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山西银监局全面贯彻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精神

2015-06-15 15:1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中国经济网太原6月15日讯 5月29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将金融振兴放到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及金融业自身发展壮大的战略层面来思考、来谋划、来落实,指明了山西银行业发展的方向、路径和重点。山西银监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于6月1日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全面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深刻理解领悟会议的内涵要义,深入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6月5日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金融振兴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意见》。本着简政放权与规范竞争并重、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支持重点与扶持薄弱并重、用好增量与盘活存量并重、缓解融资难与融资贵并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控金融风险并重的原则,从改进市场准入管理、推动地方法人机构改革、扩大银行业开放、推进银行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支持综改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银行业风险防控能力等8个方面提出30条意见。引导全省银行业加快改革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金融振兴,为山西“六大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

改进市场准入管理。深化简政放权,提高市场准入效率。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要求,公开审批流程,强化流程控制,实行网上受理,承诺办结时限。按照全覆盖兼顾效率原则,优化机构网点布局。尊重机构意愿,体现市场原则。加强机构设立规划信息在银行同业间的共享,引导各类主体科学有序地规划设立机构网点。允许各类商业银行一次申请设立多家支行。取消部分许可事项审批,实行报告制。包括:社区支行筹建,自助银行设立,分支机构(邮储银行代理营业机构和二类支行除外)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迁址,机构筹建延期和开业延期、降格和临时停业;由于部分前置审批事项引起的修改章程,信用卡章程;中资商业银行开办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业务;非银行金融机构变更组织形式;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同一机构内部平级调岗转任任职资格。合理下放权限,简化审批流程。进一步将政策性银行二级分行高管任职资格核准,城市商业银行支行金融许可证的颁发与管理权限下放至属地银监分局。大幅度精简行政许可会议审议事项,简化中小商业银行设立社区支行、小微支行和部分高管任职资格审批流程。

加快推动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改革。推动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逐步将派出机构和市联社改为区域审计中心,强化对基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信息科技、培训教育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服务职能。加快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步伐,加大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处置和改制力度。深化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推动城市商业银行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社区居民,加快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指导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风险处置。推进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和集约化发展。坚持支农支小定位,按照一县(市)一家和贫困县、农业县优先的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在县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先行覆盖全部国定贫困县,逐步覆盖全部县域。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发展。鼓励信托公司在坚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定位的基础上,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并购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支持金融租赁公司择优引进银行类或金融类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加快发展步伐。支持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融资服务,提升资金归集和服务水平。

扩大银行业开放。积极引进中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战略投资者。支持各类全国性、区域性和外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山西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丰富银行业组织体系。继续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改制改革,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参与增资扩股。支持设立民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甄选和培育合格的民间主体,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辅导,积极争取在辖内设立民营银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法人商业银行和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申请设立财务公司。

推进银行业转型和创新。引领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大型银行跟进省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战略品牌,在服务山西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获得新发展。政策性银行要走进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粮食安全、重大民生工程和政策扶持的领域,从战略性产业和政策性金融业务中谋求新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下沉机构、下沉服务、下沉资金,在支小、支微、支农中求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要回归功能定位、回归本质业务、回归自我发展,从坚守主业、纵深开拓中求得稳健发展。促进各类金融服务功能协同。推动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全国性、区域性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等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银行业市场主体,在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协调合作,优势互补,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鼓励金融创新。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跟进战略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需求,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加快业务模式、机制、流程和产品创新,形成自身创新点。探索建立以投贷联动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银行设立科技信贷专营事业部,提高服务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促进金融与互联网融合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继续向下延伸机构网点,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鼓励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集群地区设立小微专营支行,在成熟社区设立社区支行。支持农业银行扩大三农金融事业部试点至全部县域支行。支持符合条件的法人商业银行在省内设立异地分支行。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在属地县域范围内设立分支行。推进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下沉机构网点、简易便民服务、布放电子机具、升级现代科技手段等方式,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推动信贷资源向小微企业、“三农”倾斜,支持发行小微企业和“三农”专项金融债,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力争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拓宽抵押品范围,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尤其是涉农、科技型企业传统抵押物不足问题。探索大银行向中小银行提供批发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改进居民特别是特殊群体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大力发展民生金融服务,改进城市低收入居民、下岗失业者、农民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金融服务。规范发展理财和信托业务,拓宽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金融渠道。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畅通监督渠道,改进管理服务。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强化公众对理财产品买者自负、风险自担的观念,增强识别、防范、抵制、揭发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识与能力。加大对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

积极支持转型综改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用好增量,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带动和关联的省内产业企业发展,助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和晋冀蒙长城金三角区域合作。重点支持国家七大领域和山西十大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包括:铁路、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城市地下管网等重大民生项目,水利、高标准农田等农业项目,信息、电力、外送电通道等重大网络项目,煤层气开发利用项目,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项目,保障房建设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人居环境改善项目,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科技创新城,现代煤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支持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教育文化体育消费等六大消费增长点培育。建立绿色信贷长效机制,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的能效项目,促进节能环保行业发展。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技术改造等环节的信贷支持,促进化解过剩产能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盘活存量,释放银行业服务潜能。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贷资产流转业务。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前提下,通过回收再贷、贷款重组、发放并购贷款以及推动低效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充分盘活沉淀在低效领域的信贷资源,优先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结构调整升级的行业和项目。用好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和小微企业贷款资本减提等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可贷资金,优先用于小微企业、“三农”和民生领域。用足贷款核销等政策,加快不良资产处置,积极采用市场化手段,多渠道、批量化处置不良资产。支持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发挥好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专业化优势。改进服务,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和节奏,切实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协作,促进信息共享、政策衔接、银企对接。开展银团贷款,满足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的大额资金需求。对于暂时遇到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继续支持其合理的信贷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抽贷、停贷、断贷。规范发展银行表外和各类合作业务,充分发挥信托、金融租赁、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促进产业和金融更加紧密融合。

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完善小微企业续贷政策实施细则,丰富和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业务品种,采取分期还款等灵活的还款方式,合理确定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和期限,提高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匹配度。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简化审批流程,增加信用贷款。合理确定贷款风险分类,适度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收费项目。督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客户敏感度、产业特征、市场竞争等不同情况实行精细化定价,合理确定利率水平。严格落实银监会“七不准、四公开”规定要求,不得以借款人非自愿申请的承兑汇票代替贷款发放。按照《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等规定,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和附加条件。对于不服务只收费的,要坚决取消并查处;对于能在利差中补偿的,不再另外收费;对于必须保留的补偿成本性收费,要严格控制收费水平,能降低的尽可能降低;对于巧立名目、变相收费增加企业负担的,一律取消。缩短企业融资链条。继续完善同业、理财、跨业合作业务治理体系,规范同业、理财、信托业务和银信、银基、银证、银保等各类合作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清理层层加码加价行为。有效运用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深化银行与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再担保等机构合作,充分运用地方政府扶持政策,从贷款增信、贷中担保、贷后风险补偿等多个环节发力,强化信贷风险分担。发挥政策性担保的低费担保导向作用。探索开展保险保证融资业务。完善绩效考核。严格执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等规定,科学设置考核指标,避免单纯追求效益、盲目追求规模的短期行为。

全面提升银行业风险防控能力。

切实防范化解信用风险。严防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风险,积极化解存量授信风险,控制好增量业务风险,采取政府补偿基金、政策性担保、优质押品等替代担保方式,将担保圈识别和约束嵌入信贷业务流程,从源头上管控担保圈风险。强化非标债权业务治理,完善表内外统一授信管理,防范化解非信贷和表外业务风险。加强名单制和全口径管理,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信贷风险。继续实施最大债权银行牵头负责制,分类采取继续支持、降息续贷、推动重组、压缩退出等措施。协调各方采取政府提供周转资金、债转股、资产重组、托管等方式,化解企业融资风险。持续防控流动性风险。探索建立区域内同业互助机制、中小银行互助基金、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互助机制。做好风险监测和提前预警,严防发生重大流动性风险事件。严密布防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开展风险排查,认真梳理有关案件、事件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完善和改进内控合规管理,做实风险防控机制。将声誉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完善舆情监测应对引导机制,严格阻断外部风险传染。规范银行与融资担保、小贷、证券、保险等各类机构的合作业务,明晰权责,强化风险防控。加强客户、员工管理及宣传教育,加大排查处置涉及非法集资和民间高利贷情况的力度。严防社会金融风险向银行业传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

原标题:山西银监局全面贯彻全省金融振兴推进大会精神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