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军官:徐才厚等“军老虎”让官兵深感震惊疼痛

2015-06-18 09:18: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文化奔流中的回响

——关于“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的新闻调查

本报“强军文化论”栏目连续刊发22篇军事文化名家的时代思考文章后,不少读者反映,这组系列文章犹如思想文化的奔流,让读者开阔了视野,启迪了心智,特别是加深了对习主席“打造强军文化”战略思想的学习理解,对“打造强军文化”这一时代课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强军文化的声音为何得到全社会的热烈响应

——打造强军文化,应该向敌对势力的文化攻势果断亮剑

“强军文化论”激起的回响,不仅在军营,而且在全社会。一段时间以来,这批文章引起不少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关注,《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走出甲午 迎接变革 再创辉煌》《胜利的刀锋》《捍卫我们的英雄》等文章被多家知名网站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转载。

5月22日,“强军文化论”栏目文章《捍卫我们的英雄》见报后,不仅在部队官兵中荡起波澜,也在地方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向《湖北日报》推荐此文。 5月25日,此文被《湖北日报》从1版转2版全文转发,并在社会各界再次引起强烈反响。

网友郭松民在转发《捍卫我们的英雄》一文时评论说,“我们的主力军上来了”。短短九个字的评论,饱含了众多正义网民的热切期待。

一位手机网友说,“英雄是时代的标杆,是历史的记忆,是我们前进的力量源泉。捍卫英雄,是为了不偏离航向。”

网友“MM行天下”更是疾呼:“请尊重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历史!英雄形象在我们心中扎根,伴随我们成长。玷污英雄,良心何在?”

网友阿娱说:“我们需要英雄来振奋人心,英雄需要我们齐心捍卫。”

……

正如网友“远去的劳动大厦”说,“《湖北日报》转载《捍卫我们的英雄》,起到了积极作用,引发那么多读者关注,且关注的角度各有不同。可见,捍卫英雄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不是孤立无援的。”那些抹黑英雄、歪曲历史话题的制造者们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丑恶嘴脸和险恶用心,已经让全社会正义网友高度凝聚起来。在网络战场上,正义力量的人气正在不断攀升。

强烈的战斗性是强军文化的鲜明特征。不少读者感到,在意识形态领域风高浪急、波涛汹涌的当下,面对敌对势力的文化攻势,“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中很多内容都表现出强烈的亮剑意识,充分展现了军队媒体应有的时代担当。

文化究竟是什么?强军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我们该怎样看

——打造强军文化,应该真正树立起大文化观

何谓文化?

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第二炮兵某旅宣传科干事余海两次面对这个问题。

去年5月,余海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参加全军文化干事培训班,这是教员上第一节课时提出的问题。

“端起酒杯就有酒文化、端起茶杯就有茶文化、言谈举止有礼仪文化……”课堂上,余海得到的答案是:文化,简言之就是自然的人化,自然的一切赋予了人的主观意识就是文化。

今年5月,当余海从《解放军报》上读到“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时,作为旅里的文化干事,他再次陷入思考:什么是强军文化?强军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从部队反馈的情况看,这组“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带给官兵最大的触动是:许多人都像余海一样,开始认真思考究竟什么是强军文化?应该怎样看强军文化?

受到习主席接见的“黄继光连”指导员余海龙,对此感触最深。2014年10月30日,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习主席在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邀请他在内的11位部队基层干部和英模代表一起吃“红军饭”。 阅读《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余海龙特别认同一句话:“‘红军饭’作为红军文化的重要符号已经超越本身,它的味道是源自人民军队灵魂故乡的味道。习主席让大家品悟的,正是人民军队的文化精神与文化本色。”

“文化内涵丰富多彩,强军文化也包括诸多层面的内容。它既包括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也包括时代发展的文化元素,它的最鲜明的特质应是‘实现强军目标’。”第二炮兵某旅政治部主任吴启刚说,一言以蔽之,不能把它看小了、看浅了、看窄了、看偏了。

“强军文化一定是坚定官兵信仰的文化。”吴启刚说,我军是党缔造的,经历了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鲜血和汗水的洗礼,强军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人民军队信仰的坚定,每一名官兵必须绝对忠诚,绝不允许信仰的背叛,绝不容忍灵魂的出卖。

“强军文化一定是增强官兵打赢本领的文化。”第二炮兵某旅旅长绪政说,强军文化必然是充满战斗元素、充满军味战味的打仗文化,反映军队根本职能和使命任务,体现战斗力标准,体现现代战争要求,增强军人的打赢本领。

“强军文化一定是砥砺官兵英雄血性的文化。”济南军区某旅政委刘成立说,军人是义无反顾、别无选择、用生命注解使命的职业。打造强军文化就要让当代中国军人既要成为驾驭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勇士,又要继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红色战斗基因,成为不畏任何强敌、勇于战胜强敌的勇士。

“强军文化一定是提升官兵品德修养的文化。”武警新疆森林总队政治部主任杨荣葆认为,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路走过来的人民军队,军之所至,秋毫无犯,强军文化必然是优良作风与传统的历史积淀,影响和规范着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行为方式。

“文化无处不在、无处不包,部队政治教育中有文化,指挥员指挥谋略中有文化,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也有文化,我们可能无法用一句话囊括强军文化的所有内涵,”余海说,打造强军文化,要以开阔的视野看文化,真正树立起大文化观。

大视野需要有大胸襟,更要有大气魄、大思路。部队官兵说,打造强军文化,要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科学统筹,要有全军“一盘棋”思想,把强军文化落实到每座军营之中、每名官兵身上。

文化是点点滴滴的积累,是方方面面的综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部队官兵建议,打造强军文化,要综合施策,把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营房基础建设等统筹考虑,协调抓建。

第二炮兵某旅五营教导员贺叶云举例说,比如说“听党指挥”,如果你仅仅在营区立起一块“听党指挥”的牌子,那不叫文化,如果把树牌子与落实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实施铸牢军魂教育和组织各种活动相结合,坚持用党的纪律来规范言行,反复抓、抓反复,才可能称得上文化。

“文化建设只有把时间长度、覆盖宽度、落实深度相结合,才可能落地生根、发芽、结果。”官兵如是说。

军队出现的腐败问题、“四风”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打造强军文化,应该直面各种现实挑战

无论是《源自岁月深处的叩问》,还是《从十面埋伏中突出重围》《硝烟中的呐喊》等,部队官兵说,从这些军事文化名家的思考中,读到了文化忧患和文化呐喊,读到了打造强军文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谈及这些挑战,沈阳军区某部政委柴祥群认为:从外部看,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我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复杂严峻。从部队内部来看,当前,一些官兵由于缺乏战争考验和艰苦环境锻炼,对党和军队能打胜仗的优良传统缺乏刻骨铭心的体验。尤其是徐才厚案件、谷俊山案件以及随之曝光的“军老虎”,让广大官兵深感震惊、疼痛。

军队出现的腐败问题、“四风”问题根源在哪里?柴祥群说,原因也许很多,但就像《强军事业呼唤强军文化》一文中说的“如果从深层次究理,也可以说是文化出现了问题”。

钱穆先生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部队官兵坦言,面对强军征途中这些错综复杂的种种问题,打造强军文化,用文化从根上破解这些问题,是强军之路的必然选择。有官兵形象地比喻说,打造强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就如同农民种地,地上种了庄稼,时时有人打理,地就很少长草,如果不管不问,只能杂草丛生。

“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自己扳倒了自己’。” 在读完戴旭《走在战争前面》、郑柯《硝烟中的呐喊》后,兰州军区联勤部某部政治部副主任吕军讲,思想上的锈蚀,比枪口的锈蚀更可怕;忠诚而坚定的信仰,如同勇士身上必备的利器一样,需要我们时刻磨砺、永不生锈。强军兴军,必须从坚定理想信念起始,当作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来抓,让官兵从灵魂深处认知“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文中的典型例子和思想精髓每每读起,心中总会激荡起一股火热的战斗豪情。

“军队的舞台在战场,军人的价值在沙场;军装一天在身,就一天也不能忘战!”6月12日下午,在兰州军区联勤部某通信站,一场与强军文化有关的讨论交流活动正在进行。教导员朱雷告诉记者,“强军文化论”系列文章都是奔着现实问题去的,道理讲得很实很活,对解开官兵思想“扣子”,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需求,一代军人有一代军人的历史担当。部队官兵讲,为实现强军目标做好文化准备,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军人的肩上,我们责无旁贷。

文化育人,怎样才能更加有效?怎样才能让强军文化走进官兵心里

——打造强军文化,应把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当作根本价值

“我们不缺先进典型,也不缺光荣历史,可教育课上有些官兵为什么就是提不起兴致呢?”曾经,关于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的这一问题,深深困扰着某机步旅政委王忠文。

“欲让他信必先自信!”系列文章中的《强军当有高度文化自信》让他深感认同:“我们打造强军文化,实现文化强军,首先要对中华民族及人民军队的优秀文化怀有深知深爱和无比的自信。唯此,强军的底气才更充足,根基才更牢固。”该旅在营区建起的传统武德区、典型引领区、红色经典区、国防科技区和法规养成区,成为官兵滋养心灵、锻造品格的精神港湾。

越来越多的政治工作者在学习系列文章时认识到:成就强军事业,首在立人。以文化力量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是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所在。

“英雄,是我们人生的路标。”某旅政治部主任罗云读完《遍地英雄下夕烟》后说:“既要靠搭建教育课堂培养人,更要靠打造强军文化熏陶人!”

“一个民族的衰落,往往不是生命躯体的孱弱无力,而是精神文化的止步不前。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不能搞‘无土栽培’,必须丰富官兵的‘信仰沃土’。”青藏高原某汽车团政治处主任王军政读完金一南的《胜利的刀锋》后谈到,文章以写实的手法,运用大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部队典型、身边事例、权威数据等厚重与鲜活的事实,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军人灵魂与军人血性的内在联系,从军事文化的视角,对军人的灵魂与血性作了精彩的诠释。

6月上旬,某部红九连专门开展“唱红军战歌、讲红军故事”活动。连队干部介绍说,他们的灵感来自于《战歌:激荡灵魂的声音》一文。因为“物质的东西不过是刀柄,精神的要素才是真正刀锋”。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某旅政治部主任逄强对此有独特的看法:英雄文化是强军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更应大力培塑英雄文化,耕耘英雄成长的土壤。

前不久,这个旅举行纪念董存瑞牺牲67周年活动。记者通过视频看到,黄菊朵朵,军旗猎猎,千余官兵矗立在董存瑞雕像前,深情缅怀这位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立誓传承英雄血脉,争做新一代革命军人……

青年官兵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我们该怎样给他

——打造强军文化,应该面向时代勇于创新

给战士放什么样的电影?曾一度让指导员刘河江很纠结。

按部队要求,要多放一些红色经典影片。但是,这些曾经让人热血沸腾的影片,对于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的官兵来说,却缺少应有的吸引力。

如果不加选择地放一些战士喜欢的所谓国外大片,其所宣扬的东西又与主流不相符。

就在刘河江纠结之际,一部新拍的电影让他眼睛一亮:这就是著名导演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

“这既是红色经典,又有今天大片的元素,战士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也不用纠结了”,刘河江说:“放电影也让我想到一个问题:青年战士他喜欢什么,我们该怎样给他?”

实际上,刘河江也提出一个强军文化所面临的重大使命:当前,青年官兵喜欢什么样的文化产品,我们该怎样给他?

“说白了,就是时代变了,官兵的成分结构变了,我们该怎样把主流的理论、观点、精神,让青年官兵乐于接受。从这一点来看,军事文学、军事文艺、军事文化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毕可弟说,从现实状况来看,从创作思想、观念、方法到实践效果,都还有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

文化不是摆在展览柜中的花瓶,更不是停留于故纸堆里的文字,文化的生命在于认可,文化的价值在于引领。因此,要让强军文化真正成为官兵的价值追求,就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满足官兵的需要,符合官兵的审美习惯,适应新时期官兵的语境,讲好属于官兵的故事。

——要在提升文化境界上着力,真正能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部队官兵说,时代变迁,文化的形态也在变化,但军事文化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创作文化产品不要概念化、格式化、脸谱化,不要让那些轻飘飘、软绵绵、甜腻腻的东西过多渗入军营,而要始终保持中国军事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的风骨和品格,努力探索表现属于这个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阳刚之气,在铮铮铁骨中蕴藏着深厚细腻的感情,在阳光帅气中透视出内在的凛然正气,让年轻一代官兵能够喜闻乐见,从中汲取有益营养,锻造筋骨和灵魂。

——要在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上用劲,真正让文化富有时代特色又喜闻乐见。部队官兵说,如今广播电视高度普及,新媒体快速发展,但我们用以传播军事文化的方式手段还停留在过去,与新媒体相去甚远,那么即使我军文艺队伍再壮大、成果再丰硕,其影响和作用都会大打折扣。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加速军事文化与时代融合、与新媒体融合,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要紧密结合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丰富军事文化。部队官兵说,各个军兵种、各个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点,要积极探索丰富各军兵种文化和各部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深入挖掘光荣战绩和历史积淀,同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将其渗透到军事理论、训练管理和执行任务当中,增强官兵的价值认同,增强官兵的归属感、自豪感。

——要走出军营、走出国门,不能在营区内自转、空转。部队官兵说,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应抓住我军参加国际救援、国际维和等涉外军事行动的契机,让强军文化走出军营、走出国门,既能以生动鲜活的文化形式向国外展示我军的文化魅力,也向世界展示着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扩大外国军队和民众对我军的认知度。同时,还应在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文化新概念、新范畴、新观念。

(记者 费士廷 刘建伟 本文亦综合了李秋群、郑孝刚、邓庆颖、石榴、曾桂富来稿信息)

原标题:军官:徐才厚等“军老虎”让官兵深感震惊疼痛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