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中美研发出MERS病毒抗体 投入临床至少需6年

2015-06-17 04:38:16 来源:央视网

评论

——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何时进临床?

(节目导视)

解说:

超出预期

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

出现第四代感染者

同期 新闻播报:

韩国防疫部门此前称“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传播力弱”而接连出现的多名“第四代感染者”与这一预期完全相反。

解说:

疫情紧急

中美科学家宣布

他们已研发出病毒抗体

同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教授 姜世勃:

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动物模型的检测。

解说:

中东呼吸综合征

能有效治疗了吗?

《新闻1+1》今日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何时进临床?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韩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还在蔓延着,今天的最新数字是确诊的患者增加到了154人,死亡19人,已经出现了第四代感染者。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这两天有一条新闻就被舆论,被各大媒体在仔细地解读着,这就是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抗体被研发出来了,这条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先是去了解一下关于这个信息的一些,关于它的一些成果的了解?

2015年6月16日新闻:

韩国保健福祉部通报说,昨天新增的五例确诊患者中,又有三例属于第四代感染者。

2015年6月16日新闻:

韩国防疫部门此前称“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传播力弱”,而接连出现的多名“第四代感染者”与这一预期完全相反。

解说:

疫情紧急。昨天,韩国媒体报道说,该国新增的5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患者中,有3例属于“第四代感染者”。这说明,病毒传播能力超过预期,韩国防疫形势严峻。面对不断发展的疫情,韩国总统朴槿惠15号在青瓦台总统府主持召开首席秘书会议,就应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提出制度改善方案。疫情之下,韩国民众的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

同期 首尔 小学生 李素花:

我一天至少要洗十遍手。

同期 首尔 小学生 金世熙:

我很害怕,万一我感冒了,别人就该躲着我了,还有就是如果我有朋友感冒了,我怕我自己也被传染。

解说:

另一边在中国,广东省疾控中心昨天透露,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目前痰液标本仍然呈现阳性反应。这证明患者的肺部还有炎症,还需持续关注一段时间。

面对中东呼吸综合征,韩国在努力应对,中国也必须做好各种防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漏的这则消息,自然会引起舆论高度关注。

2015年6月15日新闻:

钟南山14日表示,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合作,联合开发出一种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的超强活性全人源中和抗体M336,动物实验非常有效,希望能尽快进行临床试验。

解说:

今天,复旦大学也向媒体证实了钟南山院士的消息。复旦大学向媒体发布称,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姜世勃团队与美国国立卫生院,已经成功开发了对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具有高抑制活性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该抗体是目前针对MERS病毒最好的治疗药物之一。

电话采访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姜世勃教授:

第一个就是它是一个全人源化的,对人不会有毒副作用,第二个根据我们现在已经发表的,我们认为全球抗体活性最高的一个抗体,第三个是我们在全球,可能也是进展最快的抗体,因为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个动物模型的检测。

解说:

公开资料显示,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另一参与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经有128年历史。早在2011年,他们曾在全球率先发现治疗亨德拉病毒的抗体,而亨德拉病毒,曾在澳大利亚肆虐,造成多例感染者死亡。

主持人:

我们先来了解两个非常专业的名词,因为要了解它呢,这两个名词是出现在这一次媒体报道中,这是一个研究的成果,第一个叫做全人源单克隆抗体,那么我们不用记这些东西,我们只需要知道这是中美两国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的,它是起到一个治疗的作用。另外一个叫HR2P多肽,我们也不用记住它,只需要记住它的用途是用来预防的,那么这个是复旦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做的。接下去我们就来连线一下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姜世勃教授,姜教授您好,就是据我们的了解,这样的一个科研成果,并不是说昨天或者说今天才研发出来的,而是说在2014年,也就是说在去年就已经在科研杂志上已经发表了,那为什么这样的一个研究成果,在去年面试的时候,没有得到这个舆论的关注,而是在今天,在这两天才得到关注,您分析这是为什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姜世勃:

这是因为以前这个病毒主要是在中东地区,而主要是在单峰骆驼传染到人,而中国没有单峰骆驼,另外就是中国当时没有病例,亚洲也很少有病例感染,所以当时没有引起重视。那么最近韩国一下就传播了150多个人,所以就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有病人到了中国,所以大家感到就是这个危险离中国也很近了,所以我们才引起了重视。

主持人: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背景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一个抗体被研究出来,虽然是在一年前,对于面对今天这样的一个情势,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人们本能地就会去想,抗体出来了之后,离临床应用还会有多远的距离?

姜世勃:

对,根据我二十多年研发抗病毒的经验,我们认为M336抗体和HR2P多肽将是最有效的MERS防治药物之一,因为它们都是针对MERS病毒入侵人类细胞的关键部位,动物实验证明,通过注射使用抗体和通过鼻道使用多肽都能够有效地保护动物免受MERS攻击,因此我们希望将来病人的家属或医务人员使用鼻腔喷雾的多肽,来紧急预防MERS的感染,或者使用M336抗体来紧急治疗,MERS感染者挽救病人生命,因为多肽和抗体作用病毒的不同部位,同时使用多肽和抗体可以达到双管齐下、事半功倍的目的。所以当然按照常规的药物研发程序,多肽和抗体都不能很快地用于临床,因为我们只是完成了实验室的研究步骤和动物的有效性研究,还需要检测它们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安全性,所以开展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药物的代谢,以及一二三期临床试验需要六到八年以上才能完成。

主持人:

是六到八个月还是六到八年?

姜世勃:

六到八年。

主持人:

那么姜教授很容易人们就会有这样的问题,也许六到八年这个药从实验室真正临床了之后,这个病可能已经过去了,那那个时候这个药出现又为了什么?

姜世勃:

对,就是这是按照常规的,但是对于这些抗重大急性传染病的药,比如说刚才说的亨德拉和伊波拉病毒的话,那么有些国家可以采用非常规的程序,来快速地批准这些药物通过快通道,尽快地进到临床,可以挽救病人,所以就是像这种情况,也希望我们政府将来就是可以采用类似的形式,就是尽快地就是如果一旦有病情,就是严重地威胁到我们国家的人身安全的话,那么也希望通过能尽快地批准,当然目前还是希望政府和药企能够给提供资助,将这种药尽快地推向临床试验。

主持人:

那也就是说姜教授您目前进行的是一种常规的试验,但是如果需要提速的话,是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这个审批和这个准许的?

姜世勃:

对。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姜教授给我们介绍这一系列,接下去我们继续关注一下,这样的一个科研成果是怎么研究出来的?

同期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抗体工程与新药研发课题组组长 应天雷:

这个工作是2013年开始的,我们当时发现出现了一种新病毒叫做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它当时主要在中东地区、沙特流行,但是我们意识到这个病毒有可能在将来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比较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就希望来开发一种高效的防治的药物。

解说:

应天雷,2013年时曾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攻读博士后,当时,他在其导师的带领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抗体库,但是没能找出抗体库里的阳性抗体。而与此同时,我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拥有的两样东西,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抗体筛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电话采访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姜世勃教授:

我们给他(美国)提供抗原,建议他们筛选,他们有很好的抗体库,所以后来他们找到一些能够和抗原结合的抗体,我们用体外实验来检测它的抗病毒活性,找到了三个非常高活性的抗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抗体,我们下一步就使用动物实验来检测。

解说: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的参与,为美国方面的病毒抗体研究,提供了抗体和对抗体的监测技术,这让美国方面数个月内就找到了病毒抗体,并让抗体研究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研究。

电话采访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姜世勃教授:

抗体找到以后然后我们再检测是不是有抗病毒活性,香港大学他们有P3实验室有活的病毒,所以我们请他们帮检测了抗体抗活病毒的作用。最后就确认它真的有抗病毒活性了,也是很关键的一步。

解说:

在中国复旦大学以及香港大学的多方参与下,2014年4月,这个“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抗体科研研究成果被刊登在了专业的学术杂志上。

电话采访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姜世勃 教授:

我们为什么找它(美国卫生研究院),它有一个最大的抗体库,那么我们就有技术来检测它的假病毒的活性,那么港大它有活病毒,有P3实验室来检测活病毒,那么美国还有其他公司有动物模型,抗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过程,有时候可能要很多国家,不是一个单位能做的了的。

解说:

而除了参与对“中东呼吸综合症”病毒抗体的研究外,记者了解到,姜世勃所带领的团队在去年,已经独立研发出抗“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的多肽抑制剂,它对病毒的感染有着预防的作用。

但不管是“中东呼吸系统综合征”的抗体研究,还是多肽抑制剂的研发,它们目前都没有被运用到临床,而如何让这些科研成果运用到目前正在引起恐慌的病毒传染人群中,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谈到这项抗体成果时也表示“希望能尽快进行临床试验。”

主持人:

刚才姜世勃在采访过程中他已经提到,如果按照常规程序的话,一个抗体从实验室出现,然后到变成药到临床使用的话,恐怕要六到八年的时间,那么这是周期很长。那么提到周期,钟南山院士在昨天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中也提到,他是这么说的,其实在我国中东呼和综合征抗体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没有进行一期临床试验,安全性尚未可知,不可能贸然给患者使用,除非患者有生病危险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应用到临床首先要到实验室进行试验,然后动物实验,最后人体实验测试,周期是比较长的,那么钟院士也是在这个周期上进行了一个这些方面的提醒,那么接下去我们再请教一位专家,他是中国工程院的院士王辰,另外王辰先生在2009年参与了国家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他是专家组的组长。王院长,我首先想问您一下,刚才我们都提到这个周期的问题,在我们国家在2009年应对H1N1的时候是非常有成效的,那么在面对那样的一次应对的过程中,这个周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从这个实验室到临床?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辰:

2009年的时候,当美国已经宣布国家进入卫生紧急状态的时候,中国没有,主要原因就是中国除了有效的社会上的防控措施之外,另外研发了有效的疫苗,这个疫苗被及时地接种到了超过一亿人的人口上,这样形成了免疫屏障,同时有效地阻止了这样的疾病的传播和疫情的进一步的扩散。所以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很快的一个疫苗的研发过程,所以疫苗和有关的药物,应当说当出现新的疫情方面,是从预防上的疫苗和有效的药物治疗方便,都是我们所极力要追求的,这中间是能快的地方是一定要快。但是像刚才所提到的,所谓抗体的问题,应当说还是一个比较审慎的过程,因为它要进行严格的安全性的评价和有效性的评估之后,才可以用到人体上,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千锤百炼的过程。

主持人:

您刚才也提到,就是在这个从实验室到临床也是一个能快就快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能快,哪些是绝对不能对,必须要遵循科学规律的?

王辰:

比如说在这个病毒的获取上,现在通过多国的国际合作的途径和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协调,在病毒和病毒的序列的获取上,这是一个必要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现在已经大大地加快了。另外实验室人员他的加班加点的工作,把一切符合科学原则,但同时能够通过提高效率和缩短流程的办法,这样的用上,都是所谓能快的地方。而不能快的地方,或者一定要严格遵守程序的地方,就是它的安全性和它的有效性的评估、评价,和它的制备过程严格的科学化和这样不断地所谓千锤百炼的过程,这都是难以加快的。

主持人:

另外一个王原长刚才就说到,这个有些是可以提速的,那么像中东呼吸综合征目前是在韩国这样的一个国家进行,它是有一个集中的爆发,那么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可能离我们毕竟有一定的距离,没有在我们国家集中爆发,那么我们是否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提速,或者说是否要把它提到一个就是非常规这种状态中来?

王辰:

我想这是应该还是应该一个既积极,同时又有条不紊的过程,应当说这次韩国疫情的爆发,在它的传播性上显示了一些,我们过去所没有完全估计到的,似乎传播性有所增加的这个情况,于是它的扩散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警示。基于这个情况,各国和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地推动和加强对这个中东综合征一系列的有效的药物研发,应当说这个紧迫性比此前就有所,应当说更加紧迫了。我们国家对此也应当有所应对。

主持人:

另外您看,就是刚才我们也引用了钟南山院士的话,他说除非患者有生病危险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一些这个就是研究成果,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怎么叫做患者有生病危险的时候,才考虑使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王辰:

当一个在前期的实验过程中,被证实有效的药物,但是还没有经过严格的药政审批,被能够确定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和获批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当出现一个病例极为严重,生命垂危,如果不加以治疗的话,他肯定不行的时候,这时候有一个概念叫做同情治疗,或者就经过特殊的批准程序,把一些还没有经过药品的认证和批准的药物,先用在病人身上,然后期望产生治疗效果,这个情况就所以叫特殊的情况。

主持人:

好,谢谢王院长给我们介绍这些背景知识,近几年来我们国家也面临了一系列比如说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埃博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经历了这些事件之后,我们在很多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在哪些方面我们还可以继续努力?继续关注。

解说:

疫情一旦大规模爆发,除了继续防控,治疗就会成为舆论关注的重中之重。比如,正在韩国爆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公众每天都在期待,医院能迅速找到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他们更期待的,是克制病毒的疫苗能够尽快生产出来。而大家更为熟悉的烈性传染病毒埃博拉,疫情从去年发展至今,已经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尽管整个世界都在努力,但相关治疗药物和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

同期 世卫组织官员 玛丽·保罗·基尼博士 2014年10月22日新闻:

安全性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剂量,我们希望十二月能有初步数据,现在很多国家的政府都能强力、快速地把疫苗投入使用。

解说:

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也开始积极研发疫苗。去年12月25日,在国防部的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就透露,西非埃博拉疫情爆发后,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团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启动了新型疫苗研究,已经通过国家、军队的联合评审,将开展临床试验。这是世界上第三个进入临床试验的埃博拉疫苗,也是全球首个2014基因突变型埃博拉疫苗。

今年3月26日,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全文发表我国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成果。

就在上个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人员表示,希望今年夏天结束前,可以获得首批两种埃博拉病毒疫苗效果的数据,从而证明疫苗效果。

回头看,从2003年非典疫情在我国爆发,到近几年发生的H7N9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再到此次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每一次新的疫情爆发,药物以及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就成了争分夺秒的生命保卫战。

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此次疫情,也推动了中国有关部门在应对疫情方面的进步。

世卫组织官员 玛丽·保罗·基尼博士 2004年3月7日新闻:

中国非典疫苗的开发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因为中国在非典疫苗开发方面的速度,非常之快,而且疫苗也已经准备进入临床实验,我们对此深受鼓舞。

解说:

去年年初,当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多地发生时,很短时间里,中国就已经准备好抗H7N9的疫苗种子。一旦疫情发生,就可以立即采取行动。

同期 全国人大代表 钟南山 2014年3月11日新闻:

所谓的“疫苗种子”已经准备出来了,一旦有(疫情)的话,可以规模的生产。

解说:

非典、禽流感、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十二年时间,我们已经多次经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那么,在应急治疗以及药物、疫苗生产上,我们,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主持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经历了十二年应该说他就经历了一轮,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2003年我们经历了非典这样的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明显成长了许多,那接下去还有什么值得努力的地方,我们继续连线王院士,那么您看就是我们在面对一系列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在科研上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因为我们在比如说这个,比如说预防方面可能是大家心里面有准备了,在科研上呢?

王辰:

应当说科研是对防控疾病最有力的支撑,从2003年以来,就是SARS之后,应当说我们国家在这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除了社会防控的体系建设之外,在科技支撑方面应当说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进一步的推动,包括平台的建设和能力的建设。比如说国家有一个叫做科技重大专项,这个是针对,其中的一项就是针对传染病的重大的科技专项,这个从一系列的防控方面,包括疫苗的研发,包括试剂的研发,包括有效的治疗药物,包括治疗药物中也包括我们所提到的综合抗体的研发,包括其他的一系列的相关的防控设施的研发,都是由科技的这个平台所产生和推动的。

主持人:

刚才我们也说到了这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那么需要群防联防,那么这是这个预防,那么之后还有治疗,在预防治疗方面,在连接方面,另外一个在你比如说在面对什么样的病毒,我们要做出什么样迅速的反映,这样方面我们值得努力的地方还有哪些?

王辰:

应当说现在我们国家的总体能力水平,像世界卫生组织所评价的这样是居于前列,特别是重大专项起了很重要的这样的推动作用,但是在今后这方面,是刚才讲到的从试剂病毒学的研发和相关的临床救治方面和流行病学的调研、科研方面,都还有不断地完善的空间。特别是在一些系统,尤其是临床系统跟预防系统的协调方面,我认为还有进一步的突进协调的必要。

主持人:

王院士您说在面对一个,因为我们老说这个全球化,全球化,在面对一种新的病毒出现的时候,这种各国的科学家,虽然说面对这个病毒是没有国界的,但是科学家之间是不是也是有竞争的?

王辰:

合作和竞争并存,而且这个时候呢,应当说合作是主流,在以往的历次的新发传染病的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起到了很大的协调作用,而且各国科学家之间也都是彼此创造条件。比如说在去年的埃博拉的疫情中,这个法国科学家就给中国提供了实验室的条件,促进了中国在埃博拉领域的研究等等这些,各国之间都有很多互助,当然了科技领域的创新永远是要争先的。

主持人:

您说的这个创新,恐怕也是各国在面对这种突发疫情的时候的一种,这种启动什么样的机制,启动什么样的反应?好,非常感谢。

应该说人类在面对很多突发性的这种病毒面前,要做的是携起手来,那么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要迅速地把它纳入到自己的这种成熟的体系中去,要有效、安全的找到治疗方法,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要值得努力的地方。

原标题:中美研发出MERS病毒抗体 投入临床至少需6年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