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浙江云和探路“全域景区化” 打造美丽中国的县域样板

2015-06-19 13:2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浙江云和探路“全域景区化”打造美丽中国的县域样板

云和石浦花海,绚烂旖旎 奚金燕 摄

云和县城的主要河流——浮云溪 奚金燕 摄

中新网丽水6月19日电(记者 童静宜 奚金燕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在新型城镇化中如何做好县域文章,考量着国内2800个县主政官员的智慧。立足于“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浙江云和在既有的发展空间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的资源要素优势,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山中有田,城中有家”的美丽幸福生活。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城乡关系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面对新常态,云和县谋划“全域景区化”规划,“美丽县城”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走出了一条旅游与城镇融合发展的个性化质量型发展之路,为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小县大城2.0版:宜居宜业宜游

或许你以为浙江的小镇不过如乌镇、西塘一般,小桥流水、白墙黛瓦,建筑风格大同小异,让人提不起兴趣。但在浙西南群山之中,有一座童话小镇或许让你眼前一亮:原来不到欧洲,也能看到穹顶、城堡与罗马柱。

“山水之中有童话、童话之中有美景”——这就是云和,如此这般别出心裁的城市景观背后,有着其独特的考量。

和中国大多数的山区小城一样,云和生态环境优良,但经济基础却十分薄弱。2001年,云和探索性地实施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将该县35%的农民下山转移、74%以上的人口、95%的企业集聚到县城,在既有的发展空间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的资源要素优势,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山中有田,城中有家”的美丽幸福生活。

有专家指出,“小县大城”战略的根本在于把县城作为增长极来建立和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动力源,推进城乡的共同繁荣与进步。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云和如若无法培育壮大县城,实现宜居宜业,那么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跨越式发展便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作为一方主政者,云和县委书记张建明比任何人都明白前面的路况:“‘小县大城’提高了整个县城的集聚能力,那是追求量的过程。几年下来,云和必须要有一个质的提升,实现个性化质量型发展,包括整个城市的品味、管理的品味、人的素质提升等。”

为了实现“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小县美城”的跨越,近年来,云和树立了“全域景区化”的建设新理念,以“美丽县城”、“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将梦幻童话元素、农村自然田园风光、历史人文底蕴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以山水为底色 雕琢“童话世界”

纵览中国30多年的城镇化之路,盲目复古仿古、大拆大建之下,许多城市如同“一母同胞”,难觅沉淀的文化基因。

作为一方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云和的“县域规划”显得至关重要。“美丽县城”建设,以何美丽,何以美丽?这成为了摆在云和主政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张建明看来,“县城识别度”是美丽县城建设的标尺,“一座城市的发展只有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个性,才有生命力、竞争力和吸引力。”

放到云和来说,张建明认为,拥有40多年发展历史的木玩童话文化可以说是云和的第一特色、第一品牌,也是未来“美丽云和”建设的主题和灵魂。

早在2004年,云和就提出了打造“山水家园、童话世界”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但当时,对彰显“新童话”的理解还不是很统一,城市建设中对“童话”的展示还比较零碎。十年后,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云和调研时,赞道:“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

寥寥九字,却为云和的城镇化建设打开了新的局面。

2014年,云和县全面启动了“四改造三提升”行动,对县城主干道、溪流两岸的景观、建筑进行改造提升,把童话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致力于把云和打造成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童话名城”。

位于云和城西的金龙鱼区块是云和整治难度最高的违法建筑集聚区,因环境脏乱差而出名。“美丽县城”建设启动后,云和将该区块7.8万平方米违建一一拆除,并重新进行了规划,整合建筑功能和木玩创意元素,使之成为了浮云溪“童话飘带”上一朵美丽的“蝴蝶结”……

新建路是云和的主要商业街道,两边商铺林立,人行道狭窄,尘土飞扬,路面坑坑洼洼给出行带来不便。在改造过程中,云和按照欧洲经典小城镇建筑、积木与玩偶等立面设计风格,对新建路两侧的建筑进行了立面改造。

在建设之初,曾有人质疑“云和这么小的地方有没有必要这么搞?”、“这样的城市建设会不会是面子工程?”然而随着改造的推进,眼看着一幢幢杂乱无章的房子全部穿上了“童话新衣”,新规划的童话街区已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到新建路吃吃逛逛,沿街店铺的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一座精美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下的山水童话之城正悄然显现……

看着焕然一新的美丽县城,老云和人严冬山乐呵呵地道:“以前房子太旧,看着很压抑,现在政府这么大力度进行了改造,虽然还没全部完工,但能感受到路面更宽了,两侧的房屋更整齐、漂亮了。”

美丽乡村串联成珠 推动县村融合并进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步入了中期阶段,城乡关系正在产生着新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由此可以窥见建设“美丽中国”将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云和是小县大城,‘美丽县城’最终目的还是要向乡村辐射,统筹城乡发展,打造一个全域化的美丽景区。”在张建明看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城镇化早已不是消灭农村,而是形成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云和。

基于此,云和在重视“美丽县城”建设的同时,也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闲置在青山绿水间的山水资源转换成了“美丽经济”,将“美丽”两字不断地嵌入人们的幸福生活。

芒种时节,时晴时雨,背靠瓯江的石浦村,50多亩竞相绽放的各色花草,交织成一片烂漫花海,而另一边,村民们正忙着犁田,准备腾出另外50多亩田地继续种上花草。

去年,石浦村几个村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种下了一片花海,可没想到却大受欢迎,光“五一”期间就涌进来了好几万人。

因为这片花海,这个沉寂多年的小山村一下富有了生气。村民们主动配合村里的土地流转工作,以扩大花海的面积,还有40多户村民报名参加了农家乐培训班,准备在年底前开办农家乐。

赶来看花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希望云和以后能有多一些这样的景点,既能亲密接触大自然,又离家不太远,只需半天时间就可以郊游野外。”

陈女士所期盼的愿景并不遥远。为实现“全域景区化”,云和按照“一城一湖一梯田”的旅游布局,精心规划设计,对16个精品村进行提升和改造,并将其串联成了“十里云河”、“最美梯田”和“畲族风情”3条美丽乡村风景线。

如今,沿着“十里云河”风景线一路东去,泉水叮咚的小顺村、黄墙黛瓦的长汀村、三面环水的龙门村……路过的每个小村都各有情怀,“一村有一品、一村有一景、一村有一业、一村有一韵”,走在云和就像跌入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

全域景区化 驱动美丽经济新引擎

在“美丽县城”与“美丽乡村的”的联动建设下,如今,云和全县是景区、村村是景点、处处是景观,“城在景中,景在城中,逛县城就像逛景区”——这与张建明最初的畅想不谋而合。

“城镇化并不只是简单地修桥铺路造房子。”在张建明看来,“抓城乡建设实际上就是在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提升我们的人文环境,推动人民幸福指数提高、人居环境改善、社会管理进步等等,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正如张建明所言,凭借着“美丽建设”的东风,在云和,一场关于环境的复苏运动,徐徐拉开帷幕。

日前,一座“垃圾兑换超市”在石塘镇西滩头村正式投入运营,石塘镇34个行政村的村民搜集的垃圾中可回收的资源,都可以拿到这里兑换“超市”里的肥皂、洗衣粉、盐等日常生活用品。

“垃圾兑换超市”开张至今,每天都有几十名村民前来兑换生活用品,可以说既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又美化了农村环境。从尘土飞扬、房屋破旧的落后到处处整洁、房前屋后遍地花草的美丽村庄,点点滴滴的变化正在发酵。

对此,西滩头村渔家乐老板蓝加龙颇有感触道:“我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来看风景来吃鱼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年收入都翻了几番。现在环境美了,水更清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也开始了……”

一个县城的美丽蝶变、一批批落后农村的华丽嬗变,撑起了云和的一片生态蓝天,更成为了驱动“美丽经济”的强力引擎。2014年,云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1.47万人次、同比增长27.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38亿元、同比增长30.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美丽中国”,既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也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既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更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通过多年的努力,这些美丽正在云和化为现实。

“云和要打造一个美丽景区,把城做美了,拉动景区的人气,同时把乡村做美了,把游客留下来,真正把美丽变成一种价值和资源。”张建明坚信,随着云和县域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来云和休闲旅游,“未来游客来到云和就进入了一个大景区、大森林,一个童话世界。”(完)

原标题:浙江云和探路“全域景区化” 打造美丽中国的县域样板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