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村民:总书记走后我家变得“人山人海”
2015-06-19 09:44:4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在王治强的家中,村民们与习近平座谈,王治强和妻子分坐习近平两侧供图/新华视点
16日,习近平在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考察,曾到访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红色之家”。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联系到花茂村现任村支书王伟和村民王治强,王治强告诉北青报记者:“习近平很关心我的农家乐生意,感觉他挺细心的,我也很感动!”
16日下午四点半左右,习近平来到贵州遵义花茂村。据村民王伟介绍,习近平一行在村里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大约傍晚6点离开。习近平到白泥组党员群众之家,听取村级组织建设和脱贫致富情况介绍,察看驻村工作室、金融便民服务点、藤编工艺和制陶工坊,了解开展精准扶贫的具体项目和实际效果。花茂村近年来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旅一体化,开办了42家乡村旅馆、10个农家乐,村民生活有了显著变化。在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王治强家中,习近平同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聊起家常。习近平在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房前屋后看得十分仔细,“家里种什么?”“土地经营情况怎么样?”“农家乐搞得怎么样?”总书记对大家说,这是我第三次来遵义,特别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生活。通过你们刚才讲的,看到每个人洋溢在脸上的愉悦表情,知道你们过得不错,这里的脱贫致富是比较成功的,你们对党和政府是拥护的。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
对话
总书记来过后 我的农家乐客流明显增加
之前不知道总书记要来
北青报:能不能讲一下当天习近平到访你家时的情况?
王治强(经营农家乐的村民):6月16日下午大约四点四十分,总书记来到我们家,大概停留了半个小时。总书记很热情,我们围坐在一起聊得挺开心的。
北青报:习近平都和你们交流了什么?
王治强:总书记问农民的生活,问党的政策制定得好不好,还问我们知不知道党都有什么政策。他还让我们继续努力,把农村建设好,贵州是贫困的省份,说贵州其他地方都达到我们村这种水平就好了。总书记还问县委书记曾瑜,这样的村庄在贵州有多少啊?县委书记曾瑜回答说,我们县达到这样水平的就有60多个。当时现场很多代表都发言了,这些代表都是来自我们村各行各业的人,有开农家乐的、搞烤烟的等等,都是很优秀的人。
北青报:你之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要来吗?
王治强:我们之前不知道总书记要来,只是被通知有位重要的客人要来做客。看到总书记时非常激动,我激动得连跟他合影照相的要求都忘记提了。
总书记问我盖小楼花了多少钱
北青报:习近平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话?
王治强:有啊,就是习近平关心我生意的情况。总书记问我这小楼是什么时候盖的,花了多少钱,投资收回来了吗,现在生意还好不好,能够接待多少人。感觉总书记挺细心的,我很感动!
北青报:你怎么回答的呢?
王治强:我告诉总书记,这小楼是去年盖的,当时正逢村里搞新农村建设,是在老房子的基础上改建的。改建花了10多万元。现在房子已经显得小了,因为客人多了,接待客人已经有压力了。
北青报:农家乐经营情况如何?
王治强:一楼就餐,二楼住宿。总书记来之后,客流明显增加,现在每天可接待200人。小楼后面还有个小院,也可以接待客人。农家乐主要经营贵州特色的农家菜。
总书记走后,这两天我家“人山人海”
北青报:这次习近平来贵州调研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了解贫困人口如何脱贫致富,能否讲一下你家的故事?
王治强:说起来,我家也是从贫困走过来的。以前我家姊妹多,很穷。我今年52岁,我17岁就去遵义打工了,我出去的时候兜里只有5块钱,直到去年,我才结束打工生活回到村里。我们花茂村搞新农村建设,我觉得还不错,然后回来在去年9月份开了这个农家乐。
北青报:农家乐让你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
王治强:哪里是很大改变,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青报:收入如何?
王治强:是这样的,我家现在有6口人在经营这个农家乐,有我们夫妇俩,还有弟弟、弟媳两口子,以及我两个儿子。扣除人工、各种费用以及弟弟、弟媳的工资后,我和妻子每月还能剩个万把块钱。
北青报:习近平考察花茂村后,这两天你的生活有没有变化?
王治强:总书记走后,变化很大,我们家这两天“人山人海”,很多乡亲来我家看。
文/本报记者 赵萌
纵深
十八大后习近平29次考察至少10次“访贫”
习近平在遵义考察了曾经的贫困村,了解其如何脱贫致富。“扶贫”、“脱贫”是习近平就任以来离京考察的重点,北青报记者梳理发现,十八大后习近平离京考察29次,其中10次考察行程涉及扶贫。
连续三年新年 考察都选困难地区
贵州遵义枫香镇花茂村,是十八大后习近平考察的首个脱贫的“贫困村”。原名“荒茅田”的小村庄,因脱贫致富才改名“花茂村”,寓意花繁叶茂。脱贫致富是此前习近平在离京考察贫困地区时始终强调的。
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赶赴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顾家台村看“真贫”,此后连续两年“新年访贫”。2014年新年前夕,习近平到访中国最偏远地方之一的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鼓励当地乡亲迎难而上;2015年新年后不久,习近平再访云南,在考察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昭通市时表态,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
就任以来,习近平已至少10次考察贫困地区。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特困村河北骆驼湾村、顾家台村,有“瘠苦甲于天下”之称的甘肃定西、临夏,地处武陵山连片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村,最偏远地方之一的贫困区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从这些地方不难看出,习近平不仅“访贫”覆盖的省份多,同时问诊的贫困村类型多样。
习近平为何频繁访贫?
为何要频繁到访贫困地区?在探访贫困的第一站河北省阜平县,习近平明确提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断。
今年1月,在扶贫任务繁重的云南省昭通市,习近平又再次强调,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
20天后,在另一个贫困地区—陕西延安,习近平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习近平对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强调:“加快老区发展步伐,做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上述座谈会上,习近平也对县委书记坦言,自己为何经常讲扶贫的问题。他说:“对这个问题,我一直挂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所以经常讲这个问题,目的就是推动各方面加紧工作。”
习近平如何为贫困地区支招?
在探访扶贫的首站河北阜平,习近平提出扶贫开发工作的4项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这四项原则在此后历次扶贫考察中均没变过。在湖南湘西,习近平强调贫困地区的干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云南他又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在山东菏泽,他出主意说,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
习近平还在历次扶贫考察中对贫困地区干部提出要求。他在甘肃要求各级干部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在湘西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在阜平顾家台村的座谈会上,习近平甚至提醒干部:“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
习近平的到访确实为上述贫困地区带来了变化。以革命老区阜平为例,习近平探访后,河北省成立“阜平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副书记赵勇任组长,保定市市委书记、阜平县委书记亲自抓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另外,河北各方及相关扶贫机构为阜平提供年均3亿元的扶贫资金,这一数字是阜平过去20年全部扶贫资金总和的1.5倍。文/本报记者 邹春霞
相关
习近平:要关心留守儿童 让他们感受温暖
新华社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贵州调研考察。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贵州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
习近平指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性战略调整,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习近平强调,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可以增进社会消费预期,有利于扩大内需,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依靠产业带动和必要的政策激励,鼓励创业、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抓住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实打实地做,循序渐进地推。要通过推进就业创业,发展社会事业,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不断打通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路子。要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着力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着力抓重点、抓关键、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习近平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高度关注基层政权组织、经济组织、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发展变化的特点,加强指导和管理,使各类基层组织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
原标题:遵义村民:总书记走后我家变得“人山人海”[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9)遵义村民:总书记走后我家变得“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