标准。近年来,上海也探索实施生乳收购“按质论价”机制,目前已形成养殖场、乳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三方良性互动,有效地保障了奶农利益和乳品质量安全,保障了奶价在合理的范围。《上海市生鲜牛奶收购按质论价办法》规定,除了重金属、药物残留等强制性检测项目外,上海还要检测脂肪、蛋白质、微生物群、冰点、体细胞、亚硝酸盐、抗生素、黄曲霉毒素等八大类指标,生乳的收购价格与这些指标的高低密切相关。

专家认为,总结欧美国家的做法以及上海的试点经验,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生乳收购制度,能有效引导奶农提高生乳质量、保障乳品安全。因此,修订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标示管理,已是当务之急。相关监管部门可要求乳品加工企业在如实申报奶源总量的同时,申报其不同奶源的质量情况,并根据生乳质量分级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奶源使用计划,以提升乳制品的安全可靠性。

专家还建议,可借鉴台湾地区“鲜奶标章”等做法,要求加工企业在乳制品的标签上注明奶源级别,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确保“优质优价”的原则贯穿于生乳收购、乳制品消费等整个过程。这对于规范乳品市场、提高养殖水平,以及保护消费知情权等,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林远 姜刚 毛振华 周琳 叶婧 郭雅茹

原标题:多地奶农倒鲜奶现象:奶比水贱 收购价每公斤仅1元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