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国网事:追寻那不曾远去的英雄之魂

2015-06-18 21:34:02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新华网北京6月18日新媒体专电:假如我与英雄生活一天——追寻那不曾远去的英雄之魂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在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科目北京卷中,“英雄”一词因成为作文题目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用胸膛抵挡喷射的火舌,用双手托起冲锋的道路,在铡刀下英勇就义,在烈火中获得永生……每一个英雄的名字都是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这些英雄却遭到肆意调侃、抹黑、诋毁与质疑。“邱少云在烈火中捐躯是半生不熟的烤肉”“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董存瑞炸碉堡系虚构”“刘胡兰精神有问题”等言论在网络上不断被炒作,一些言论甚至荒诞离谱。

历史无法穿越。我们无法带着质疑者重返那血雨腥风的战场。但,亲历者的目光和诉说,依然可以追寻那血与火的真相。

唤醒历史:我与英雄并肩战斗

如果你选择的英雄是邱少云,那么1952年10月11日这天,你将匍匐在湿冷的草丛中度过。

朝鲜战场上,原本在暗夜潜伏的志愿军战士,突然被敌人的巡逻队发现。

“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大概两米远的草地上。”85岁的郭安民曾是邱少云所在部队的文化教员和排长。谈起邱少云的牺牲,他老泪纵横,每一个细节依然历历在目。

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了邱少云左腿上,倾刻之间引燃了伪装草和衣服。邱少云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但,烈火中的他纹丝不动。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他没发出一声呻吟,没挪动一寸身体。看着战友被烈火焚烧却不能救他,战士们心中难受得像刀在剜。”郭安民的眼中噙满泪水。

仅仅7天后,另一位英雄将血肉之躯永远留在了朝鲜战场。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部队前进的脚步被一座碉堡阻挡。如果你正在黄继光的身边,眼前将是肆意喷射的火舌和铺天盖地的火力网。

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带领肖登良、吴三羊两名战士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敌人碉堡。

“上甘岭三勇士”中的唯一幸存者肖登良已经去世。他的女儿肖冬梅说,父亲一生担当着黄继光精神的宣传者的任务。肖冬梅说,父亲每次讲起这段历史都很激动,那场战斗异常惨烈。“吴三羊头部中弹,壮烈牺牲。父亲身负重伤,奄奄一息。黄继光多处负伤,弹药用尽。”肖冬梅说,据父亲讲述,为了战斗胜利,黄继光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亲历者就是历史最好的记录者:86岁的白天广曾亲眼见证国民党反动派用铡刀将刘胡兰杀害;掩护董存瑞的战友郅顺义亲眼目睹了董存瑞双手托起炸药包……

时间虽已远去,英雄却不曾离开。在亲历者的脑海里,记忆已经把英雄的名字凝结称一个个符号,英雄的壮举也已在亲历者的目光中定格。

聚焦现实:我们传承英雄血脉

走进黄继光生前所在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床铺。红底鎏金的“黄继光”三个大字下,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单平整干净。

邱少云、雷锋……在英雄牺牲多年以后,每一支英雄所在部队,都为英雄保留着寝具。这,已经成为部队继承英雄精神的传统。

官兵们的眼中没有“假如”。在军营的每一天,官兵们都在和心中的英雄一起并肩生活、战斗。

在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每逢新兵入伍、学员分配、干部调入,参加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参观邱少云展览馆,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邱少云之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邱少云》,聆听的第一堂课就是“当好邱少云传人”。

原标题:中国网事:追寻那不曾远去的英雄之魂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