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河北工信厅厅长邹平:"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5-06-15 11:47:02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中国经济网石家庄6月15日讯 “互联网+”风起,传统产业加速转型,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正在由此发生变革,中国悄然步入“互联网+”时代。

近日,河北省工信厅厅长邹平就如何推进“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等问题接受新华网专访。他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周本顺书记提出要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落实。全省工信系统正在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公共服务平台奠定“互联网+工业”基础

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不久,《中国制造2025》发布,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成为关注的焦点。河北是工业大省,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互联网+成为该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遇。

河北把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作为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基础。邹平表示,河北重点培育了以互联网为基础,面向企业、行业、区域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等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110个。

目前,河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等7个交易平台已初具规模。中国搜丝网、万户通箱包网、沙河玻璃交易网等60余个县域特色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线运营。此外,网购平台、互联网金融、电商产业园区均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物联网技术已经步入应用阶段,在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能源、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均已开展了应用。“石家庄物联网研发中心、航天信息物联网应用工程中心、秦皇岛物联网技术中心等一批物联网研发中心已经培育起来。”邹平说,河北物联网产业已逐步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产品产业化、重点行业应用到物联网技术服务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互联网与工业如何融合创新?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可以借鉴的模式。河北省通过试点等多种形式培育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模式,在今年工信部面向全国开展第二批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领域试点申报中,河北推荐了10个试点候选企业。邹平说,希望通过试点,企业能在资源共享协同、满足个性需求、支撑智能绿色、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等多个方面实现创新。

为中小企业拥抱互联网+创造环境

据数据显示,河北省中小法人企业31.6万户,是全省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然而,根据调查,中小企业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比例很低,和互联网的融合处于发展初期。

对于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中小企业来说,“互联网+”要加什么?怎么加?谁来加?邹平认为,这需要企业理清思路,结合企业互联网应用实际,制定本企业互联网应用规划,明确具体的措施,并持续推动。

据邹平介绍,工信厅等部门采用多种方法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互联网融合,比如在全省产业集群中重点建设了192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服务。产业集群电子商务得到快速发展,河北涌现出了清河等全国闻名的“淘宝县”以及东高庄村等有影响力的“淘宝村”。

河北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样发挥着引导作用,自2012年5月份开始建设以来,服务企业29000家,服务165万人(次),带动社会服务资源4500家。邹平说,省平台和市级11个综合窗口、县级28个产业窗口平台很快将实现互联互通,全面开展线下线上服务。下一步,工信厅将充分利用平台网络各模块功能,推动中小企业拥抱“互联网+”。

“互联网+”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也是河北崛起的历史机遇。当“互联网+”遇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相遇,将创造出更多的机会。

邹平认为,在引进京津产业转移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将京津产业数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同时,可以尝试打造京津冀信息交换平台,争取在三地公路出行、路网管理、应急处置、交通执法、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引进管理等方面信息数据尽快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

互联网在人才、信息、技术的交流合作等方面同样大有可为。互联网创新合作平台可以让各种要素更好流通,有利于河北引进京津技术成果、高科技人才、科技项目等,带动河北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

在“互联网+”时代,产业结构调整也同样面临新的机遇。邹平表示,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并不仅限于本地区的资源配置,可以发挥互联网全球化、移动化的优势,加强跨区域和跨国合作交流,以此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魏会博)

原标题:河北工信厅厅长邹平:"互联网+"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